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乱中的雨中黄昏,悄悄站立起了中国第一女诗人。她就是李清照。她,也是宋代文学的一个骄傲。
但是,我们能真正读懂她写于晚年的《声声慢》吗?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咋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001 中国文化的英雄主义
宋代的两位文化高官——王安石和司马光,他们能够登上国家行政的顶端,有赖于宋朝的文官体制。但是,这种文官体制难以有效地处理来自四周的军事进攻。结果,两个皇帝宋徽宗、宋钦宗都成了俘虏,朝廷不得不迁都临安(现在的杭州),改为南宋,危机重重。
在一层层军事失败的愁云惨雾中,中国文化竟然选择了英雄主义,英雄得比将士还要英雄。
这种文化上的英雄主义,熔炼了一种高超的美学人格,创造了真正的文学。
002 第一个战乱诗人
这一定出乎大家意料。因为粗一看,她的作品中并无刀剑之气,反而充满了无限优雅。
李清照怎么成了战乱诗人?因为她写出了一个最典雅的东方女子在经历家破人亡、离乱逃难时的心灵感受。
003 山雨欲来风满楼
在王安石、司马光都去世之后,又形成了复杂的党争,司马光被划入了“元祐党人”,被新的朝廷否定,而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也被指有牵连,罢职流放。这事本已悲哀,更悲哀的是,处理这个案件的恰恰是自己新婚丈夫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而后来,公公赵挺之也受到了朝廷的打击。
003 安静而风雅的生活
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面对父辈的名誉重压,只能回到故乡青州居住,过了十多年安静而又风雅的生活。
赵明诚是一个远近闻名的鉴赏家,但身体不好,不久又犯了重病。在重病期间,曾有北方一位探望者带着一把石壶请他鉴定。不久,赵明诚不幸去世。很快就有谣言传来,说他直到临死还将一把玉壶托人献给了金国。
004 荒诞的逃难
当时,宋、金之间正在激烈交战,这个谣言触及了中国文化人最喜欢挂在嘴上的所谓气节问题。这让李清照怎么容忍?她决心要为亡夫洗刷名誉。
这个最诚实的女诗人想了一个最笨拙的办法,那就是带上夫妻俩多年来艰辛收藏的全部古董文物,跟随被金兵追赶的宋高宗赵构一起逃难。
她想用这种方法说明:宋朝已经在逃难了,我还愿意带着自己的全部古董文物追随朝廷,而在之前,我丈夫怎么会有二心?
古董文物不少,一路颠簸装卸非常困难,可怜的李清照就天天辛苦地押运着,追赶着朝廷的背影。
终于,极其疲劳的李清照在路上遇到了一位脑子比较清楚的亲戚,力劝她终止这一毫无意义的颠沛流离。
这个时候,女诗人李清照已经年近五十。
005 破釜沉舟的勇敢
她想来想去,决定告别过去,开始过一种安定的生活。那就应该找一个家,正好有一个军队的财务人员一直在向她求婚,她想那就答应了吧。
她当然知道,在当时,一个出身官宦之家的上层女子再婚,一定会受到上上下下的指责和嘲笑。但李清照决定走自己的路,表现出一种破釜沉舟般的勇敢。
006 冷冷清清的晚年
但是万万没想到,这个丈夫竟然是不良之徒。他所谓结婚,只是诈骗的一个手段,等到古董文物到手,他立即对李清照拳脚相加、百般虐待。
这个奸商的名字叫张汝舟。
可怜至极的李清照,就在结婚三个月后,向官府提出上诉,要求离婚。
按照宋朝当时的法律,妻子上告丈夫,即使丈夫真的有罪,妻子也要被官府关押一阵。但是,李清照宁肯被关押,也要离婚。结果,离婚成功,张汝舟被问罪,李清照被关押,幸好没太久。
后来李清照在写给亲戚的信中,担心自己再婚、离婚这件事,一定难逃后世的讥笑和诽谤。
女诗人就这样悄悄地进入了晚年。
007 两项文化特性
细述李清照的经历,是想借以表述两项文化特性。
一、一切世间谣传,看起来黑云森森,其实从文化的眼光来看,都只是瞬间烟尘。因此,文化人千万不要为悠悠之口而心神不宁。
二、文化的最终声誉在于作品。即便是在混乱和沮丧中,也能提炼出第一流的审美范型,传之永恒。
读余秋雨042怎一个愁字了得《中国文化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