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
文\一元
一、文化人
友人游泰山
见摩崖石刻实在是多
感慨某些文人胡写乱画
情性,谁人都有
涂鸦者又何止是文人,还有文化人
上溯远古时代摩崖石刻便有流行
此处留存之久路人皆知
故皆好之
如是高、如是远
含蓄者的潜台词不过是说
踏破岭头云,山高人为峰
吾曾于此高远处
到此一游
直白者也会告示
老孙到这了,不信你闻
怕你不信,留字为证
吾亦善书也
有性情还得依托某种文化载体抒发
如今有自拍神器,其广泛性人人广而告之
倒是犹显摩崖石刻之地位
雄霸一方天地,风景这边独好
文人、文化人乐此不疲者甚蕃
二、文人
文化这东西,堪比为药
药,三分带毒
服之慎重
以毒攻毒且可疗愈
久服不死不癫者方能脱胎换骨
气自华时谦以文人自居
免于嘲讽还得自嘲:“百无一用是书生”
有孔子学生说:“鲁君不办正事,我等在这里无用武之地,咱们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游何如?”
此后,孔子带着一批“无用”的书生周游列国
只为寻找他们的诗和远方
后世未学将其攻略当做自己的诗和远方
顺其步履寻得《论语》
周游列国期间登过的名山自不在少数,后世寻踪访迹者更是数不胜数
登泰山确有记载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人们喜欢登高望远的爱好是否从那时开始不得而知
山人登山多为狩猎、樵薪、耕作
山外人登山仿效者居多,且连年倍增
乱像丛生时便有管理者
好事之人就得有好事之人管理
沾着文化的管理者最好有文骨的平常心来管控
文人、文化人皆爱拜山
为正其名,拽文天人合一的篇章
实则都是瞎跑乱转,避一时心烦意乱
能寻访到调理与天地同频的那一味心药谈何容易
至多得境界时气定神闲,灵犀一指捉了只翻天鹞
明明都知晓现世没有哪一味药可以标本兼治
文人克己奉礼,从未自毁过存有的幻像
甚是可爱,可敬
三、人
自东周那一场大火毁损了李耳的梦
却涅槃重生了老子,孕育出《道德经》
那是他曾经守护着的数百年经典的遗腹子
不破不立,不乱不出
不以己之身强托于人
世人恍然,方知有道
道,可道
非常道
确非寻常之术
宗罗百代、广博精微
老子留下五千言西出函谷关莫知其所终
有推测归隐于秦岭避世
据此成就了二千多年的终南山隐士文化至今
老子有无登过泰山无从考证
泰山老君堂却是道教著名宫观
自古名山僧道多,开宗立派者枝繁叶茂
花开花落
《金刚经》有云:“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又云:“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若尊重弟子”
同理下,或许这就是经典的力量与文化魅力之所在
为将本教发扬光大,古圣先贤的诸弟子们各显神通
先师们是否有此愿景也未可知
某些后学们还有一功用,就是毁损先师
不过,能被后学所诟病的也就无从说起了……
有感作三人行七律一首
日日紫气自东来,岁岁有君犹封泰。
周游列国频窘难,布衣万世兴家宅。
西出函谷了无痕,青牛踪迹未沉埋。
师者桃李满天下,尊者涅槃去如来。
欲将三人行刊石以记,谨记根本
岁在已亥立夏前二日 一元并记
【原创】三人行 【原创】三人行 【原创】三人行后记
三人行必有我师
吾将拙文抛砖引玉,发往诸师敬请斧正
墨迹与印痕躁中急就,示人以见笑
惟拙文忐忑,有感随笔,信口之言,失于严谨
寂寂无名小辈敢直称古圣先贤名讳,恐戏言过贫落不恭敬之嫌
又恐艰涩辛辣误入号座
妻评曰散而小聚,所云指向不明晰
吾言此乃春秋笔法,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
妻怒骂,少来那些闲文散情,吾无心什么春秋笔法,只知女子伤春男子悲秋,春华秋实即日立夏,小儿日日渐长,可记得圣贤书中子不教父之过之理,陪孩子去……
声音大总是显得那么占上风
棒喝有理,忽得一悟
泼妇骂街还都知道指名点户,吾只有泼妇之念却无泼妇之勇
故将隐讳者冠以小标题,以示其勇
岁在已亥立夏前日 一元并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