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丽萨,克龙
译者,王君
出版社,读者出版社
故事就是由外部情节加主人公内心情感而产生的,内心情感为第一要领。
故事是世界上第一个虚构的真实。
故事用情感+情节使我们脱离苦难现实,得到超越真实的世界的愉悦感。
故事的目的从单纯的解开物质世界之谜转变为破译社会世界
我们要借助世界来引导现实,而不是逃避现实。
故事就是关于所发生的事如何影响某个人达成的艰巨目标,如何改变他的内心。
情节发生的一切只有对主人公产生影响,才能获得意义与情感的厚度,最终导致主人公完成艰巨目标的影响。
情节是指主角在小说里发生了那些事情,即浮在表面的遇到哪些突发事件。
实际上,所有的故事都是围绕主角或配角要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克服自己遇上的难题,而且随着主角的进化,难题的难度也不断提升。
如果遇见的事件太简单也就够不成难题,故事也就谈不上。而且这个难题必须要与主人公的情感有关联,需要引起主角的内心挣扎。
什么是内心变化?朋友,这才是故事真正的要义所在:主人公所遭遇的外部阻碍——亦称作情节,如何改变他的世界观。
主人公的内心变化还要文字化显示给读者看。
故事无关外部事件 ,而是关乎内心。
读者不是为了看事情一件件是发生而读小说,而是为了透过主人公的视角去体验,去用心感受,满足好奇心,满足情感,体会爱恨嗔痴,体验开心与快乐。
故事里面,文笔是第一轨道,事件的发生是第二轨道,主角的内心矛盾是第三轨道。
什么是“妙笔生花”呢?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连串的猜测:先建构几个主要人物、有趣的情境、戏剧化的场景、激烈的冲突、机智的对话、绝美的比喻以及优美的句子,然后穿插进许多感性的小细节,这样可以让故事顿时鲜活。一切就绪之后,你只需要放飞你的创造力——再添一位神仙教母、缪斯或者一个激情澎湃的灵魂暗夜。好了!故事写好了。
写作的常规要素,声音,结构,戏剧冲突,情节等,所有要素都是为了故事服务的。
很多事情是肌肉记忆,无论是大脑肌肉记忆,还是其他。
创造力需要语境,需要引导。
语境赋予写作意义,由他定义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语境可以试做一个标尺,读者依此来衡量小说中的一切事物的重要性。
在小说中,过去的事情(之前发生过的事情,提供了语境)应该把创造力引向过去,那是故事开始的地方,要以过去为基础,为现在做铺垫,所有故事的发生都要有基础,有原因。
故事发生的前提,现状,以后。
情节设计狂
列情节大纲
从“很久很久以前”到“他们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关注外部层面,外在情节,而不是内在故事,关注主人公身上已有的,内在的“为什么”
要知道主人公在变化之前的所有事情,然后把主人公变化之后的所有事情写出来。
实际上,你的小说是从“事物的中间”开始的,这个事物即故事。从第一页开始,情节开启,故事就进入了下半部分。下半部分——小说本身,包含了上半部分中的大量片段,在主人公千方百计弄清楚事情原委,并纠结该怎么办的时候,它们以闪回,对话和记忆碎片的形式出现。小说上半部分就是难题的缘起和主人公的前身。
第二部分:创造故事的6W原则(第69页)
打破“万一……怎么办?”的思维惯性
所有的想法都要考虑进去,无论有多古怪。
大脑渴望确定感,我们倾向于去了解确定的事,并依此做出计划。
从故事诞生开始,就是一种展望未来的方式 ,计划如何应对突发事件,以免哪些情境突然到来,作家就是要去探索那些万一发生的情境。
每一个故事都是来自于问题:万一……,怎么办
将你从熟悉的现实世界,进入一个迷人的,未被涉足的不确定事件。
故事其实就是不同寻常的事,罕见的事
故事的主旨是什么?
