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心理咨询师考试的广告频频出现眼前,作为一个心理学爱好者,忍不住也动了考一个证书的念头,自认为对心理学知识有兴趣,想来考取个证书也非难事。
吉沅洪老师的《树木—人格投射测试》这本书劝退了我考证书的念头。作为一个业余爱好者,若想通过证书开始从业,那么我彻底认清了差距;若只是多学一点专业知识,那么好好读一读这类专业书籍足矣。
这是一本专业书籍,阅读者最好具备相关专业知识。作者也认为它是一本“工具书”,不会出现那些惊险刺激、情绪激昂、刷新三观的狗血情节。但如果你像我一样,对心理学的奥秘充满好奇,那么我强烈建议你读一读这本书,它是一本神奇的读心术指南。
荣格曾说过,如果说曼陀罗象征着自我的截面的话,那么树就表现了自我的侧面。树是作为成长过程而被描绘的自我。
我曾读过一些描写心理疾病的故事书,书中较少描述投射测试的具体细节,对这个方法的原理也充满好奇,而这本书彻底为我揭开了树木-人格投射测试的面纱,了解了透射法在实际运用中的优势。显然投射测试在我国心理咨询和治疗当中还不占绝对优势,但已经在不断探索、持续努力之中。
曾目睹国内心理医生的问诊过程,一些检查和监测,更多是患者的自述。但很多时候,患者处于发病期间,可能无法表达自己的真实状态,却又固执地不认可家人的描述,使得医生无法在第一时间得到准确有效的信息。
我一直在想,如果患者是个没有接受过教育的农村老人,或者是一个无法表达自己意愿的小孩,那医生仅凭问卷、观察、对话、检查结果去诊断,准确率几何?
更严重的是,心理疾的患者很有可能排斥自己患病这个事实,尤其是精神科疾病,因此而抵制甚至故意干扰医生的诊断,医生又当如何?
我读到这本书的时候,突然便想到如果投射技术在心理咨询和治疗过程中能加以利用,正好弥补了以上患者的不足吗?只要给患者一张纸,一支笔,告诉他开始画画。然后,无需患者开口,从他的画作中便可分析出他的很多观念认知、精神状态。
该如何解读画中的树呢?一是画纸和树的空间布局;二是树的位置、尺寸、结构、形状、类型;三是树冠、树枝、树根与地面的样式和特点;四是笔画和线条的形状;五是画作中的特殊标记和多棵树的意象。书中内容详尽具体,考虑到各种细节,甚至树枝上的伤痕、动物,地上的小草、小树,小动物等等。充分展示每一笔一画都能找到与之对应的性格、情绪、心理状态。即使从未曾接触过投射测试的人,在读了这本书以后,完全可以按图索骥,得出一个像样的分析结果。
你永远想不到,随手画一笔,已经暴露了你最不为人知的秘密,甚至连你自己讳莫如深的潜意识中的信息也会在这种状态下显现于人前。也许,你只是想为大树增加一个枝桠,做一点装饰,画点几株小草,你以为没什么,但事实是每一笔都有隐藏的含义。
按照我的经验,最好自己动手画上一棵树。很神奇,看起来枯燥的知识就变得有趣多了,如同解谜游戏,不知不觉一本书读完了,还结合了自己的人生体验去理解,不仅强化了相关知识的运用,也增加了对自己的了解。
![](https://img.haomeiwen.com/i24688592/b3f407aa4db0acb0.jpg)
出于好奇体会一把树人投射测试,被这样的投射测试结果深深震撼。这让我想起去年读过一本关于释梦的书,其实解析梦境和树人投射测试的底层逻辑都是将潜意识中的思想显化,然后帮助患者解开心结。然而,树人投射测试的画笔作画比梦境解析的语言描述更加客观一些,绘画和语言相比较,绘画更加本能,因此测试结果信度更高。
期待树木-人格投射测试这种诊断技术能够通过本土化增强适应性以造福广大患者,虽然不易,但我坚信不仅只是树人测试,其他的临床心理诊断的技术和手段也会不断优化和拓展,最终被更多人接受,成为一项重要的临床心理诊断依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