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好书汇
死结:读《我不是潘金莲》

死结:读《我不是潘金莲》

作者: 李疏朗 | 来源:发表于2017-03-21 21:06 被阅读170次

   

死结:读《我不是潘金莲》

        这是一本关于信访的书。主人公李雪莲用尽青春年华,耗费二十余年时光上访,可谓历尽磨难,尝尽辛酸。从前夫秦玉河到市长蔡富邦,逐级算来共计六人,凡与她告状有关的人物无一幸免。仅为了一宗荒唐的离婚案,这样做的代价未免太大。况且整个案件法律程序完整,法院、政府并无冤判,唯一有负于她的仅仅秦玉河一人而已,何苦连带着让众多官吏受牵连?李雪莲的案子就像一个死结,绑住昧了良心的秦玉河,绑住市县五位官吏,也绑住李雪莲二十年大好年华,更绑住中国信访体制的缺口,牢固并且无解地让新任的市长、县长、法院院长闻之色变,耗费大量警力财力地维稳阻拦,实在是一种莫大的悲哀。

       从本质上来说,李雪莲并不算是一个刁民,只是数十年日积月累的执拗和离婚案件的无解让她逐渐地变成了一个冷漠倔强的妇人。她的冤屈起初并不大,然而告状的经历让她的问题由假离婚变为真离婚,由真离婚变成“李雪莲不是潘金莲”,继而演变为“李雪莲就是潘金莲”。芝麻变西瓜,蚂蚁变大象。一个问题衍生出许多问题,让李雪莲苦恼不已。这苦恼纠缠了她二十年,让她由一个普通的民妇变成全县的异类,让她迫切地想洗刷自己的冤屈。但县里和市里仍无法解决她的问题,所以只能越级直抵北京,二十载失败上访,打的李雪莲愈战愈勇,愈斗愈聪明。上访的意义似乎已经由案件本身变为上访的过程,所以在听说秦玉河的死讯之后,李雪莲大病一场。这又使问题由告状无由演变为生活无望。精神支柱的崩塌是摧毁李雪莲的一只大手,尽管这只手二十年来都以痛苦的形式督促着她为清白而战。

      信任危机是李雪莲悲剧的根本原因。秦玉河辜负了李雪莲的信任,王公道、史为民亦辜负了李雪莲的信任,尽管这两者之间有质的区别,但在李雪莲简单的思维来看都是一样的。二十年的奔走让李雪莲身心疲惫,当她决定不再告状的时候,却没有人再敢相信她的决定,市长马文彬亲自出马,亦没能弄清李雪莲的用意。“牛不让我告状了”,这句发自肺腑的话惹得市长拂袖而去,也激怒了原本打算不再告状的李雪莲;赵大头更辜负了李雪莲的信任,他更让她冤屈的雪球越滚越大,让她从“假潘金莲”变成了“真潘金莲”,让她彻彻底底变成了一个孤家寡人,变成了一个异类。她的世界里没有信任二字,无论是家还是社会,都容不下她的执拗和冷漠。她永远都活在自己思维的死胡同里,努力地想凭借一己之力解开一个又一个死结,却因种种原因而导致它越结越死,越结越多。李雪莲想不通所有的事情,甚至不能原谅自己。在她的眼中,凡与她有过来往的人皆不值得信任,皆是敌人,皆有其不可告人的目的。一个被许多人辜负的人,只有以辜负社会来洗掉自己所谓的冤屈了。