也就是,故事的核心是什么,到底在讲什么,一群人在追求什么,遇到哪些困难,发现哪些事实,得到什么。
主人公内心矛盾是什么,故事内在核心是什么。
可以是把一个很垃圾,社会地位低的人转而变成社会地位高,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人。
4,who,你要颠覆谁的生活
写作的全部荣耀就在于它把我们赶出自己的生活,进入别人的生活。
故事再说什么,是谁的故事,谁是主角。
故事是因为主人公出现的,所有的人物和事件的创作都是在为这一个人服务,小说的力量取决于你对主人公的挖掘深度,要明白这些考验为谁而设定。
主人公是我们进入故事的入口,主人公内心的变化体现了主旨,内心矛盾使得主人公做出一系列决定,这些决定驱动了情节的发展,不是说世界让他们面对了什么,而是他们从哪些事件解读出了哪些意义,就是你要讲的故事。
记住,不是情节控制人物,而是人物控制情节。
故事属于主人公,
怎样写故事5,why,你的主人公为什么在意
戏剧的本质在于一个人要对自己的事后果负责。
怎样写故事 怎样写故事为什么情节的发生对主人公很重要,,挖掘主人公的过去,主人公的未来就是你的情节。
把主人公从出生到剧情的开始发生过的所有事情都写出来,把所有的过去都描写出来。要知道主人公做了什么,更重要的是,为什么这样做。做的原因。
要明确主人公在进入故事时心理渴望什么
怎样写故事 怎样写故事 怎样写故事6,主人公的世界观
过去永远不会死去,过去甚至从来都没有过去
世界观处于主导地位,会用过去的经历来解码现在发生的事情,以便推进未来的计划。
怎样写故事主人公不是照相机,被动的记录已经发生过的事情,最主要的是记录事情的发生对主人公的影响。
细节究竟有多细
字面意义,细节指的是发生过的事情,是事件本身,一个时刻一个时刻的展开。
作家的目的不是展示主人公在改变,而是要具体揭示,从主人公内心变化,变化之前是什么样子,变化之后是什么样子。
怎样写故事 怎样写故事 怎样写故事 怎样写故事 怎样写故事7,完美的因果关系
因与果,手段与目的,种子与果实,都不能分离。因果关系的结合,使得小说的可信度比较高。
怎样写故事 怎样写故事 怎样写故事 怎样写故事 怎样写故事 怎样写故事 怎样写故事8,凡事有个开始,而那个开始必定与之前发生的事情相连。
怎样写故事故事开始,主人公认为一切事情都在掌握之中,但是,生活告诉他,“要三思而后行”,这就是情节的作用。面对这样的变化,主人公束手无策,无路可走,只能采取行动,事实证明,这是好事,,情节逼迫主人公做出一直不敢的改变。
没有痛苦,就没有收获,就是这么简单。
怎样写故事 怎样写故事 怎样写故事 怎样写故事难题不在于很难,而在于难题是否能够持续发展,不断升级并促进情节发展。
怎样写故事 怎样写故事 怎样写故事9,开篇,小说与故事蓝图规划体系
小说蓝图就是外部情节的场景递进,驱动力就是事件在主人公内心引发的斗争。
我把首先要填进去的内容称作场景的“阿尔法点”。它指一个场景在外部因果轨道上所起的作用。它与行动有关,也与所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相关。阿尔法点所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这个场景是必要的?它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具备了这些要素,这个场景才能嵌入小说的故事线里。每个场景都要有一个具体的阿尔法点。当你开始为一个场景写场景卡时,这往往是你为它创作的唯一一张场景卡。这样非常好,但并不是说,一个场景只说明一个要点,或者只引起一个变化。大多数场景都会同时推进几个次要情节,引发无数变化,让你的小说泛起阵阵涟漪。所以在阿尔法点的下方,为次要情节留了一些空间。在规划蓝图的过程中,你会不断地往现有的卡片上增加信息,有时增加层次,有时拓展次要情节。但是阿尔法点才是关键,没有这个点,整个场景中发生的事都只会让人摸不着头脑。
