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我想要什么,我该怎么做?灵魂三问啊!不要觉得这是离我们比较遥远的,哲学家们该想的问题,也不要觉得搞清这些问题很费劲和痛苦。恰恰相反,我们日常生活就应该时刻问自己这三个问题,才能把握自己,体察内心,获取幸福。下来我们逐一谈谈灵魂三问。
第一问。我是谁?
我是谁?这个问题要不断的问自己。答案从犹如闪电,到一片阴霾,又到拨云见日,再到艳阳高照,直到风轻云淡。我是谁,有说法是:我是我的观察者。对此,我觉得还需要一个必要的前置环节:我是我的发现者。如果不谈发现,直接谈观察者,可能会引发身外之我。我是我的观察者,不在身外。为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我先发现我。只有做到自我发现,才能真切地自我观察和关照。
就算普通如常的生活,我们也不能像稻草人一样,被动的逆来顺受。流行说法就叫佛系。风来了,一肚子气;雨来了满脑子水;天晴了一身干瘪。这样的我不可能称其为我。我首先要自觉,知道自己不是由外在因素形成,也不能随波逐流。外界因素再怎么重要,那都是外因,不能决定你成为你的根本原因。不论你是流浪汉,不论你是哪个国家的总统及领导人,即不论你是什么身份。身份不是你,同理成就也不是你。当有人问起,你可以按日常的身份、地位、荣誉、成就等回答,但内心始终要觉察你就是你,不是你的身份、地位、荣誉、成就等标签。标签往往是限制并裹挟你为之执着的诱饵。人会有很多标签,但人不能活成标签,人远比标签丰富而有意义。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就是他们有一大堆标签,而那些标签不单单就指他们这一个人。标签是一类人,是群体表征,不是个体表征。是群体属性,也可作为个体属性。一但标签覆盖了一个人,那这个人自己会知道,自己是多么的不幸。如果还不知道,那么他自己是连自己都没发现的人啊!没发现自己的人,说“我”这个字显得意义惨淡而苍白。就连“我”也仅仅是他的一个标签,而没有更多的意思所指。
第二问。我想要什么?
弄清第一问,有助于弄清第二问。人们第二问没搞清楚,都是因为第一问“我是谁”没搞清楚。还好我们在上文已经讲过,在此有基础了。那么第一问的我是谁搞清楚了,我要什么呢?我当然要:是且适合我想要的东西。重点是“是”和“适合”这一个谓语和一个宾语的形容词。
首先谈谈“是”的问题。什么“是”我想要的?举个例子,就说钱吧,钱之所以被我想要,其实质是钱背后有我想要的东西。故我想要钱,没问题。如果钱失去了可购买我想要的东西的属性,我要钱干什么?就单纯地要钱?要钱?没钱是万万不能的,但钱却不是万能的。这句话也应该反过来读一读了。
再举个例子,生活中我们不同的人需求不一样,错误的匹配需求往往带来一错再错的烦恼。我想要孩子学习好。注意,这里有两个主体。我和孩子是两个独立的我。孩子学习好是我想要的,没问题。但学习好是不是孩子想要的才是问题的实质。当然,我们认为孩子往往太小不懂事,不知道好好学习。其实是我们更不懂事,不懂得让孩子自己觉得好好学习是他们想要的。我们要孩子学习好,正确的姿势是:让他们知道学习好是他们想要的。当然,孩子不一定就立马懂得或者时刻都懂得这个道理。心智未成熟的他们,还在逐步建立这样的体系。但我们不能更不懂道理地时时刻刻逼着孩子懂这个道理。道理自明才叫道理,执行不明的道理犹如听从法西斯的指令。在孩子还在建立自己将要懂道理这个体系的过程中,我们不懂道理地强力灌注给他们这个体系这个事情,说明了一点是:我们自己的道理体系并不完善;又有助于一点是:使孩子们无法自主建立自己的道理体系。最终是,一个不完善的体系造成另一个体系在建立之初就先天不足。所以,小孩的悲哀在于,自己不能懂道理的同时,遭受着本应比自己更懂道理的家长不懂道理地乱来。看来小孩的意识生存环境堪忧啊!
其次,就是“适当”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脑海里总是不断的闪现这样几个词汇—弱点、欲望、商家。勤俭节约,修身养性等等好词汇都沦落到如过气的明星,不流行了。谈起来似乎仅仅靠怀旧情怀这张感情牌了。谈任性、佛系、自称吃货等等的风,正吹得紧。这股风顺应了人性,解放了自我,看似满是自由与欢乐,只不过是无节制地放纵与消耗。而放纵并不是因为开心,也不带来开心。放纵恰恰是因为我们不开心,采取放纵获得短暂的麻醉,醒来再又陷入不开心。消耗着自己,成就着别人(想想别人是谁?)。这股风从何而来呢?商家和欲望。商家的欲望和我们的欲望,统一之后就是欲望。这股风指向哪里呢?人性的弱点。在这股风的尽头,我们能看到的就是自己人性的弱点。这还好,别看不到更糟糕。那就相当于自己被持续的风刮的找不到方向。等风停了,自己已经走不出来了。这股风针对人类总体来看,似乎是停不下来了的。人类的源源不断,使其风吹不息。但就一个体而言,风是有限的,风总有停止的一天。要么消失在风中,要么随这股风中的一阵风消失。
适当,就是为我(内在的)所必要,不是唯他(外在的)所存有。勤俭节约,修身养性也要适当,保证必要的存在条件。走了极端去追求勤俭节约,那也是不适当。适当,是和我是谁这个问题相适应的。
我想要什么这个问题,要明确的核心是:什么“是”我想要的,然后“适当”的那个东西是我想要的。
第三问。我该怎么做?
前两问清楚了,这一问似乎都已经也很清楚了。我发觉我是我,并且我真切地关照着我,知道什么是我想要的,且知道要多少、要什么适当。那我们怎么做呢?简单来说—Just doing!再说明白点—Just being&Just doing!更完整点—Just being yourself&Just doing yourself!尊贵版—Just being in yourself&Just doing by yourself!
如信仰般信你自己,并独立自主地成为你自己。就这么简单。说那么多我是谁和我想要什么是静止的分析,过程也比较复杂。而我该怎么做是动态的、活泼的,而且行动起来最直接了当的。如果不清楚前者,我们又怎么能做到后者呢?
最后,我们再顺便谈谈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什么?我们没有感到不幸福就是幸福。拿着一块钱逛奢侈品店,跟拿着100万逛一元店的心情是一样的。我手里拿的东西换不来我想要的东西。反过来,我手里拿的东西正好是我想要的。那真的是太幸福了。就这么简单。我想喝水了,手边端起来正好是一杯温热的开水;我想睡觉了,躺下正好枕头和床就在身下。幸福总是来的太简单,甚至不可察觉。我们总是选择了在幸福中自找不幸的想象。幸福是现实真实的,不是推理的结果。我们很多的不幸福都来源于一种自欺的理性推理。理性既是我们的优点,也是我们的缺点。很多幸福不是因为我们没有幸福,而是我们理性推理的不幸福遮蔽了我们的意识,令我们发现不了即得的幸福。虽然这句话有点鸡汤的味道,但通读本文之后,发现这碗鸡汤里面是有硬菜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9016083/f62e6cea4af3bb7b.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9016083/33ddc1dfccf14689.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9016083/b4bb26e8ea79d82b.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9016083/289ee082ecc6b21c.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9016083/6593e789aaf728f2.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9016083/1a47d9e8d9ac53e8.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9016083/a70c4e424be4446e.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9016083/00061148be92d889.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