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的自由是最高的独立!
在此首先让我想到的是一句歌词,也是上周末课上的一句经典语录:“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这一句看似极为普通的歌词,竟与我们的生活是如此相契。这句话在歌曲中的含义姑且不谈,要想弄清楚这句话在生活中的含义,也算不上一件困难的事情,可以说只是一个简单的文字游戏而已,一个关于上义词和下义词、一个关于语境决定最终词义的游戏!
我们如果对身边的人观察地仔细一些,对了解的人物思考得深入一些。你就不难发现这一普遍存在的事实:“孤单”的人又分为两种,一种人是“孤独”的,一种人是“寂寞”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太多的人将孤独与孤单等同,也有太多的人将寂寞与孤单等同,最终也就将孤独与寂寞等同。这表现出的既是一种对汉字之博大精深的亵渎,也是一种对看人识人知人的一种盲目的无知和可耻的大意!“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这里的孤单,就此句的语境而言,即是严格意义上的孤独,这里的孤单者,即是严格意义上的孤独者;“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这里的孤单,就此句的语境而言,即是严格意义上的寂寞,这里的孤单者,即是严格意义上的寂寞者。
孤独本该是我们人类最为原始最为本真的状态,是凡为人类的共有命运,因为我们生而具有思想,且这种思想又独一无二,这就让我们每个人都成为了思想的流浪者,也就是孤独者!寂寞实乃我们人类对于现实环境的妥协和自我的堕落,是凡为人类的共同挑战,因为我们生而有各种身理、心理等需要,当这些需要无从满足又不能止欲时,这就让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沦为生活的奴隶,也就是寂寞者!
寂寞篇在我的认识里,绝大多数人都是寂寞的,当然也包括自己的某些时候。因此,有关寂寞的论题,它既是一个具有现实性的论题,也是一个针对多数人的论题,即它是现实中多数人的论题!对它的期望,便是希望这样的人以及人的这种时候能够尽可能地越来越少!
我想说,寂寞不仅仅是一种现象,它更是一种极具传染性的病!
首先,究其病因,寂寞产生于一种迫于无奈的虚无,一种深入骨髓的迷失!当你与人相处的时候,这种虚无会导致你对于他人关注你的强烈渴求,哪怕这种关注趋近于迎合,哪怕这种迎合其实是另有所图,你都会在那儿自鸣得意自卖自夸。红金龙的广告语是:“思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我也有我的广告语:“你的思想有多低劣,你的需求就会有多低劣,你的满足就会有多低劣!”
当你一人独处的时候,这种迷失会导致你对于环境的极度恐惧,哪怕这种恐惧只因些许冷清,哪怕这种冷清意味着完全自由!《大学》中有言日:“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深度迷失者自然无君子概念,更不知自由有何可贵之处!这就是寂寞这种传染病的病因所在,需要强调的是这种虚无非暂时性的目标缺失,而是一种已然成为习惯的自我麻痹;这种迷失亦非暂时性的迷茫停滞,而是一种早已融入人格的自我混乱!
再者,究其病态,寂寞者表现出的是一种无所适从的可怜,一种百无聊赖的焦灼!当你与人相处的时候,无法剥离出他人谈话中的重点,当别人开玩笑以求放松的时候你却以严肃的语气和措词予以回应,还想着以此彰显自己思想的深度和思维的严密;当别人提问题以征求意见的时候你却以轻佻的大话和表达作出回复,还想着以此炫耀自己谈吐的风趣和态度的乐观!诸不知这些所谓的彰显和炫耀,正是你以自我为重心的表现,恰把你的可怜无知展露无遗!
当你一人独处的时候,你甚至不知道一个人还能干什么,当别人正努力求得尽快完成工作以冀有更多私人空间的时候,你却在一个人的时空里感到无聊乃至恐惧;当别人在一个人专注画画听歌或看书的时候,你却认为这是种没追求的表现和没前途的征兆!诸不知这些无聊的感受和无理的看法,正是你不懂生活的坦白,恰把你的焦灼无趣暴露无余!
最后,究其药方,寂寞者选择的往往是寄托于社交,以及取暖于人群!很多人寂寞的时候,都会选择采取社交的方式,进行自我治疗和相互治疗,因为社交就意味着“丰盛的酒会”,意味着“各界的精英”,意味着“优雅的微笑”,意味着“法式的问候”,他们此时只会满足于这样的“单纯的礼仪”、“华丽的排场”,哪会管这之后的利益关系和功用意图!
除了典型的社交方式之外,很多人寂寞的时候,还会选择呼“朋”唤“友”抑或拉帮结派,进行自我安慰和相互安慰,因为人群就代表着“不再孤单”,代表着“任意发泄”,代表着“心理替代”,代表着“寻求同情”,他们此时只会得意于这样的“暂时的快感”、“低级的共怨”,哪会管这之后的越发落寞和麻痹成性!
确如是,寂寞不仅仅是一种极具传染性的病,还是一种易于泛化深化的毒瘤!寂寞者就像是一只在樊笼中困斗的野兽,曾经走进樊笼的是自己,想要逃离樊笼的也是自己,最后在樊笼中越陷越深的还是自己!那么,何以摆脱这个樊笼,不再做一只困兽呢?首先得让自己意识到,自己的思维倾向和举止行动,不是在无限地扩大自己的樊笼,而是在试图真正走出这个樊笼,这个意识也该是现实中多数人该首先具备的意识,唯此我们才可以做好这个属于现实中多数人的论题!