怎样写故事左边代表因果关系中的原因。
此处的“情节”指的是在此场景中所发生的事。
此处的“第三条轨道”侧重从主人公的计划考虑:为什么发生的事对他来说很重要。
右边代表因果关系中的结果。
此处的“情节”指的是场景中发生的事所造成的后果。有一点很清楚:这个后果是在此场景中发生的,而不是在下一个场景中才呈现的后果。
此处的“第三条轨道”指的是内心变化,即事件在主人公身上激发出来的一种领悟(或者,如果主人公不在这个场景中出现,那么就指视点人物获得的领悟,也包括主人公获得的领悟,只不过他在后来才意识到)。这种领悟将指引行动——一般就是主人公接下来要做的事。也就是说,这种领悟让他或彻底或轻微地改变计划。
怎样写故事看了这张表,感觉“阿尔法点”其实就是女主的表现,次要情节就是配角的表现,原因是因为配角的行动,促进了主角的行动。
10,真正的顿悟时刻,你的故事在哪里结束
给我一个结尾,我能倒着写
第一章的场景卡确定第一层,还要进行多次修改。
任何时候都争取让第一句话涵盖整部小说
结局不是小说外在的事件,而是小说主人公的精神领悟。
情节只是主人公的外在经历 ,更重要的是主人公伴随情节的内在情感变化。
场景转变重点不在于转变的事实,而是在于主人公内心如何变化
小说结局能带给读者巨大的满足感,不仅因为主人公取得的外在成就,还因为主人公的内心发生了变化,这一变化让他具有了一定的洞察力,从而取得这些外在成就。也就是说,重点不在于他解决了难题,而在于他在这个过程中领悟到什么。对于你从第一页就在酝酿主人公的顿悟时刻,读者能间接体验到,因为这是他们从开篇就在追踪的东西。所以你不能在小说某一页就把改变命运的终极启示强加给主人公,而必须让他自己去领悟。
尽管顿悟时刻总是在小说的后面出现,但并不意味着在情节结束的那一刻才出现。有时,主人公在结局之前顿悟,因此获得巨大的勇气,去面对终极的外部难题,而这个难题往往也是最艰险的一关。有时,顿悟时刻出现时,主人公正准备绝地反击,于是勇气、力量与智慧汇集一体,使他所向披靡。有时,主人公在努力弄清楚发生了什么事,这时,顿悟时刻出现了,他惊异地发现自己的实际体会与预期大相径庭。记住了这几种情况,可以防止你一不留神踩在结局上。
结局,主人公一定实现了外部愿望,得到了美好的结局。
11,构建蓝图,串起游离的各个部分
开头第一章,生活把主人公舒适的人生掀翻,把主人公卷入避之不及的矛盾洪流之中,也写出了顿悟时刻,彻底改变主人公的命运,让主人公朝着情节发展。
实际上,关于构建蓝图或小说,都无法先预定场景,节拍,转折点,关键情节。要知道故事结构对于引人入胜的故事来说,是一种偶然习得。
你需要为每一个场景都建立一个场景卡,作家要知道场景里面即将发生什么,通过场景卡把细节具体化。
开始写小说之前,要先写好五个场景卡和最后一个结局的场景卡。
无论你选择哪一种方法,都需要为以下六个类别分别准备一个文件夹,再为每一个文件夹准备一个目录。目录会越来越详细,但随着场景进入下一个文件夹,目录可能会缩水或被舍弃。这些文件夹包括:
关键人物。每位关键人物都会有他或她,也可能是它(也许是机器人、赛博格或者电器小英雄)专属的文件夹。在其中放入他们与故事有关的信息(在第14章将详细阐述)和有他们身影出现的背景故事场景。有些场景中出现了两三个人物,就把该场景复制到每个人物的文件夹中。随着文件夹的扩容,它们将盛满内在信息,源源不断地供你所需。
世界法则。如果你正在写的小说发生在另一个世界,它与我们每天醒来看到的世界迥然不同,比如科幻、魔幻现实主义、未来主义、历史小说,或者带有推测性的作品,你就需要仔细审视你所创造的世界里,什么可能发生,什么不可能发生,并且要知道为什么,这一点至关重要。简单来说,只有这样才能将你创造的世界控制在逻辑框架之内。毕竟,主人公不仅要去面对这个世界,还要在其中获得成长。
