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事情都要有一个度,过犹不及,欲速则不达。
有时候我们很着急的去做一件事,却因为心太急,往往遗漏了某个内容或细节,导致不得不返工。工作和生活都是这样。当你急急忙忙做一件工作的时候,经常会出现纰漏,发现纰漏的时候就要返工去补救,从而形成了重复的劳动,其实反而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当我们做饭太着急的时候,可能鸡蛋没有蒸熟就出了锅,等剥了蛋壳去吃的时候,发现里边还是水的,又不得不重新蒸一遍。
所以,有条不紊,才是我们追求的人生状态。我也经常暗示自己不要着急,尤其是当很多事情扑面而来的时候,当眼花缭乱应接不暇的时候,我总在内心告诉自己:稳住,稳住。心理暗示是有用的,但无论哪种能力的习得,都需要一个刻意练习、反复练习的过程。
有时候可能还没来得及做心理暗示,就已经心急火燎地付诸行动了。那要避免这种情况,首先要对自己的情绪有一个刻意练习的觉察,当发现自己的心态不再平和的时候就要觉察一下自己目前的情绪状态,我是焦虑呢,我是着急呢,还是生气呢?……从状态的觉察出发去挖掘产生情绪的原因,找到原因,对症下药,就能更好的稳定住情绪。
稳定情绪的办法有很多,比如放空或发呆一分钟,眺望一下绿植或远方,喝口水,泡杯茶,写一写心中所想…… 待心态平和、思维敏捷时,再思考解决办法,就更有灵感了。
当我们着急、焦虑的时候,难免情绪不稳定,在与人沟通的过程中常常会带有情绪,很容易被别人觉察到。如果我们不能先编一步觉察到自己的情绪,那么就会把情绪无形中释放出来,传达到对方,对沟通的效果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当我们在忙碌中的时候,说话的声音可能会不自觉的加快,语气也比较急。所以越是忙碌的时候,越是要及时的觉察到自己的情绪,并稳住它。
为了有一个良好的沟通过程,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实现双赢的目的,那请每次在说话之前都过一遍大脑,用大脑简单加工和思考一下。这里有一个说话的小窍门,当对方说完话,轮到你说话的时候,不要立刻张嘴,闭上嘴巴思考两秒钟,也可以先给对方一个抿嘴的微笑,然后再阐述自己的观点。在叙事过程中尽可能的客观,尽量克制住自己的不良情绪。客观的讲述,更容易让对方接受。防御心不要太重,防御心重的时候呢,特别容易回怼别人,从而引发一起口水大战。
放下情绪,让不好的情绪流进身体,我们只需要识别和感知的,并不需要逮住它,批判它,搅得内心不得安宁。当我们不那么在意的时候,情绪也就流走了。
总结:给大脑松个绑,从紧绷状态抽离出来,哪怕只是一分钟或一秒钟,也许就有了欣喜的新发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