一直想写点什么来纪念过去的2018。
这一年我的生命发生了质的变化。我变得勇敢,变得通透,变得有弹性。这样的变化也改变着我对他人、对孩子、对工作、对世界的看法。对世界的多元和生命的成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随着接触的家长越来越多,我深深地体会到:万物归宗,世本同源。无论是普通发展的孩子,还是特殊需求的孩子,离不开家庭的养育,父母看待孩子的视角决定了孩子的"样子"。
认识一位特殊需求孩子的妈妈,姑且称呼她为知知妈。在她眼里,孩子几乎全是缺点:呼名不应,眼不对视,话不会讲,指令不配合,兴趣狭窄,天天自我刺激……为了矫正孩子的各种缺陷,她不惜辞去高收入的工作,带着孩子奔走机构之间。听说这个机构好,马上报名;干预一段时间效果不明显,心急如焚,寝食难安,又到处打听哪里有效果,然后带着孩子转机构。孩子就像一个零部件缺失的"玩具",辗转被放在妈妈认为合适的地方,不断地拆了修,修了拆。只要有一丁点的进步,妈妈就开始来劲,刚学会了两个字,妈妈就恨不得马上能说一句话。结果孩子产生了非常大的情绪问题,每天说要上课就开始打滚、哭闹、自伤,最后妈妈也崩溃了,不得不暂时放弃。
在这段经历中,没有赢家,都是输家。
用发展的眼光去干预
2018年,对于孩子,最大的收获是:Don't fix it. Develop it. 不要修理他。发展他。
如果父母看待孩子的视角是“残缺品”,那么你可能用尽一切办法去纠正、修理他的缺陷,潜台词是“你不够好”、“你是坏的”,是对孩子的不接纳。
如果父母看待孩子的视角是“原材料”,那么无论他原来是软的、硬的,圆的、方的,你看到的是他的可塑性和可能性。你有无限的方式去发展他。他可以有自己的样子。他可以跟别人不一样。
读到这里,你可能忍不住要质问:我要去发展一个呼名不应,眼不对视,话不会讲,指令不配合,兴趣狭窄,天天自我刺激的孩子的能力?拜托,他是自闭症谱系啊!他本身都不行,如何发展?!
在史蒂文博士的《特殊需求孩子的正面管教》课堂上,我们做了这样一个活动。
他用一个闭环椭圆火车轨道来模拟人的神经回路。正常情况下,孩子接收刺激,然后反馈,通过反馈,自我调整自己的想法或行为。“火车”在上面按着轨道有序行走。
然后,他把椭圆轨道上的一根轨道拿走了。轨道断了一大段,“火车”到了那一段就脱轨了!然后,他给我们布置了一个任务:不管你们用什么办法,目标是让“火车”重新有序行走。
同时,他给了我们一些材料:卡纸、冰棍棒、剪刀、透明胶。于是,我们开始分小组进行讨论,讨论出重建的方案。
当时分了四组,我们组的策略是用卡纸、木棍做成跟轨道差不多的"复制品",用胶布安装到缺了的地方。火车勉强可以走,走得不溜。
完成以后,我们开始溜达。我们惊讶地发现,原来除了复制,还有其他的策略!有的小组做成了隧道,有的小组做成了高架,有的小组跟我们一样,不过用了不同颜色的卡纸!
有的小组照原样修理,有的小组却把缺点发展成了亮点。视角如何,决定了策略如何。
※ 我的孩子不看人!
修理的策略:XX,看我!看着我说!
发展的策略:TA喜欢看什么?如何把TA的注意力转移到我身上?
※ 我的孩子不听指令!
修理的策略:XX,这样做!
发展的策略:TA的需求和兴趣是什么?如何利用需求和兴趣来发展听指令的动力?
※ 我的孩子不会社交!
修理的策略:XX,去跟XX玩!
发展的策略:TA会/能玩什么游戏?我该如何发展TA游戏的能力?
※ 我的孩子天天自我刺激!
修理的策略:不能摆手!不能挖鼻孔!
发展的策略:没有自我刺激的时刻TA在做什么?如何延长没有自我刺激的时间?
……
聚焦在“能做什么”,而不是“不能做什么”,用发展的眼光,打开干预的一线天。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闭症
“自闭症”是一个身份,还是一种特质?
当“自闭症”是一个身份,它仿佛成了一个人的全部。TA是自闭症,TA就是不看人的,就是很自我的,就是表达差的,就是不听指令的,就是不合群的。
我曾经听不少家长说:我家的症状很典型!TA就是这样的!
海灵格有句名言:受苦比享受幸福来得容易,接受不幸比解决问题来得简单。是他们自己先放弃了突破这个身份,因为突破意味着勇气、能力和时间。
奇葩说第五季总决赛上,熊浩说到:这世界上人们的行为没有绝对的"the right way”(正确的方式)和“the wrong way"(错误的方式),大多情况下,是"the right way"和"the easy way"(容易的方式)。告诉自己“TA就是这样的”也许比努力去发展TA来得容易得多。
当“自闭症”是一种特质,它就跟内向、温柔、果断等特质一样,是一个人的一个面向,一部分。
东田直树是带自闭症特质的作家,毕昌煜是带自闭症特质的画家,天宝格兰丁是带自闭症特质的动物学家……
那,如果没有这些天分,又该如何发展?
问这个问题之前,先确定,是没有这些天分,还是还没发现某些天分?如果真的没有发现,做一个带自闭症特质的普通人是不是也OK?毕竟世界上也有很多人从小到大带着自私、暴躁、聪明、不自信等标签长大成人。不同的是,他们可能调整发展出一套自我保护的方式。
自闭症特质,有的人重一点,有的人轻一点,相同的是,他们都有发展的权利。
一辈子这么长,不发展如何生存?
一辈子那么长,我们每天给孩子创造了多少发展的机会?
有多少人一辈子,负“自闭症”之重前行。当我们学习发展它,与它融合共存,你会发现他们真的就是特质不一样的人类。你无须背着"自闭症"过一辈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