想法清单。你可以把模糊不清或者过于抽象的想法放进来,通过进一步想象,把它扩展成一个真正的场景。比如,劳尔因为对父母撒谎而感到羞愧,或者艾莎在工作上有点力不从心。你隐约预感到这件事会发生,但是缺乏具体的细节支撑,仍然非常抽象。也就是说,它缺少了阿尔法点。你觉得某件事什么时候会发生,就按照时间顺序整理在清单上,这样新的想法才不会毫无意义地堆砌上去。没错,即便这时也不能抛开因果关系。在小说刚开始的时候,很多想法都会出现在这个清单上。一旦你把一个想法具体化,使它拥有清晰的面目,它就将进入下面两个场景文件夹之一:
随机场景卡。这个文件夹内可以放入你能想到的任何场景,至少要有阿尔法点,虽然未必连通了第三条轨道,也未必与小说的外部因果轨道有关联。任何尚处于游离状态的场景都可以归入这个文件夹中,虽然大部分可能最终会被舍弃。如果一个场景卡想从这个拥挤不堪、包罗万象的文件夹——美其名曰“随机文件夹”——中脱颖而出升级到更高一层的“拓展文件夹”,它就要显示出与故事的相关性,只有最合理、相关性最强的场景才能升级。下面我们来看看如何实现升级。
拓展场景卡。这个文件夹中存放的场景都很具体,都能被合理地置于故事的因果轨道中,但并不是所有的都能被写入故事,随着故事的展开与成形,有一些场景还是会被舍弃。但是这些场景都与故事高度相关,不会造成内部损伤,也不会让严丝合缝的内在逻辑乱了阵脚。事实上,小说蓝图的好坏正是取决于此。这些卡片粗略地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一个场景接着一个场景。任何场景一旦进了这个文件夹,都会基于它在故事中的位置,得到一个场景编号。随着场景的加减,这些号码自然而然地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这样做的关键在于,为场景编号之后,你能始终注意到场景在因果轨道上所处的位置。当你不确定一个场景的位置时,可以把它放在时间线的前端,这样,你每次浏览这些卡片时,就会注意到它。想要充分展开每张卡片需要时间的打磨,不必贪求速度。一旦完成一张场景卡,你就能在它的指引下写出一个真正的场景。
场景。你的手稿就指望这些场景了。此刻,你的小说即将开篇,也即将迎来顿悟时刻。
12,以退为进,从过去收获情节
一张场景卡里面可以有好几个情节,还有隐形线索。
从过去你写的东西推测未来
寻找你的主人公,看看是否重要的时刻都确定下来,这些时刻迫使你的主人公面临层层挑战,不得不行动。列出每个段落中可能激发出来的场景,情节点和故事线。
把已经明确的情节点和主人公面临的挑战都确定下来,接下来储备潜在场景,找出哪里出岔子,并确保一定会出岔子。
你的主人公有哪些秘密,她对别人说过哪些谎言,对自己呢。
你在主人公的过去设置了什么,阻碍她实现当下的目标,或者,帮助他实现当下的目标。
13,故事逻辑:保证每一个“是什么”背后都有一个“为什么”
现实比小说更离奇,因为小说需要遵守可能性发展,而现实不需要。
手上有场景卡,想法清单,现在要把笼统的东西转变为生动的细节。
怎样才能实现这个转变呢?方法是问“为什么”。因为除非你知道它为什么会发生,才能明白具体将要发生什么。这个“为什么”,让一件事情可能发生、能够发生、确实发生,是小说内在逻辑的源泉,由此,事情一件接一件发生,你的读者如饥似渴地盼着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为什么”这个问题能够驱散迷雾,让故事的因果轨道出现在你的想象中,清晰且精确,等着你让它焕发活力。
答案往往藏在主人公的过去之中。
浏览你正在思考的每一个场景,你会注意到两种情形,它们会让你回到过去做进一步挖掘。一种情形是你有一个具体的情节点或者场景,但是没有逻辑支撑,难以令人信服。第二种情形是,你针对小说在很多方面都做了笼统的总结归纳(总的来说,它们看上去棒极了),但是缺少切实的细节,因此,当你去细细思忖到底会发生什么的时候,却发现它们缺乏内容。
在这一章里,我们来对这两种情形加以分析。我们的目标是熟练掌握“为什么”这个工具,以此来发掘细节,进而提炼出真真切切、有血有肉的场景。
为什么我的情节需要这件事发生?
