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李白(唐)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注释:
郎中:官名,为朝廷各部所属的高级部员。钦:当是史郎中名。一作“饮”。王琦《李太白全集》注本谓史钦,其生平不详。黄鹤楼:古迹在今湖北武汉,今已在其址重建。
迁客:被贬滴之人。去长沙:用汉代贾谊事。贾谊因受权臣谗毁,被贬为长沙王太傅,曾写《吊屈原赋》以自伤。
江城:指江夏(今湖北武昌),因在长江、汉水滨,故称江城。落梅花:即《梅花落》,古代笛曲名。
赏析:
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西汉的贾谊,因指责时政,受到权臣的谗毁,贬官长沙。西望长安,再也见不到家。此两句用典,以贾谊的遭遇,影射诗人自身,李白当时因永王李璘事件,以“附逆”的罪名被流放夜郎。此时,诗人的心情是低落的,对自身的遭遇实感意难平,“望”字极传神,西望长安,山高水远,家怎能得见?诗人因思念而西望,望而不见,内心的惆怅因“望”而日增,明知不可见,而依然朝着家的方向张望,人已远去,心却留在长安。无论走多远,诗人的心依然与长安相连,心忧国事。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黄鹤楼中传来玉笛声,那是一曲《梅花落》,此时冮城虽已是五月,然而却仿佛置身梅花纷纷飘落的季节。第三句对应诗题,诗人从自身的惆怅里走出,从听觉上来渲染此时的愁绪,吹笛人不见,声声玉笛,满城已是梅花纷纷飘落,仿佛那飘落的不是梅花,而是诗人满心的愁思。与“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有异曲同工之妙,诗人在此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梅花飘飞,所触片片清寒,五月并无梅花,诗人在此以异于平常景衬心中不平事,与《窦娥怨》中六月飞雪类似,满腔心事,尽在这五月落梅中。只觉得“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同是闻笛,与《春城洛城闻笛》在结构上有所不同,此诗首次句直抒胸臆,后闻笛声,在表达的情感上,突出了因遭流放而生的内心的愤懑与不平。而春城闻笛先闻笛声,尾句抒情,情感绵长而平和。
沈德潜评:“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贵,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使人神远,太白有焉。”
参考网站:古诗文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