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养殖:很多人的逻辑很简单,要想饭多,就多放米,同样,要想蟹产量高,就多放苗。基于这种思维,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湖区围网养殖增加到1000只每亩以上,以高产为代表的常州武进、儒林地区密度增加到2000只每亩,甚至个别地区增加到3000只每亩以上。放得多就能产量高吗?答案是否定的。
从2015年底各地区河蟹产量来看,大部分地区没有因为高密度带来高产量,反而减产。什么原因呢?是因为大家不重视早期管理,光顾着自己逍遥自在,把小蟹苗忽视了,结果蟹苗的成活率大打折扣。这时,有人要说话了,不是我不管,实在不知道怎么管。那如何做好早期管理,提高河蟹的成活率呢?实践证明:强化营养和稳定水质是两个关键点。
一、强化营养
营养是蟹苗生长的必要条件,早期如果营养缺乏生长速度就会下降,甚至体质弱,抗应激能力差,经常出现“拉脚”、“顶壳”等蜕壳不遂现象,而蟹苗吃得饱,营养才有保障。因此早投喂、投喂足尤其重要。具体操作如下:
1、人工投喂。早期投喂最好以适口性好的饵料为主,比如早期的开口料、冰鲜鱼、豆粕等,保证蟹苗正常摄食。温度低时,深水区投喂;温度高时,可以扩大投喂面积。由于蟹苗个体小、体质弱,消化能力不足,我们可以人为加入一些诱食剂和一些助消化、营养保健类的产品来提高消化率和吸收率。
2、培养天然饵料。比如藻类、浮游动物等,这些非常优质的活饵料,对小虾、小蟹生长极为有利,所以早期我们要多肥水,保持藻类的丰度。肥水产品的选择是很有讲究的,要选择一些营养全、溶解好、易吸收、高碳低氮的有机肥料。切忌乱肥,因为质量差的肥料会残留于池塘底部,造成一些氨氮、亚硝酸等毒性增加。
3、多向池塘中泼洒一些营养物质。比如氨基酸电解质多维、超Vc、营养增强剂、复合有机钙等,也会提高虾蟹苗的营养积累,强化体质、促进蜕壳。我们熟悉的一些高产地区宜兴新建、金坛儒林等等一些养殖较好的客户,在早期虾蟹苗饵料摄入少,营养不足的时候,每年都大量地泼浇营养,尤其蜕壳前后,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稳定水质
首先,保持较深水位。水位尽量提高至60-80公分,甚至更深。由于早期天气多变,昼夜温差大,水温也会忽高忽低。在这种气候条件下,人都容易感冒,何况我们的小蟹呢。为了他们能够活下来,还是要保持适当的水深,水深了水温变化会缓慢一些,能够给他们一个适应的时间。理由是水深水体相对大,水体大水就稳定,想想我们的湖区围网养殖或者是江河湖泊中的虾蟹,大风大雨对他们影响就很小。所以建议养殖朋友们提早加深水位,尤其是这几天会大幅度降温,水浅、水瘦的池塘虾苗蟹苗会产生强烈应激,严重的会导致死亡。
其次,注意肥水。水肥的池塘比水瘦的池塘水质更稳定,我们早期要尽可能的早肥水、定期追肥,以培养大型的藻类、优质藻类为主,刚刚肥起来的水由于小藻类多,看起来很清爽、很嫩,但是非常不稳定,很容易出现倒藻。定期的追肥,可以把藻类逐渐向着大型化、多样化方向培养。藻类种类越多、越大水质就越稳定,池塘中生物链越复杂水质就越稳定,有时候池塘有点虫子也不要过分担心,除了它可以作为虾苗蟹苗的优质饵料外,也是生物链的一部分,消灭池塘的一些有机质。杀虫会破坏水质稳定,产生药物残留,毒害虾苗蟹苗。
然后,减少人为破坏水质。早期蟹塘中最常见的就是青苔、水浑、草脏、颤藻等问题,见到这些问题很多养殖朋友“很有经验”,采取杀灭的措施,殊不知这些杀苔、杀藻药物同时也杀掉了有益藻类、提高了氨氮、亚硝酸盐等一些指标,破坏了水质。产生的药物刺激和过量的毒素残留也会影响到蟹苗的成活。另外注意就是下雨前后、用药前后注意解毒稳水,补充碳源,稳定水质,防止倒藻。
综上所述,河蟹养殖早期提高成活率重要措施就是强化营养、稳定水质。
(河南养殖APP)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