孤独篇在我的意识里,极少数人才是孤独的,也希望其中包括我的大多数时候!因此,对于孤独这一议题,它既是一个具有理想主义的议题,也是一个为少数人所专有的议题,即它属理想中少数人的议题!对它的期望,便是希望这样的人以及人的这种时候能够尽可能地越来越多!
我想说,孤独不仅仅是一种形态,它更是一种极富潜力的特质!
首先,究其特质的养成,孤独者是在冷寂中寻找一个真实的自我,是在浮夸中追求一份平静的心境!大家必然听过“冥想”这个词,这个词不仅与修道者和信佛者有关,更是与我们每一个人戚戚相关!无论是遇到雨天还是晴日,在夜深人静独自一人的时候,我们都曾有过这样的情趣:安静地躺在床上或坐在房间里,专注地听着窗外淅沥的雨声,或是专情地看着天上稀落的繁星,然后任由我们的思绪弥漫、、、弥漫、、、!这不是一种呆滞,而是一种情趣;这不是一种分心,而是一种专注;这不是一种禁锢,而是一种弥漫!这就是我们所谓的冥想,冥想中的我们是安详的,冥想中的思绪是弥漫的,冥想中的一切是和谐的!冥想的过程是自我与自我的对话,冥想的过程是时间与空间的交融,冥想的过程是专属于自己的灵魂波动!然而,孤独者与一般人的区别就在于:一般人把冥想当做是自己生活中的一种偶然状态,他们所享受的只是那一刻短暂的逃离,觉得冥想是可遇不可求的;孤独者却把冥想当做是自己生活中的必修项目,他所享受的却是长久性频繁的反思,努力让冥想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诸如做礼拜、祷告、忏悔等等,在西方盛行的行为,东方却很是少见!这些在大家认为趋于迷信和流于形式的行为,其存在必然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文化的精髓所在!在一天的奔走之后,在四下无人的时候,在漆黑而安静的夜里,祷告又何尝不是自己在跟自己进行对话,我们何不借着这种形式来摆脱一天的烦琐和气躁,给自己一个自我反思和自我调整的机会!我一直坚信这样的一个道理:最为普遍的真理必然产自最为贴切的真实,追求真理的过程就是不断贴近真实的过程!我们生而为人,就该不断反思,因为自我反思才是一切智慧的源泉;我们生而为人,就该不断自我批判,因为自我批判才是最高勇气的展现!
再者,究其特质的表现,孤独者在生活中表现出的往往是慈祥、娴静和淡定,表现出的是一种来自于思想且又挥之不去的气质!孤独者是喜欢宁静的,但他并不厌恶人群。孤独者喜欢宁静是因为我们都容易对人性和人的精神及其他有关人的一切产生严重的疲劳,人只有在宁静的环境中才可以让这种严重的疲劳得以休养,也只有这种严重的疲劳得以休养后我们才能产生欣赏他人之美、生活之美的闲情,也只有这种时候我们才能真正收获孤独所带给我们的美妙感受!因此,渐渐地,渐渐地,孤独者都养成了娴静的脾性!除了娴静之外,孤独者还是慈祥的,因为在人与人的交流和相处之中,一旦产生对抗我们就会不自由!因此,慢慢地,慢慢地,孤独者都崇尚用和平的方式去解决问题!除了娴静和慈祥之外,孤独者还是淡定的,因为欲望往往能够冲昏我们的头脑,面对生活中的诱惑我们必须淡定!因此,一次次地,一次次地,我们明白对诱惑的淡定就是对初衷的坚守!
孤独者同样有着自己独有的气质,这种气质来自于思想和心灵!孤独者,无论是一人独处还是身处闹市,他表现出的都是一种和静和清寂,没有谁的一句批评能够让他怒不可解;没有谁的一贯沉默能够引起他的反感厌恶;没有谁的一句迎合能够让他心花怒放;没有谁的一次维护能够让他感激涕零!他只是习惯了,对原则的绝对敏感和绝对坚守;他只是习惯了,对调侃的一笑了之和充耳不闻;他只是习惯了对思想的无限渴求和高度虔诚;他只是习惯了,对物质的基本满足和淡化要求!
最后,究其特质的强化,孤独是对其心境的一种锻造,是其对真实的一种虔诚!真正的孤独,与角落无关,与僻静无关,与沉默无关!无论是身处何种环境,他都可以与环境和谐相处而又不悖自己的原则;无论周围是何种人群,他都可以保持一份恰到好处的尊敬却又依旧保持自我!真正的孤独者,热爱思想,乐于交流,勤于总结!当手头没事干的时候,他首选的是翻开书本以求与先辈共鸣;当遇到谈得来的人的时候,他期盼的是深入交流以求与之共进步;当心绪纷乱的时候,他喜好的是止步整理以求从过去看以后!
孤独者是有趣的,并且这种乐趣是深层的,也是持久的,更是真实的!他从不去模仿别人的什么,哪怕这个人让其震撼过;他从不去刻意要求什么,他的每个感官随时都可以获取乐趣;他从不去故意造作什么,他的真实比虚伪更加迫于展现!因为孤独,我们的精神得以自由,真我才得以表现,为此我们需要孤独;因为时代,我们的环境变得嘈杂,节奏不断加快,为此孤独需要强化!
也只有懂得孤独的人,才会拥有自我意识,才会去反观自身,才会真正拥有那弥足珍贵的朋友,因为只有孤独者才知道何为真实的自己、何为真正的朋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