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天边一抹微笑 寸铁学号:302
在简书浏览文章的时候,看到过一些书评。当时感觉他们好super呀,很高大上。书评,对我来说,是另一个世界。
当然,这是在听水青衣《如何能阅读后轻松写出赚钱的书评和书单》这节课之前。
听了青衣的课,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学会站队,也就是你是站在书童那列,还是站在书生这列。
这就是两个视角的问题。
两个视角,即书童视角和书生视角,其实也就是要分清楚写出来的文字要给谁看,要起到什么作用。这在广义的书评里分别对应着书评和读后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区别:
1)对象不同。
书评对应的对象是“书”,要实事求是、有见识分析书籍的形式和内容,探求创作的思想性、学术性、知识性和艺术性。
读后感对象是读者的心理活动,是记录个人在阅读书籍后的所想、所感、所悟。
2)目的不同。
书评主要是通过对书籍的分析、推荐,在作者、读者和出版商之间构建信息交流的渠道。
读后感主要是围绕阅读对象的一个点抒发感想、大发议论,大抒情怀。它满足人们阅读需求和抒发情感需求。
3)作用不同。
书评主要有三个功能:
信息功能,即为读者选择图书提供参考,这就要求它把图书的基本内容介绍给读者。
中介功能。让读者在阅读行为实施之前,有一个心理准备,以使阅读具有针对性,这又要求它点明图书的精要所在。
导读功能。为读者在阅读时,对所读图书进行价值判断提供参考;向读者推荐优秀的图书,这自然就要求它必须准确地反映书的内容,并在众多的出版物中遴选书评的对象。
读后感只要一个功能:开阔视野,抒发情怀。
了解书童和书生所在队列不同的特征之后,书生队伍就开始大大缩编,那些人就觉得原来站队有误啊,马上投靠了书童队伍。
站到书童队伍里来,就是要和书评为伍。书评可以从三个角度介入,作品角度、作者角度和其他角度。
老舍是我非常喜欢和尊重的作者,前几天刚刚看了他的小说《离婚》,感触颇深。
《离婚》,我看了三遍。大师语言功夫了得,无论对环境的描写还是人物的刻画,总是寥寥数字,入木三分。我因此摘录了一些内容。
比如:干妈确是干的,因为脸上笑得都皱起来,像个烤糊了的苹果,红而多皱。
比如:爸爸是资本老头,妈妈是奴隶。天真常想共爸爸的产,永远没想到释放奴隶妈妈。
如果写《离婚》书评,我最初可能的切入角度是几个女性,面对生活和婚姻时的所作所为。
听了青衣的课,我的思路开阔了不少,会再搜集资料,从若干角度中寻求一个突破口。
青衣的课,干货很多,就像一颗颗美丽的珍珠,我只是从中挑选了一两颗。
在众多的付费课程中,我站了寸铁学院的队;在书童和书生中,我站了书童的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