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学习故事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游戏
建昌县新区幼儿园 刘娜娜
案例描述
作为幼儿园的老师,我在创建区域的时候,一方面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另一方面我也要考虑区域的功能性。在设计过程中,我设计了5大区域分别是:建构区﹑表演区﹑娃娃家﹑美工区和图书角。针对本班男孩较多的特点,我将建构区作为本学期的区域活动的重点。
亮亮是一位性格开朗的小男孩,爱动脑筋,喜欢亲自动手尝试新鲜的事物。建构区是他每天晨间活动中要进行创作--“破坏”--再创作--再“破坏”的场所。亮亮来到建构区,从玩具柜里拿出酒盒和奶粉桶进行搭建,搭建高度要超过的他自己的身高,第一次因根基不牢,在搭建到第3层时,“楼房”倒塌。第二次他改变了策略,将“楼房”搭建成三角形,但将要超过自己身高的时候,“楼房”再次倒塌。看着自己辛苦搭建的楼房又倒塌了,他并没有急于第三次的搭建,而是走到窗户边上,向远处望去,很长时间他都没有进行第三次的搭建,我以为他要放弃搭建活动,就当我要转身离开的时候,他转身进行了第三次搭建,这次他将奶粉桶横3竖3进行整齐排列,第二层将酒盒横3竖3进行整齐排列……以此类推,直到超出自己的身高。
我以为他这次的搭建就此结束,但并不是这样,他又拿来了报纸卷成的纸筒,使劲插进“楼房”的细缝里(这个环节我参与了帮助),之后在纸筒上放上了小型积木和车子。然后自己绕着“楼房”高兴的唱起来,最后推到自己的“楼房”,又开始进行第二次的“楼房”建造工程。
晨间活动的结束的音乐响起来,亮亮收拾好搭建的物品,我拉住要走的亮亮问:“跑到窗台看什么?”“看楼呗!”“为什么要把楼房搭建那么高,自己都够不着。”“我家住的老高了,我都够不着。”“为什么要在最高层加上纸筒搭建的平台。”“哈哈,有那么大的阳台。我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我爸就说不着我了。老师你怎么直问呀!我还想上厕所呢?”看着亮亮的身影,我陷入了沉思……
分析解读
今天的区域活动,我并没有看到孩子之间的协商﹑合作搭建出老师认为比较完美的作品,然而当我们置身于区域活动的现场,我们可以从亮亮的身上看到不一样的智慧和价值。
1.观察。观察是科学探究过程中一种基本的和普遍的能力,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一个人的智慧应从观察天上和地下的实在的东西中来,同时观察越多,获得的知识越牢固。”。幼儿观察力的提高不仅对于科学学习有益,对幼儿的思维发展、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也十分有益。 幼儿的天性中,对一切新奇的东西都有着极大的兴趣,周围的世界都能引起他们的注意。亮亮在几次搭建失败后,选择停下来去看楼,实际上就是不自觉的一种自发观察行为,能自己在搭建过程中自己发现改变,从直线--三角形--正方形,在幼儿对生活的认知过程中,他知道楼房一定比自己的个子高,为此一定要将假楼房搭建的比自己高,以达到游戏的真实效果,在搭建的过程中,也是孩子观察生活经验的过程。
2.享受。当我们走近亮亮的游戏,不再只是关注孩子的建构技能,建构作品时,孩子那种开心﹑满足的体验让我们感同身受。亮亮搭建的大阳台,让亮亮联想的生活中自己能拥有一片属于的自己的娱乐场所,亮亮开心的绕着楼房跑着跳着,这真实的反映了孩子在完成作品后的满足感以及会“家”所产生的幸福感。而创作--“破坏”--再创作--再“破坏”的过程也是一种享受,探索的享受,成功的享受。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育才是最本色的教育,也是幼儿建构最有益的经验的重要途径。如今《纲要》在关于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原则中也提出: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纲要》更明确指出:“寓教育与生活、游戏之中。”所以教育应立足生活,向生活回归。所以,尽量发挥实地实物的力量,让幼儿面对面地去接触、去感知,是幼儿获取有益经验的重要途径。综上所述,幼儿经验的建构离不开生活。联系生活、激活经验、体验生活,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的检验中去,这样,才能获得真正有益于幼儿可持续发展的真实体验,才能实现《纲要》所积极倡导的时代理念。
2018.12.3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