       政府工作的不细致,领导干部的不敢担当、推诿臆断是李雪莲悲剧的直接原因。书中的官吏们并非十恶不赦的贪官污吏,他们在处理其它事件时也从未表现出不作为的行径,只是他们的不细致、推诿和曲解致使李雪莲一次又一次寒心,又使她因一个极其偶然的戏剧性情节状告成功,导致国家领导人生气,从而出现了一系列戏剧性矫枉过正的免职。从法院专委到院长,再到县长、市长的被免,使得继任者们不得不小心翼翼地“照顾”年年上访的李雪莲。一次偶然的事件让一个市的各级领导花费二十年的时间去苦心经营,以保官帽无虞。且不去说体制的种种,仅从“国情即人情”的层面上来讲,李雪莲的悲剧实为官吏办事手段的悲剧。“李雪莲的事件虽然解决了,但我们的思维方式,并没有改变;我们的领导能力,也没有提高;我们驾驭和引导事情的水平,还是那样一个水平。”市长马文彬的这段话是值得人们深思的,思维方式不改变,领导能力不提高,驾驭和引导水平没有提高,政府的威信依然无法在李雪莲们的心中建立起来,官吏的执政意义也就仅限于混日子,斗智谋,而并非代表人民意愿的干实事,干好事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某县著名餐厅“又一村”老板老史,即当年被李雪莲状告而无端被免的县长史为民,他的“连骨熟肉”卖的红红火火,生意做的稳健踏实,日子也过得颇具随遇而安、知足常乐的滋味。他把智慧和才能运用于餐厅的管理,把坦荡与闲适运用于麻将与生活,“当年撤我的职,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冤案;二十多年来,我该年年上访;但为了党和政府,我含冤负屈,在家煮肉;到头来,我不跟你们计较,你们倒认真了。”史为民的一段戏谑的话颇有几分意思,但更见其豁达与智慧。人生在世,吃亏是一种常态,若毕生纠结于吃亏的过程反被其累,倒不如像史为民一样拍拍身上的尘土,自力更生自主创业,潇洒自在无拘无束。毕竟相对于当县长,做一个餐厅老板的日子更实在和安稳。政治是一口太难啃的饭,祸福就在风起云涌碧空万里的某一个瞬间。

       李雪莲用一生心血精力告状,没告出什么名堂,倒落得个众叛亲离;史为民二十年低调经营,得三五知己,酒肉麻将相伴,却如神仙般自在。 有些人执拗,把死结越绑越死,捆住手脚一生不得自由;有些人坦荡,把死结解开,重新织出别样的绚丽。

       如果李雪莲当年在北京就与赵大头喜结连理,那么她的一生也许会是另一番天地……

       

相关文章

  • 死结:读《我不是潘金莲》

    这是一本关于信访的书。主人公李雪莲用尽青春年华,耗费二十余年时光上访,可谓历尽磨难,尝尽辛酸。从前夫秦...

  • 读《我不是潘金莲》

    瞎写,记录下。 看到过一段话,大意是:可怕的不是ZF愚弄你,也不是你也知道他在唬弄你。而是他知道你知道他在唬弄你,...

  • 读《我不是潘金莲》

    电影《我不是潘金莲》在各种节目里做着火热的宣传,我对于这种标题的电影实在是没啥兴趣,我猜测着这会是个什么样的故事。...

  • 读《我不是潘金莲》有感

    前段时间趁着时间间隙,把这本书通篇读完,生出些许感慨,忍不住想说一下。 我觉得这本书是简单的文...

  • 读刘震云《我不是潘金莲》

    来福州出差,飞跃了大半个中国,路上的时间,看完了一本我不是潘金莲……怎么说呢,这是一本让我觉得啼笑皆非的小说,看的...

  • 读《我不是潘金莲》后感

    说来惭愧,开始读大名鼎鼎的刘震云先生的作品是在电影《我不是潘金莲》的预告片出来之后。刘震云先生的作品很对我的胃口,...

  • “潘金莲”上访奇遇记

    “潘金莲”上访奇遇记 -----《我不是潘金莲》观后...

  • 不是问题的问题——读《我不是潘金莲》

    参加工作的朋友都会知道,办一件事不难,难的是事情背后的事情,有时候你稍微一不注意,简单的事情就会复杂化,这就成了不...

  • 😊

    我不是潘金莲

  • 旧友来访,旧事重现

    月初,许久不见的友人来访。 清晨,她说,我能问一个你的死结吗? 我说:我知道你要问什么,他从来不是我的死结,不是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死结:读《我不是潘金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cxnn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