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绿腰

作者: 卿真 | 来源:发表于2022-02-02 04:29 被阅读0次

    一丶石青

    蓝色的矿物质(蓝铜矿)颜料。多用于国画。

    南朝 梁 江淹 《齐太祖高皇帝诔》:“山吐石青,野降宝露。”《红楼梦》第四二回:“石青四两,石緑四两。”

    如同石青的一种蓝色。

    《红楼梦》第五二回:“ 贾母 见 寳玉 身上穿着……大红猩猩毡盘金彩绣石青妆缎沿边的排穗褂。”

    石青 [shí qīng]

    一种矿物。成分为碳酸铜和氢氧化铜。属单斜晶系,结晶为短柱或板状,成肾状、葡萄状和块状等集合体。色青翠,条痕淡青色,玻璃光泽,透明或半透明,质脆。颜色经久不变,画家多用之。产于广东南海、西伯利亚、法国和澳洲等地。

    石青 [一种青色颜料@@@@@#####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虞初新志·魏学洢·核舟记》]

    一种青色颜料@@@@@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虞初新志·魏学洢·》

    二丶石绿

    中国画颜料青绿(石青、石绿)之一,由孔雀石研制而成,通常呈粉末状,使用时须脱胶,石绿根据细度可分为头绿、二绿、三绿、四绿等,头绿最粗最绿,依次渐细渐淡,制作石绿以干研为主,研到极细时方可加胶。多用于国画。 唐 白居易 《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峯攒石绿点,柳惹麴尘丝。” 宋 陆游 《旅游》诗:“螺青点出莫山色,石绿染成春浦潮。” 金 元好问 《眉》诗之二:“石绿香煤浅淡间,多情长带 楚 梅酸。”《红楼梦》第四二回:“石绿四两,管黄四两。”

    三丶千里江山图

    《千里江山图》是北宋王希孟创作的绢本设色画,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该作品以长卷形式,立足传统,画面细致入微,烟波浩渺的江河、层峦起伏的群山构成了一幅美妙的江南山水图,渔村野市、水榭亭台、茅庵草舍、水磨长桥等静景穿插捕鱼、驶船、游玩、赶集等动景,动静结合恰到好处。在该作品人物的刻画上,极其精细入微,意态栩栩如生,飞鸟用笔轻轻一点,具展翅翱翔之态。

    《千里江山图》画卷,不仅代表着青绿山水发展的里程;而且,集北宋以来水墨山水之大成,并将创作者的情感付诸创作之中。《千里江山图》虽属于写意之作,但不乏工美佳作,表现了青年画家具有严谨的生活态度。《千里江山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1]

    千里江山图

    北宋王希孟创作绢本设色画

    本词条是多义词,共7个义项

    特色词条 | 本词条按照特色词条指南编辑并维护

    贡献维护者 习连套餐

    《千里江山图》是北宋王希孟创作的绢本设色画,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该作品以长卷形式,立足传统,画面细致入微,烟波浩渺的江河、层峦起伏的群山构成了一幅美妙的江南山水图,渔村野市、水榭亭台、茅庵草舍、水磨长桥等静景穿插捕鱼、驶船、游玩、赶集等动景,动静结合恰到好处。在该作品人物的刻画上,极其精细入微,意态栩栩如生,飞鸟用笔轻轻一点,具展翅翱翔之态。

    《千里江山图》画卷,不仅代表着青绿山水发展的里程;而且,集北宋以来水墨山水之大成,并将创作者的情感付诸创作之中。《千里江山图》虽属于写意之作,但不乏工美佳作,表现了青年画家具有严谨的生活态度。《千里江山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1]

    中文名

    千里江山图

    外文名

    Thousands miles of mountains and rivers

    作者

    王希孟

    创作年代

    北宋

    规格

    纵51.5cm;横1191.5cm

    千里江山图,被称为故宫“国宝三绝”之一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

    共10个词条

    6.0万阅读

    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

    洛神赋图

    《洛神赋图》是东晋顾恺之的画作,原《洛神赋图》卷为设色绢本。是由多个故事情节组成的类似连环画而又融会贯通的长卷,现已失。

    步辇图

    《步辇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的名作之一,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现藏于故宫博物院。作品设色典雅绚丽,线条流畅圆劲,构图错落

    查看更多

    快速

    导航

    创作背景艺术鉴赏名家点评后世影响后世艺术表现历史传承重要展览作者简介

    画作简介

    《千里江山图》(全景图)

