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刷到一篇题为《放下骄傲,名校生读“双非”研究生》的文章,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回过头来看,自己当年艰难挤过“独木桥”是何其幸运,也为当下的考研学子感到深深地同情。
我参加工作好多年了,当年“上岸”后几乎再没有关注过考研信息,如果不是看到这篇文章,我还认为考研是很轻松的事情。我连忙查阅了近几年的考研数据,一看真是吓一跳。
2017(报名人数,下同)年201万、2018年238万、2019年290万、2020年341万、2021 377万、2022 457万。从近几年数据来看,2020年考研报名人数比2019年增加了51万人,2021年比2020年增加了36万人。
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22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指出:2020年考研报名人数比2019年增加了51万人,2021年比2020年增加了36万人。自2016年起,我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在高位上保持高增长趋势。
考研人数增多势必伴随着通过难度的增加,几乎每年考研出分后都有很多学弟学妹向我咨询复试和调剂的事宜。我当年是“四跨”考生,即:跨专业、跨文理、跨学校、跨地区。仔细分析后发现,我考研那年已经有“越来越卷”的趋势了。
我本科就读于某地双一流211院校工科专业,跨考北京某老牌985名校文科专科。结果当年该专业初试分数线激增70多分,此后一直居高不下。当年我以9分的差距落榜后,先后提交了20余份调剂申请,其中还包括一些B类地区的冷门二本学校,最终侥幸被临省一所双非普通一本录取。
我说这些不是为了炫耀,只是想把自己的经历讲出来,方便一些同学批判性地接受我下面所说的一些经验,免得盲目模仿影响了自己的计划。
一、备考前,必须想清楚为什么要考研。这一点直接关系到考生的备考心态、择校标准和人生规划。
有人在备考前已有明确的人生规划,认为读研只是为了一份学历,那就建议你结合自己的实力选择一所难度适中的学校,不要一味地受身边人影响去“高攀”名校,反而徒增备考压力,降低“上岸”几率。
有人则是为了在学术上有更好的发展,那就建议你认真比对不同学校本专业的建设情况,尤其是理想导师的研究情况,好为日后的发展铺路。
这里还需要弄清楚一个问题,那就是你是想去好的学校还是想要好的专业,因为有些学校虽是名校,但相关专业一般,有的学校排名落后,但专业实力很强,这就需要考生做对比,做权衡
当然,也有很大一部分人纯粹是为了到名校“镀金”,要么一战功成,要么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这个就看个人规划了。
二、备考时,掌握自己的备考节奏,制定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并且坚持到底、不中途变通放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知习惯和学习方法,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苦学”“死学”“蛮学”,要在备考后一个月内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什么时间段复习哪科,刷题还是背诵,都要有明确的规划。
比如我当年,因为是跨考,所以把大部分时间都留给了专业课,在考试前几个月再集中突击公共科目。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机械地划分时间段,也不要长时间地只看一门课程,专业课看累了就看一看公共课,这门课看不进去了就看另一门,灵活变通、及时调整。
最开始的一个月,我复习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白天学习效率很差,晚上则更容易全身心地投入。于是,我就适当调整了自己的生物钟,每天下午开始学习,一直持续到第二天凌晨,第二天上午则用来补觉。但这个生物钟也需要在考研前至少半个月调整回来,让自己的作息与考试时间同步,免得影响考场上的发挥。(说明:我是工科跨考文科,所以白天多用来刷题,晚上进行背诵。)
考研是一场马拉松,中途经常有退赛的人。我个人认为中途弃考是非常不值当的,也很浪费时间,希望各位考生能在备考前就坚定信念,并且保持到考试结束之后,在此过程中不要时而坚持、时而放弃,这样你会承受心理和生理双重的压力。
三、考试后,不要彻底地松懈,要做最坏的打算,争取最好的结果。
经历了长时间高压的学习,考试后适当放松非常有必要,但时间不宜太长,“继续学习”的这根弦一定要绷紧。用大约一两个星期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后,建议尽快开始准备复试。既要详细了解复试时间、复试内容、复试形式,也要着手准备简历,尝试联系导师,并且熟悉该导师的研究方向,研读他的论文。
这时候,也需要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没过线该怎么办?建议大家在准备复试的同时,多查阅一些往年本专业的调剂情况,经过对比筛选列出意向调剂清单来。有的学校调剂公告出来很早,可以试着先联系一下,说不定能提前获取一些有效信息。
千万不要等研招网调剂系统上线后再行动,那时候大多数学校已经开始复试,或者已经复试结束了。
出分后,如果顺利通过初试,则需要更加投入地准备复试,有条件的可以试着联系学校询问复试安排、复试内容等,或者咨询该校该专业的学长学姐,做到有的放矢、全力冲刺。如果没能过线,也不要慌乱,放低姿态、放下面子开始准备调剂。
为提高“上岸”几率,建议这些同学“海投”,先别管学校怎么样,会不会通过,先把申请提交了再说,因为你不知道有多少比你条件更好的人已经申请过。提交申请后,一定要给招生联系人打电话,确保他收到了你的申请,并且可以试探性地了解已申请调剂人数等信息,脸皮放薄,尽可能地多问。
如果能顺利走到复试,那么你离“上岸”已是一步之遥了,但请千万保持谨慎,不可掉以轻心。在面试中不要过分地强调自己的优势,紧扣复试主题进行答辩即可,不卑不亢、顺其自然,否则可能会引起面试官的反感。
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复试要求不一样,需要同学们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把握。
再次强调!以上都是我的泛泛之谈,仅供考生参考,切勿全盘接受。下面,我列出的这几个问题,也希望大家能提前考虑。
1.要不要在备考过程中关注就业信息?我的建议是,请做好两手准备,不要错过了“秋招”的黄金期。
2.要不要找目标院校目标专业的学长学姐辅导?我的建议是,如果有正规途径联系到他们,更有针对性地辅导肯定会锦上添花。
3.要不要报考研辅导班?我的答案是,因人而异,如果自己复习效果差还不够自律,在经济允许的范围内报班是可以的,但也不要过分轻信考研机构的承诺,要相信自己。
4.要不要提前刷真题?我的建议是,要!通过真题可以提前熟悉该校的出题习惯和考察形式。但一定要有甄别,别买到假题,费力又费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