这是最容易回答的一个问题,许多情节点看起来精彩巧妙,但实际上杂乱无章。这个问题可以帮你把它们消灭在萌芽状态。珍妮的这个情节点很容易便通过了这一重考验,因为整个情节都与鲁比偷狗相关。接着,她进入了第二重考验。
从逻辑上看,为什么它可以发生?换句话说,它具备发生的可能性吗?
没错,珍妮那个模糊的情节点会卡在此处。其中的逻辑问题显而易见,并不是说她提出的情节点从根本上不可能实现,比如说“之后诺拉及时把鲁比送了回来,这样自己就能尝到真正原始健康的食物了”(当然,如果珍妮正在写的是一部推理小说,她会让这一点变得可信)。珍妮此刻要做的,是让一件可能发生的事情——诺拉威胁要把鲁比从家里拖出去,转化成在故事的细节支撑下面确实发生的事。
从主人公内心矛盾来看,为什么这件事会发生?,要找出这个情节的真正意义
而且主人公的改善现状的一切努力都要使矛盾加剧,让问题棘手。
要保证每个外部的情节起伏都会让他的内心矛盾更尖锐,让欲望与错误信念之间的拉锯更猛烈。不要忘了,你的主人公想要两样东西:实现愿望,同时不改变他的错误信念,他很快就会发现这二者之间相互排斥,而这并非因为他贪婪或愚笨,而是他现有的人生经验告诉他可以做到二者兼得,但在现实的碾轧之下,他渐渐发现事实并非如此。所以他纠结、困惑,常常做出错误的决定。他甚至会做出略带“风险”的决定,希望能找到一个途径可以两全其美。或者,至少在实现内心愿望的同时,将牺牲降到最低。但可能性有多大?
重点是,要让主人公的境遇不断恶化。永远不要让他从改善境遇的努力中尝到甜头。倒霉的事情只要能发生,就让它发生。实际上,要比他想象中还要糟糕,比你最初的想象还要糟糕。坦白地说,不要忘记你的任务是与主人公不共戴天,一次次地将他逼入绝境,看看他能将内心力量挖掘到什么程度,他需要借助内心力量重新振作、继续前行,尽管他想都没想过自己拥有这些力量。
(感觉有点带悲剧色彩的主人公,不太符合网文“爽”的特点)
14,故事层次,次要情节,故事线及次要人物
在拓展小说的次要情节时,记住一个要点:只要是写进小说的内容,读者都会默认是需要了解的。如果有些信息不需要他们知道,为什么你要浪费时间告诉他们呢?所以如果你告诉了他们无关紧要的信息,一开始读者可能会忍着,以为很快就会知道这个信息的重要性。后来他们等不及了,就自己去猜,亲自赋予它重要性。但说是重要性,从字面上讲,是错的,因为事实上,根本不重要。次要情节更能说明这一点,因为跟单纯地写跑题相比,无关紧要的次要情节浪费读者的时间要长得多。所以,你在创造次要情节的时候,记住这个重要的问题:它对主人公的内心矛盾会产生什么影响?如果你写的是推理小说或者犯罪小说,这个问题也同样重要。从表面上看,事情都围绕着破解案件进行,而从深层来看,有两个方面在驱动着第三条轨道:主人公如何理解发生的事,行凶者的动机是什么。
跟确定情节点的方法类似,次要情节也需要你回到过去之中挖掘细节,从而保证它与故事相关。在这个阶段,目标不是要拓展出所有的次要情节,而只是展望次要情节,看看它的发展方向以及如何激发故事主线。在开始构建次要情节时,不仅要创建新的场景,还需要对现有场景进行拓展,于是在某些场景卡中,你会在阿尔法点下面的“次要情节”里填进去一些内容。
