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每一天,都有许多故事,有时令你生气,有时又懂事得让你感动不已。那些生气的、感动的,也都是一时的情绪,都会成为过去,好与坏,又何必在意呢?而我们最该学会的,时爱与宽容,控制情绪,从容而生。
岚萱,很调皮,也不听话。其实,当我这样定义这个孩子的时候,我是不是留给她贴了标签?是不是就有些陈旧思维的概念化呢?
我们应该转念,每个孩子都很好,每个孩子都像自己的儿子,他们只是一时顽皮,偶尔不受约束地和老师对付几句。何必和他们拗气呢?用爱的语言温柔以对,不管他们怎样对自己。你会发现,孩子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是我们看待的方式有待修正。就把他们当成人生的道具吧,好好修炼自己。
如果,你不理他,不受他的干扰,依然按着自己的节奏,做自己应该做的事,他自觉无趣也就自动消解了情绪。
而如果你一味地强调他一时的无理,那你是不是陷入一个虚幻的梦境,你不是和他纠缠,而是和那个不听话的自己纠斗不休。对于如梦幻泡影的东西,何必看得那么实在?
你看,今天的岚萱,又开始了她的个性展示,我就暂且不做任何回应,无他地辅导别的孩子。因为岚萱的打扰,有的孩子会溜号,不专心,我就及时提醒,让他们回到自己的作业中来。
岚萱见没人搭理她,每个人都在写自己的作业,自觉无聊,讪讪地弄起作业来。这时,我靠近她,问她哪里不会,她依然没好声地说:“都不会。”我没理会她的情绪,温柔地和她说:“老师一道一道题给你讲,讲一个你写一个。”
我给她讲着,问着,等着她与我的互动,一开始的那点小脾气渐渐消散了,我顺势夸奖:“你看你多聪明,老师一讲你就会了。”然后,开心地规矩地做题。我一一讲着她不会的题目。你会发现,当她心念转变时,对待学习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对你的讲解完全在线,效果也很好。
这一晚上的辅导,也令我感触颇深。其实,孩子都是好孩子,就看我们如何关注与引导。我在辅导她的过程中,实际上是在完成自己的内心成长。我看见昔日那个急躁的自己正在慢慢退场,那就给它一些时间。相信自己,有能力战胜自己,清除各种念头与情绪,让那个不安的自己彻底退场。
晚上家长来接时,家长问及孩子的表现,我借势表扬。正在穿衣服的岚萱,轻轻地说:“不能和老师顶嘴,那不对。”孩子下楼时,还在和我频频再见,似在说给我,也似说给她自己:“不能和老师顶嘴,不是好孩子。”
我的心里一暖,这句发自内心的道歉,令我的眼睛温热……
可能我曾把我以为的好,强加给孩子们或身边的人,却无形中给对方以压力与束缚,甚至反感。而从不自知。但当我警觉、反省,竭力改变自己,一切竟以我欢喜的方式惊喜再现。
把每一个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温柔地和他们说话。赞美是世上最美的语言,要时时表达。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我们打不死的分别心。时时警觉,事事观心,持之以恒,一定会清除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