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鸡娃”成风,“内卷”严重的大环境影响下,很多家长不惜花费重金和时间,频繁奔波“转场”于各种各样的辅导班或是形形色色的特长班之间。
然而,很多父母往往忽略了最重要的一课:品德,也就是道德和品格的教育。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在《苏东坡传》中,我们就看到了两个家庭关于孩子品德教育的不同方式。
苏轼在八岁时,母亲曾给他读《范滂传》。
范滂为东汉名士,节操高洁,品行正直。
他在任职期间,曾举奏了二十多个劣迹斑斑的刺史和享有二千石俸禄的权贵,还曾把不孝不遵礼制的人清除出官府,而重用品德高尚的人,提拔贫寒之士。
建宁二年,昏庸的朝廷下达诏书,紧急缉捕范滂等人。督邮吴导不忍去送诏书,把自己关在驿舍中哭泣。
县令郭揖丢下官印要和他一起逃走,而范滂说:“我死了灾祸就可以平息了,怎么敢因为我的罪名连累您,又使得我的老母流离他乡呢!”
范母前来和滂诀别,范滂告诉母亲,有弟弟仲博孝敬您就够了,我这是死得其所。希望母亲大人割舍与孩儿的恩情,不要再增添悲伤了。
他的母亲说:“你现在能够与李膺、杜密齐名,死也无遗憾了。已有好名声,再求长寿,可兼得吗?”
小东坡听完,认真地问母亲,如果我长大后做范滂这样的人,您愿意吗?母亲回答:“你若能做范滂,难道我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吗?”
后来苏轼的一生果然以范滂为榜样,中正不阿,脚踏实地,忧国忧民,深为百姓所爱戴和敬仰。
他能成为当时名震北宋且享誉现代的“全民偶像”,不仅仅是因为他出众的才华,更是因为他高尚的人格,而这与他幼时母亲给予的品德教育是分不开的。
反观王安石的家庭,则是另外一番不同的景象。书中提到这样一个场景,让我们能对王安石的家庭教育方式略知一二。
新政初期,一天,道学家程颢在王安石家开会。王安石的儿子出现了,头发散乱,赤足无鞋,手拿女人的头巾,一直走到父亲跟前,问他们在说什么话。
王安石回答说:“我正跟程先生谈论新政,新政总是受到别的大臣的批评呢。”
他的儿子一屁股坐在大人的位置上,哈哈大笑说:“这还不简单,只要把韩琦和富弼的头砍下来就行了。”
不难看出,王安石的儿子目无尊长,也没有任何礼貌可言。
他用古怪任性的方式做事,唯恐人们不知道他的聪明,但实际上只让人看到了他残忍和凶暴的一面,这也暴露了王家对孩子品德教育方面的缺失。
王安石的儿子后来在官场任意胡为,结果得罪了更为卑鄙的吕惠卿。
吕惠卿向皇帝公布了自己藏匿的王安石的私信,成功离间了王安石和皇帝的关系,王安石的政治生涯也告完结。
而他的儿子怨气难解,背生恶疮,不久便因无药可医而死。
英国的弗桑德斯说:“品德能决定人生,它比天资更重要。” 这充分说明了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让我们也在孩子的成长教育中加入这重要的一课:
在家国利益面前,能够始终把国家的利益摆在首位;
在待人接物时,能够始终把善良埋藏在心间;
在商业经营时,能够始终秉持诚信不欺的原则;
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得志时不骄傲,低谷时不气馁…..
唯如此,我们的国家才有希望,我们的孩子才会有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