秘诀在于,次要情节往往围绕着一个人物展开。比如,在珍妮的小说中,诺拉、女粉丝克莱门蒂娜、制片人莎伦都会有各自的次要情节。亨利也有次要情节。所以,你在场景卡上填写次要情节时,要把重点放在这是谁的次要情节上,而不是关注它所涉及的话题。为什么?因为在构建一个场景的时候,去想象,感受一个人物在做什么,要比抽象地去想次要情节里发生什么更具体、更容易。所以在鲁比的故事里,不是笼统地把次要情节称为“剧本的次要情节”,而是根据具体场景中的人物分为“克莱门蒂娜的次要情节”或“莎伦的次要情节”。
这些场景卡之所以能够拓展出一些次要情节空间,是因为每个场景可能同时推进几个独立的次要情节。对每个次要情节的了解越清晰越好。
在他们的生活中,你也是配角。重点是,你小说中的每个人物都坚信自己是主角,就像我们坚信自己在他们故事里也是主角一样。因此,其他人都是为了方便开展自己的计划,而不是为了你,也不是为了你的情节或者你的主角(哪怕他们自认为是)。这样做无可厚非。无论是谁,当他有自己的安排计划,并按照计划行事时,都是智慧的,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实现计划,这是人性之下的动物天性。一个没有清晰的主观计划的人物既不真实也做不成事。
身为作者,这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你在塑造次要人物的时候,需要像思考主人公一样去思考他们。每个人物都有他自己的计划、愿景,都有自己的生活轨道。
如果你不知道次要人物的计划是什么,就会很容易忘记他们应该有自己的计划这回事。因此,不经意间,你就会一心去让他们的行动配合每个场景的情节,这也就意味着,在小说中,由于缺乏内在的逻辑引导,他们的行动会不合乎情理。再明确一点,我们讨论的不是日常计划的改变,而是小说中唯一的、至关重要的那个计划,它驱动着小说中每个人物的行动。
既然你知道了这些人物都不是主人公,那么创造这些人物以及他们的计划,目的只有一个:为主人公的故事提供便利。这就是秘诀。换言之,他们是主人公在斗争过程中的重要辅助,尽管他们对这一点毫不知情,但所做的一切都会对主人公产生直接影响,能连通小说的第三条轨道。这就意味着虽然每一个次要人物都血肉丰满,并认为自己做的每一件事都合乎情理,但这些人物以及其信念必须由你创造出来,才能自然地辅助主人公开展故事。
这是否意味着次要人物也要像主人公那样去深入挖掘?不是。但根据人物的不同分量,对其中一些人物的挖掘要相对深刻。假如你在写的是爱情故事,那么你要像了解主人公一样对他的另一半了如指掌。而那些曾经与他约会过的失败者呢?自然不必赘述了。
花一分钟把目前小说中出现过的所有人物列在一张单子上,选出你认为会在小说中发挥重要角色的人物。
相反,它应该有具体的故事作为支撑,就像你为主人公写的简介。在拓展次要人物的时候,牢记一点,对每个次要人物的建构与展开都要与它在主人公的故事中发挥的作用一致。因此,每个作者都要问的第一个问题是:嗯,这个人物的计划怎样融入我要讲的故事?