    《千里江山图》用一幅整绢画成,无作者款印,有清弘历(乾隆)题诗,后隔水有宋朝蔡京的跋一,尾纸有元朝李溥先的题一。打开卷轴包首,引首即可见朱红印章数枚,以及卷首题诗。开首高山之巅直入云霄,其后丘陵连绵,崇山峻岭,移步换景,渐入佳境。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画家笔下应运而生,从前景山峦村居起势,隔岸画群峰秀起,两翼伸展渐缓,与起势的山峦遥遥相对,起到精美的承接作用。峰峦左下方一横跨江面的大桥,并与下一组景物相衔接。翻过两重山可见幽深的宅邸,处处可见着白衣的隐士,且走且停,似在赋诗似在作曲,继续前行,又是一座桥,此桥虽跨度不大,却在桥上修建凉亭。继续向前便临江了。远景烟波浩渺,层峦起伏,犹如仙境。登岸后,悬崖山路九曲盘旋通向深处的庭院。山间瀑布,挂挂溅泻,复流大江。从高远至深远之景,引人入胜。山峦平缓处是一座宏伟的跨江大桥。

    通向第二段美景的跨江大桥蔚为壮观,木质结构梁柱,下有三十二蹬,中间建有宫殿式的两层楼阁,宛如一道彩虹,十分壮观。此段群峰参差节奏频率明显加强,紧接着峰势向左回旋,平坡伸延,直探入江中的琼岛把气势伸展开去,然后画近景山峦和江渚渔村与琼岛相连接。与此相连的又是亭亭玉立的群峰,卷前题诗山中村庄座座古朴的小桥,带有凉亭的桥,簇拥着全卷的高峰,似直插天际,达到高潮。高峰左边的峰峦,与深入画里的曲折江流相映成趣,起到了回转的作用,成为第二段的结处。漫步于此处,意味无穷。由跨江大桥踏上岸,两边排列着建筑,翻过高山,走过山谷,再爬上高山可见一处平原,村落房屋错落有致。平原边的悬崖颇具险势,但另一面的高山又给了村庄无比安全感。但此村落貌似是孤立的,并不能通往下一处,返回原来的小路且赏且行。山谷中的村落,河滩上的渔船,逍遥的隐居生活,招来船家继续前行。舟在水中,可见隔水两山遥相呼应,似是隔着银河的牛郎织女,虽尽力向对方倾斜着,却难以碰触。岸上一片绿色的平地生机盎然,岸边星星点点的渔船,似乎传来了渔翁的吆喝。翻山越岭跋涉,才站到巅峰之下。虽有攀登之情,却难有攀登之勇。

    第三段一转前段的曲折紧张,节奏平缓,瞬间消除紧张气氛。画中一小岛,岛下平铺着渔村,渔舟点点,使开起之势下转,起到承接作用。卷左下部画近景坡岸与之相连接,起到转接作用。卷左尾部画突起的秀峰,其势向上伸过江面和远山,结住了开起之势,并总结全卷。[2]

    创作背景

    北宋末期,宋金形成军事对峙之势,北宋的王室衰微,国土沦丧,民不聊生,在朝野内外形成了一股强劲的爱国主义力量。其中,以青年学生为主流的爱国力量在崛起,但是,面对朝廷软弱无力的政治、军事,他们仅仅将富国强兵以收复山河的理想寄托在自己的艺术文化创造中。[1]自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将军权和政权分离之后,就进入了文治社会,文人地位很高。再加上汉代以来逐渐发展起来的教育,以及宋代出现的印刷术,都影响了文人艺术创作的主题。绘画从解答“人与社会”的问题,转向了解答“人与自然”的问题。[3]

    徽宗作为帝王,改变了宫廷画家的社会身份;他作为艺术创作的统领者,对绘画有着直接而明确的要求,作为画家的徽宗,从不放任宫廷画家自由创作,他对宫廷画家在形式和趣味上,都有严格的要求。徽宗的审美情趣,即成为决定艺术风格的绝对标准,宫廷画家创作的艺术作品,在题材和表现技法等方面,都要符合其审美趣味和倾向。[4]画学是宋徽宗于崇宁三年(1104 年)设立的宫廷绘画教育机构,后归属翰林院图画局。王希孟以宫廷画家的身份,创作了《千里江山图》。

    四丶青绿山水画

    山水画的一种。用矿物质石青、石绿作为主色的山水画。有大青绿、小青绿之分。前者多钩廓,少皴笔,着色浓重,装饰性强;后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础上薄罩青绿。

    中文名

    青绿山水

    代表画家

    展子虔、李思训、仇英、张宏

    分类

    山水画的一种

    类型

    大青绿丶小青绿

    中国的青绿山水画发源于什么时候?

