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不可目的性太强,也不可有一蹴而就的想法,凡事都要求过程,欲速而不达。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当想去解决一件事的时候,可能先要去解决各种各样的小问题,而这些问题就是我们平常应该积累的经验。
阅读的方法有很多,如陶渊明式的“素读”――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又如快餐式的“速读”等等,每种方式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如何有效地读一本书》,看到这个书名,我们就会猜想它是一本关于“术”的介绍,即怎么读一本书,其实它也是一本关于“道”的书籍,即如何去处理和面对身边所遇到的难题。
现实生活、学习、工作的竞争是学习力的竞争,对于书籍的学习我们开始重视起来,当然有一部分人还是一直都是喜欢阅读的。但是相信无论是哪种阅读都是想自己的学习的东西为自己所用,而在这个过程里,选书肯定是最难的,其次便是如何把这个知识运用起来,重复可能会是大家经常做的,来回地温故,只是这种方法耗时太多,如果我们可以把阅读过程化,即选书――购书――读书――记录――活用,未尝不会节约更多地时间,选书之前列出书单,读书后多看笔记,找准机会偶尔地输出,输出这个环节很多时候容易被遗忘,这也就是很多时候知识不能结构化的原因。
对于比较难读懂的书籍,或是需要学习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迎难而上并不是一个好的办法,现如今书籍有很多地种类,同一类型的书籍针对的对象也是各不相同,就像我们学校分为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一样,不同程度的学生,接受能力不一样,需要划分界限去学习,对于较难的书籍,我们可以找到更适合自己的书籍,如漫画版,解说版等,当自己有了一定了解,再去阅读一些相对较难的书籍。
阅读,感想是必不可少的,他决定输出能力。感想不一定是成形的东西,要去写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反而会觉得自己难下笔,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消极情绪,抱怨自己什么也没学到,其实不然,只是我们还没有积累一些表达方式,还没有与自己经历相结合起来。
阅读是我们另外一种阅历,找到让你喜欢阅读的那本书,就会看到新的世界,记住,你离阅读的距离仅一位摆渡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