托尼,狗的主人
好吧,这哥们养狗是因为他觉得这样可以帮他结识女孩。
在我脑海中,他二十七岁左右,外形帅气,可能还酷爱运动。喜欢举重,是一名教练。但是不擅长交际,所以需要养一只狗。
他是在宠物收容所挑选的狗,因为有些女孩说救助狗狗很酷。在宠物收留所,一位可爱的女孩钟情于这只相貌丑陋的狗狗,只要托尼对它表现出一丁点的喜欢,她就觉得托尼是个大好人。所以,他养了这只狗。
他开始在脸书、Instagram和Tinder上发狗的照片,吸引女孩的注意。但是这只狗渐渐成为焦点,吸引了大批粉丝。事情的发展有些超出预料,突然这只狗就开始有了代言协议,娱乐节目也请它参加,托尼只好减少去健身房的时间,处理这些事。
他对这件事感兴趣是因为他认识了一些女孩。
之后一切超出了他的意料:旅行,与公众见面,竭力满足这只狗的需要。狗开始变得焦躁不安,不停吠叫,在人群面前易怒,一上镜就呕吐。结果,托尼连一个女孩都没能认识,因为他的生活全围绕着这只狗,一直忙里忙外。此外,他不知道怎样与人交往,甚至有些恐惧(就像鲁比)……但现在,与以前不同,他是真的渴望与人交往,因为他嫉妒人们倾注在他狗身上的爱。
当他心仪的女孩离他而去(因为她明白了他对这只狗的爱只是逢场作戏,于是她就认为他对自己的爱也是虚情假意),他意识到她对鲁弗斯的评价是对的,所以决定这只狗得离开自己,马上。
因此他去了遛狗公园,想着会不会遇上郊狼,就把狗放开了五分钟,碰巧鲁比开车过来,把它抓走了。
互联网沸腾了,人们四处搜寻这只狗,逼得托尼不得不扮演痛失爱犬的狗主人。
在故事结尾,托尼和鲁比都会对狗、人、爱与失去有新的认识。
为什么说这个人物简介写得好
它有完整的因果轨道,一个事件触发另一个事件。
它很详细,每一个要点都实实在在发生了。
它交代了每个事件对托尼内心造成的影响,以及托尼对事件意义的解读。于是我们知道了他的每个决定、每个举动背后的原因,以及每一个情节转折处所隐含的动机。
它只强调了托尼生活的一部分,即与鲁比的心路历程有关的部分。其中包括狗和托尼对爱的渴望,但不包括他痛苦难熬的高中生活,虽然它可能很悲惨,但与故事无关。
不曾现身但从未被忘记——通过背景故事创作人物
但是,如果一个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举足轻重,而他从未在小说中现身怎么办?我是说,读者是从背景故事、记忆闪回或者其他人物对他的回忆中了解到这个人物,而他在当下正在进行的故事里并不扮演角色。没错,说的就是亨利。你的小说里可能也有这样的人物,他与主人公的第三条轨道紧密相连,即便不现身,哪怕从头到尾都不曾露面,他都跟其他人物一样生动、鲜活、富有张力。
简单来说,对于这些人物,也要跟其他人物一样尽量充分展开,越早展开越好。我不想给珍妮太大压力,因为她一心想着要把对狗主人托尼的构思写下来。
所以,写清单的时候要时刻掂量它的意义。你要找这样的瞬间:这个人物与主人公之间发生的事情要与故事整体相关。清单完成之后,集中处理过于抽象、过于笼统的情节点,让它具有视觉效果。
如果你往后一靠、闭上眼睛,图像能够在脑海中浮现,就可以开始着手创作场景卡了。对你来说,这次场景卡的制作过程应该会得心应手,只有极少数会进入随机文件夹。
事实上,我估计,你手上应该有很多张场景卡已经接近完成。那么,现在该做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