    查看更多

    快速

    导航

    分类技法价值代表人物

    简介

    元代汤垕说:“李思训著色山水,用金碧辉映,自为一家法。”

    明 张宏《句曲松风图》

    南宋有二赵(伯驹、伯骕),以擅作青绿山水著称。

    明代有仇英、张宏以实景青绿山水闻名画坛,开创了青绿山水画的新格局。

    青绿山水至明代形成了一个发展高峰,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山水画家,画法不断推陈出新,使青绿山水这一传统题材得到长足发展。

    中国的山水画,先有设色,后有水墨。设色画中先有重色,后来才有淡彩。

    清代张庚说:“画,绘事也,古来无不设色,且多青绿。”

    从上古红黑陶绘到仇英的青绿盛世:一口气弄懂中国青绿山水画史

    分类

    一般来说,青绿山水有式笔青绿和意笔青绿之分。

    青绿山水

    前者以工致的笔法为特征。从六朝开始,逐步发展至唐代二李才确立了青绿山水的基本创作特色,两宋之交前后形成金碧山水、大青绿山水、小青绿山水三个门类,在元、明、清三朝各自发展并相互影响,而以小青绿山水为盛。金碧山水重在金碧辉煌,大青绿山水长于灿烂明艳,小青绿山水妙在温蕴俊秀。

    后者在明末出现,以蓝瑛的没骨重彩山水为代表。后来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为近现代张大千、刘海粟等创立的青绿泼彩山水。没骨重彩长于艳丽缤纷,青绿泼彩长于热烈酣畅。 当代画坛在工笔山水领域卓有成就的画家有郭关、林容生、许俊、尼玛泽仁、祁恩进、满云林等。

    技法

    “青绿山水”作为一种中国画的技法,以矿物颜料石青和石绿为主,宜表现色泽艳丽的丘壑林泉。

    青绿山水又有大青绿、小青绿之分。前者多钩廓,皴笔少,着色浓重;后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础上薄施青绿,在古代绘画艺术上占有重要地位。

    青绿山水始创于唐代,经几代画家发展传承,形成一种程式化的表现方法,但要画好难度很大,清“四王”之一王石谷说:“凡设青绿,体要严重,气要轻清,得力全在渲晕,余于青绿法静悟三十年始尽其妙。”换言之,画青绿没有水墨画功底是不行的。现代画家中擅长青绿山水技法的不在少数,像张大千、黄宾虹、黄山寿、吴湖帆、谢稚柳、贺天健、陈佩秋等都是画青绿山水的高手,并在画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价值

    民国时期许多画家在制定润格时,往往将青绿山水定得很高,以陈佩秋画为例,山水、花鸟、人物及仿明清各家名迹每平尺50元,双钩花鸟、青绿山水及仿宋元各家名迹加倍,另加墨费二成。其他名家吴湖帆、胡佩衡、王季迁等青绿山水也是加倍,至于金碧山水一般在青绿的基础上再加倍。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材料昂贵,绘画难度大;另一方面是青绿山水历来在市场上很受藏家的青睐和追捧,价格一般比其它作品要高得多。

    《江天春色图》宋 佚名

    上世纪90年代国内艺术拍卖兴起后,古今名家青绿山水作品很受藏家的欢迎。

    如2005年广东保利拍卖会上,明代董其昌的《青绿山水》受到藏家的追逐,以1375万元拍出。

    在2002年上海东方国际拍卖会上,张大千1947年用小青绿绘就的《仿赵大年湖山清夏图》受到了各路藏家的追捧,结果被一藏家以255.2万元收入囊中。时隔3年,当这件作品在北京中贸圣佳拍卖会上亮相时,以880万元的高价成交,3年价格翻了3倍多。

    五丶青绿腰

    “青绿腰”出自2022年总台春晚舞台舞蹈诗剧《只此青绿》选段。

    《只此青绿》首演于2021年8月,由周莉亚、韩真担任总编导。这部舞蹈诗剧对话北宋天才画家王希孟,“舞绘”的是青绿山水画的巅峰之作《千里江山图》,至今已在全国16城巡演五十余场。

    2021年10月,《只此青绿》选段“入画”登陆《国家宝藏·展演季》首期,获244万点击播放;2021年12月,《只此青绿》选段“青绿”登上2021“最美的夜”bilibili跨年晚会,与1.8亿观众实时在线共鉴东方美学。

    《千里江山图》中的矿物质颜料(石青、石绿)历经千年而未衰,即使在幽暗的环境中依然泛着宝石的光芒,主创团队正是从这一细节处提炼出“青绿”的意象。

    青绿是剧中唯一一个抽象的、写意的角色。它是《千里江山图》的魂,也是全剧的美学提纯,无生命,但有温度。[1]

    如何练成

    做出“青绿腰”动作需要很强的腰腹力量,《只此青绿》的舞蹈演员们私下经常进行体能训练。日积月累的训练,才造就我们看到的绝美“青绿腰”。[1]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青绿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cwlk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