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自性散文
村末啊村末,文字梦下的伤害

村末啊村末,文字梦下的伤害

作者: 村末的铁粉丝 | 来源:发表于2019-04-24 00:47 被阅读8次

在2011年的香港书展上,诗人北岛以“古老的敌意”为题作演讲。“古老的敌意”一词援引德语诗人里尔克《安魂曲》中的句子----“正因为生活和伟大的作品之间/总存在某种古老的敌意……”。在演讲中,北岛从历史、语言及作家自身三个层面阐述了写作者的焦虑,这是一种理想与现实的双重焦虑。

由此可见,爱好写作的人都是焦虑的,孤独的。他的一生都装活在理想与现实的夹缝里。在一种此消彼长的对峙中,一边迷惘,一边清醒。

说“爱好写作的人都是焦虑的,孤独的”,那是否与写作无关的人就生活得无忧无虑呢?当然不是。只是写作的人因为写作活动,而离藏匿在生活深处的冲突关系更近。

作者档案:

笔名:村末  性别:男  籍贯 :云南 职业:民工

附近期作品:

距离

村末

         

其实我们离得很近

在咫尺的梦里

只隔着一个明晃晃的白天

2018.03.24

PS:

微型诗,从小诗中分离出来的新诗体:一至三行,30字以内为宜。方寸之间要见天地,所以自有其难度,其审美也与短诗小诗不尽相同。有人把微型诗当现代的绝句,这说法对与否,先不说,但提起绝句,就想起“起承转合”这个结构章法。这点对微型诗的写作很重要。

“其实我们离得很近”,这是起。“在咫尺的梦里”,这是承。“只隔着一个明晃晃的白天”,这是合。一首微型诗如果只有起承合,那容易显得单调,也容易在语言上打滑,而有转就不一样,会对接受者形成一个或大或小的阻隔或磨擦,延长审美感知时间,多了点嚼味。

那么,这首诗的转呢?首行说“近”,第二行为了说明这个“近”做了补充,第三行的“只”字也同样在表达“近”,但真的近吗?只有在“梦”里才近,天一亮,连梦都没了,是近吗?恰恰相反,是“咫尺天涯”的远。这就是转,第二行开始铺垫,第三行寓转于合。

决裂

村末

当落日从草尖上摇落

风在自己的哲学里走没了

夜晚带来了它的青铜

把光阴的瓷器隐于内心

灯把那此孤独的人点起来

把他们自己照得漆黑

这时候,你应该决裂

像一个囚徒断了法官的迷信

像一个妇人断了夫为妻纲的伦理

像一个路人断了脚下的前途

让善偷故事的月色照进

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裂缝

2018.03.27

PS:

人就是活在一个现实与理想夹缝中的矛盾体。有时候理想高于现实,有时候现实又压倒理想,两者此消彼长,相对峙又相统一。当然,这里所表现的是相对峙的状态。

当落日从草尖上摇落

风在自己的哲学里走没了

夜晚带来了它的青铜

以日夜交替这个时间节点切入,展开抒情主体想决裂的心态。无疑,白天是暄嚣的,人们为了工作忙忙碌碌,直到夜晚来临,大部份的人才有机会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到小家里栖息。但事物都是两面性的,安静夜晚让我们得到安顿,身心有机会放松,但静下来的心又或可能感受到藏匿在心底的孤独感。所以,要决裂的不只是现实的忙碌,也是思想世界中灵魂的孤独。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则是人类自己结缔的社会反馈回来的束缚。第二节从三个不同的侧面对这种束缚作出诠释。             

无意象的情诗

村末

         

丢了意象的情诗就在这里

它的孤独是被修改过的原创

那些被形容词遮蔽了的名词

那些被副词追赶得很累的动词

一失足走进意义的深渊

让成排成排倒在纸上的连词

用多少命都续不上一对男女的音讯           

丢了意象,情诗注定在欢愉之后

死在自己的手上

2018.04.02

PS:

以“无意象的情诗”为标题。“意象”既指诗歌写作中的“意象”,又有其他的隐喻意义。这表现的是文字的二解性。文字的二解性不是不同读者之间的见仁见智,而是并存。比如本诗,它既是在写不同词性与诗歌写作的关系,又是在表达恋人在爱情失败之后的境遇。

中国诗的传统是无意象不欢,而无意象诗则是拒绝意象。意象是什么?定义很多,简单笼统点说,就是象与意的迭加。而象即是物象,是形体,是视角上的东西,所以大多数无意象诗的实践者干脆粗暴地拒绝形体的存在。这样的好处是使意象语言与非意象语言泾渭分明,但同时也使非意象诗的写作更难,局面更狭小。就我的观点,还是应该允许形体的存在。比如此诗中的“手”,它虽是形体,但并不是意象。

