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者,为出一口气;吸者,为争一口气。此谓之曰呼吸。
人需要氧气,不仅仅是化学上的上瑜伽课的时候,时间过得特别快,进去的时候天还大亮着,一吐气一纳气之间,天便迅速的黑了下来。教练放的歌是古筝的调子,缓慢,让人放空。她说,天地万物都遵循着自己的规律在行走,人最需要氧气。
嗯,人最需要氧气。不仅仅是化学上的,还有精神上的。没有了化学上的氧气,躯体会死;没有了精神上的氧气,灵魂会死。精神上的氧气是什么?大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有一个成语叫囊萤映雪,前二字讲一个名叫车胤的少年,因家贫无钱买油灯,便用练囊装萤火虫取光读书;后二字讲孙康,冬日借着雪反射的亮光学习。读书便是他们二人的氧气。
最近读的《长安十二时辰》里,印象最深刻的倒不是主角张小敬,确是一名名叫晁分的手艺人,一个极端主义者。做一件喜欢的东西,可以守着炉子几天几夜不眠不休,谁人都打断不了。你若强迫他放弃创造,估计他会先杀了你,再自杀。
他精神上的氧气,就是他的手艺。化学上的氧气和精神上的氧气,估计他还会选后者。当然,这是偏执的个例。我想借此表达的是,两种氧气缺一不可。
这是一个推崇读书的时代,人人都在四处翻寻着书单,企图用最便捷的方式收获到“直击要害”的知识。我以前也很迷信书单,看过几本被他人极力推荐的书之后,只能摊手。精神上的氧气不比化学上的氧气可以大众共用,不适合你的,你偏要幻想和他人共享,那不是氧气,是二氧化碳,吸多会死。
近来觉得灵感有失,才想起要恶补知识。其实我明白,人到了被迫吸氧的时候,已经是病患了。从这一点上来说,化学上的需氧和精神上的需氧,是一致的。但被迫吸氧起码在接受治疗,总好过讳疾忌医拔掉输氧管,那必死无疑。
获得氧气,吐出浊气,每一次呼吸,都是一次洗涤内心的过程。就好比精神上吸氧的过程,每一次都能让你的思维得到沉淀或者净化。
来,停下手中事,花上3秒钟,和我一起闭上眼,深呼吸一次,把气息拉的越长越好。吸气——呼气。
睁开眼,微笑——镜子里是一个全新的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