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2815623/b0156d82dc6d5444.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2815623/0e8b60d712dd4c86.jpg)
《逻辑思维》这本书是好朋友2个月前推荐的,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拖到离图书馆还书仅20天的时候才开始阅读。这本书通读仅需要2个小时,思路清晰,语言通俗易懂。原本以为会比《学会提问》来得简单,然而我错了。这本书再次印证了极易亦极难。
首先,我先简单介绍一下这本书。该书从内容上就应用了结构理论SCQAR。前言阐述背景,疑问并且介绍了书的整体结构。书的结构介绍让读者在一开始就对本书有了一个初步框架,这一点非常利于后续的阅读。正文主要从5部分进行阐述。第一章是对逻辑思维的概述,第二章,引出了本书的重点,利用框架高效工作,第三章,利用水平展开的思路,对每一个框架列举了一个经典的子类并用具体案例加以解说,第四章按照纵向逻辑,阐述如何结合逻辑思维及框架结构在创建商业方案方面的应用,第五章,介绍了如何应用于解决问题。纵贯通篇,MECE,练习,积累,3是除了逻辑出现频率最高的4关键词。MECE要求不重复不遗漏,这是我们在平时工作中需要不断的练习和注意的;练习和积累是现在培训中各位大神一再强调的,任何工具,任何知识,只有通过练习达到可传授他人时,才能真正的掌握一门知识。3,为何我会在意,作者对于3C,论点,方案,分论的论述中,一再的强调要控制数量,过多的观点会使得结构变得复杂削弱了工具的效果。这也体现了二八法则所倡导的,要学会抓大放小。
其次,这本书特别冲击我的一点就是提到的“so what”.前公司GM常常问的一句话。金字塔有2种构建顺序:自上而下(why),自下而上(so what)。在之前的使用中,从来是把它们分开来看,而本书将它们结合在一起,成为一种逻辑循环。只有当这样的逻辑循环成立时,一个论述才算圆满。而这也恰恰是我工作中欠缺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12815623/1e1cfd8f522dac5e.jpg)
另一个闪光点就是“逻辑三角”,这个图非常形象的表述了,逻辑欠缺的后果。
![](https://img.haomeiwen.com/i12815623/e5b0fb33db482ead.jpg)
最后,简单介绍一下,本图的苦难史。这副导图历时10个小时完成,前后加分图画了十几页。
这次绘图依然按照按章节绘制小图,再将分图整合起来。200页的书,按理来说应该比《学会提问》简单。事实上,由于作者十分简明的撰写本书,精华太多,弃之可惜,于是,哪哪都不舍得丢,外加第一版还加入了其它书的内容,导致感觉内容要扑出来,画不下而中途放弃。第二版本呢,虽然精简了许多,但是结构很不平衡,色彩也暗淡。分类也未达到MECE原则,顶着其它项目考试在即的压力下,画了第三版,其它书的内容删,画图以示提醒。对于出现频率高的概念,以五角星突出。
这次绘制最有感触的在于两点: 1.我的读书笔记依然停留于记录考试重点的程度,提炼和升华严重不足;
2.绘图时,一开始要尽量延展曲线,否则就会造成四周留白中间拥挤的block结构,影响美观,无法体现思维的自由延展性。
希望在日后的练习中,不断提高。
![](https://img.haomeiwen.com/i12815623/3ee37c0f0f9b4a2d.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2815623/562e475b73ebe592.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