清明

村末

一朵花开在那里

那么白

白得

像山下走来的故人

那么

寂静

三寸外

是冒烟的香

一年来一次

一来

就在点香人的心底

生根

PS:

在散文体中,“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素来得到作家的青睐。它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绘出鲜明生动的形象。但在诗中,单纯的通篇的白描,又难免显得寡淡。与白描相对应的则是烘托或渲染。从文本上来看,“一朵花开在那里”算是白描,但白描起,顺势就进入渲染---“那么白//白得”,然后拐进“烘托”。烘托,在这里属于人与物的互相映衬。如果说第一行的白描是绿叶,那么后面的“像山下走来的故人”就是绿叶间开出的红花。

第二节的技巧在虚实。“三寸外/是冒烟的香”是实景,“在点香人的心底/生根”则是心理活动,是虚。虚实相生,构成一种鲜活的意境和情趣。

密室

村末

这是你的密室,你不敢推开

那许久等不来手的门

你怕见那人为刀俎的光阴

也怕见那你为鱼肉的回忆

屋顶上昨日的麦田被收割一空

树上的落叶被时间折成鸟

落下最后的梦

尽管夜晚准备了拴着绳的灯盏

肉身与思想还是陷入彼此的囹圄           

墙上的钟重复得自己都累了

依旧走在自己的圆里

它孤独得像走出铜镜犹在梳妆的女子

繁华带走关于美好的想像

即便囚禁了周围的事物

把爱情放在三万一平的楼市里寂静

把烧死在工人心上的石头当灰涂在墙上

但山在山外啊

它的颜色走不出一个山里人的内心

2018.04.08             

PS:

“密室”,密是封闭,也是隐秘。由后文可见密室隐喻的是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但很明显,诗歌现场也确实被放在现实的“室”里,所以,有门,有屋顶,有铜镜,有墙上的石灰这些事物的出现。                 

抒情主体“你”为什么置身密室,因为没有朋友而孤独,因为孤独而拒绝;也因为易逝的光阴,因为伤人的回忆。这就是诗第二三四行所表现要的。                   

屋顶上昨日的麦田被收割一空

树上的落叶被时间折成鸟

落下最后的梦

          这三行是虚写,源于作者的想象。也可以算是前面提到的“回忆”的内容。但这里的想象是负面的,是荒芜而非青葱。所以,当从想象回到现场,用了一个拴字来表达电线与电灯的关系。

        如果说,第一节主要是时间上的囚禁,第二节则是空间上的不自由。钟表永远走在自己的圆里;女子放下镜子也放不下打扮的心思;爱情回避不了“有房”的空间;石头烧成灰也被禁锢在墙上。

相关文章

  • 村末啊村末,文字梦下的伤害

    在2011年的香港书展上,诗人北岛以“古老的敌意”为题作演讲。“古老的敌意”一词援引德语诗人里尔克《安魂曲》中的句...

  • 下末南村

    没有哪个地方 涛声如此温润 没有哪个村庄 树桠像裁缝的剪刀 没有哪个时空 路牌带着老式情怀 呼吸可以随时铺垫 就这...

  • 上古奇缘之末璃月

    末璃月公元221午生于普莲村

  • 神堂人物榜:“花痴”(一)

    神堂村建村时间,可上溯至宋末元初,明淸时期因水路交通发达,这个村一度十分繁荣。近代以来,村庄没有大兴土木,古村...

  • 乡村

    春末细雨烟朦胧 村间小路无人踪 耕地翻田忙耕种 ...

  • 《小洲村丨洲末》

    词曲唱丨邝鉴萍 弯弯的月亮照亮了心房 凉凉的歌声吹走了迷惘 做一个好人的 路 有多曲折和漫长? 等两千一十七年前后...

  • 2023-01-22 春末迟

    春末迟 ——连词工 飞雪昨覆前村渡 东风今破后山池 小枝青蕊别大寒 似至阳光春末迟

  • 江东古村,那个秋末最美的梦

    周绍莲 在银杏叶还不太黄的时候来江东古村,挺好,游客不太多,这时候的江东还是江东人的江...

  • 神堂人物榜:“花痴”(一,二)

    神堂村建村时间,可上溯至宋末元初,明淸时期因水路交通发达,这个村一度十分繁荣。近代以来,村庄没有大兴土木,古...

  • 湘南第一历史文化名村|板梁古村

    解读板梁古村 板梁村历史久远,初建于宋末元初,强盛于明清时代,距今有600多年历史。整个古村占地2.4平方公里,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村末啊村末,文字梦下的伤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cwig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