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家长来信】四年级孩子只读以前读过的书,怎么办?

【家长来信】四年级孩子只读以前读过的书,怎么办?

作者: 无梦楼缘缘堂 | 来源:发表于2022-03-17 22:23 被阅读0次

    文/无梦楼缘缘堂

    开学一个月来,我们又接触到了一些新同学。不过关于读书的问题,还是老问题。

    比如读了那么多书,写作文的时候不会用好词佳句,语文成绩也没有起色;

    四五年级还喜欢看漫画书,不喜欢看字多的书;

    阅读走马观花,没有深刻地理解;

    在家里基本上不会看书;

    读书不做批注,看书速度快;

    看书基本上默读,不愿意读出声音;

    看完书讲不出来发生了什么故事;

    ......

    问题很多,梳理一下这些问题的本质就发现其实就三个:

    为什么读?

    读什么?

    怎么读?

    所有关于孩子阅读的难题,只要搞清楚这三个本质问题,就能够正确看待阅读这件事了。今天就有家长抱怨孩子,四年级了只爱读以前读过的,情节性非常强的书,不愿意看自己给他买的书。

    单从家长的描述来说,可以看出这个孩子已经具备自主阅读的习惯和能力,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能够做到这一点,就非常不错了。

    1.孩子应该有自主选书的权利

    他为什么会只爱读以前读过的书呢?因为熟悉的故事情节,会让充分享受一种安全感,他不愿意走出这份舒适圈。就像我们吃到一家好吃的餐馆,就很难换成另外一家。除非我们有很强的好奇心和冒险精神。很遗憾,现在的孩子到了四年级,强烈的好奇心和冒险精神变得非常稀缺。这也是为什么他不愿意尝试新的书。

    更何况,这些书都是家长按照老师的要求买的,根本就和孩子自己的阅读趣味不一样,也不是他自主选择的,他当然会抵触。类似于包办婚姻,大家都觉得这个媳妇好,你就一定要和她结婚。从来没有人问过要结婚(也就是要看书)的那个人,他喜不喜欢?

    这个问题很好解决,让孩子自己选书。即使是我们认为没有营养的书,也可以适当看看。垃圾食品也是食品,消化力好的孩子吃过就消化完了。以后阅读趣味提高了,这些书他们肯定也不会再读了。

    2.孩子选书的两个重要标准

    把选书的权利交给孩子,并不代表家长可以放任不管,主导权还是家长的。看着琳琅满目的书,孩子肯定也会犯难:我该选什么书?

    这个时候家长千万不要说:你们老师推荐读......

    要换成:我看隔壁的小明最近在读《居里夫人的故事》,居里夫人我听说过,但是不了解。你要不要买来读读?

    商量的语气,会让孩子更加容易接受你的推荐。不过这个比较考验家长。如果有个书单在手,不就方便很多吗?书单的特点是按照不同年龄推荐了不同的书。这也是孩子选书最重要的标准,要读符合自己年龄的书。

    除此之外,如果想真正提升阅读能力,孩子也具备这样的阅读基础,还要注意构建自己的阅读地图。读书可以读杂,但是也要注意读精专深。

    我现在有个五年级的学生,自己很喜欢读书,一百二十回的《水浒传》都看了好几遍。上周给我说他在看《湘行散记》,但是看不懂。我就让他先看《边城》,从他熟悉的小说类型入手,会容易接受这个作家的语言风格,进而看平时不怎么接触的散文题材(《湘行散记》是散文集)。看完之后,如果还想读这个作家的书,就可以都找来读一读。如果想换一个作家,那就可以继续读描写乡土的作品,比如鲁迅的《故乡》、萧红的《呼兰河传》、孙犁的《白洋淀纪事》、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茅盾的“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等。

    家长要做到这一步,通常会比较难。这也是为什么孩子阅读需要成人指导的原因。家长无法指导孩子读精,也不要担心,因为孩子自己就可以成体系,有深度地读下去。前提是他知道自己为什么而读书?

    3.孩子读书的目的只有一个:阅读塑造完整的人格

    通常孩子理解到的读书的意义,来自于老师和家长的信息传递,特别是家长。为什么每次写作文,孩子一定会写考试没有考好?这折射出家长们“唯分数论”的本质。为什么去年国家要出台“双减”政策?是因为中国的教育生态被片面追求成绩而破坏掉了。

    与其说家长觉得孩子阅读存在问题,不如直接点说:孩子的成绩该怎么提高?所以,家长会着急孩子阅读的问题。因为阅读量不够,阅读理解能力就跟不上。阅读理解能力跟不上,就会影响各科的成绩啊。

    所以才会出现家长有那么多问题,基本上都是围绕着“阅读到底有什么用?”展开的。他们想让孩子复述故事内容,想让孩子做批注,想让孩子读老师推荐的书......目的就只有一个:这样做能够提高成绩。

    这样做会起到反作用,孩子会像“厌恶”学习一样,“厌恶”阅读。如果一开始就让他产生厌恶的情绪,还怎么让孩子做到专业阅读呢?

    我们既然选择让孩子踏上学习之路,就不要忘记我们最初的目标:让孩子在学习环境长大成人。什么分数,什么成绩,这些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东西,没那么重要。放下对成绩、名校追求的执念,孩子会拥有一个更加幸福、完整的人生。

    “双减”的目的也在于此。无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要回归到教育的本质:教育是让人之为人的途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家长来信】四年级孩子只读以前读过的书,怎么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cmbd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