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语:
陶语:
一点体悟,请老师和文友们指正。
周卫英:
如果能够承认人生的苦,接受苦,许多苦都可以消失,不再是苦。
人生有实质的苦,生理的苦,也有心理的苦。抗拒苦,逃避苦,追求快乐,造成更大的苦。
周卫英:
以为修行就可以没有病,没有苦,实际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带着错误观念修行,越修越苦。
周卫英:
为什么许多人对苦的感受不明显?不是你没有苦,而是你的心不清净,杂念多,觉察力差,感觉不到。
周卫英:
为什么许多人越修行越苦?因为心静了,以前感觉不到的苦现在都能感觉到了。
周卫英:
修行不是逃避苦,消灭苦,而是感受苦,经历苦,超越苦。
经历就是超越。逃避不是办法。
修行不能改变苦,但是可以改变我们对苦的认识。认识改变了,转化了,苦也就变成了乐。
陶语:
关于人生八苦,我更正一下,第八苦是“五阴炽盛苦”,不是“放不下”。
周卫英:
修行的实质就是主动受苦,菩萨精神就是主动代众生受苦。
陶语:
感恩老师的教诲!
周卫英:
普通人逃避地狱,但是菩萨主动去地狱。
一剪梅:
一生下来,就是来接受苦难的。经历了很多,我现在对啥苦也无所谓了,@周卫英老师这是不是也算超越了苦啊。明白了所有的苦都是我们的摆渡。所有的伤痕,终将被岁月温柔的手慢慢抚平。人生就是一个体验的过程,修行的过程,一切都是应该经历的、承受的。
周卫英:
陶语:
先前有位朋友留言,让我下午写篇《乐》,您只要好好体会一下周老师刚刚的教导,就明白了什么是乐。
苦是人生的本质,转换对苦的认知就是乐。
有条件的乐不是真正的乐,也留不住,会随着因缘的流转转瞬即逝。[愉快]
周卫英:
离苦就是“乐”。追求“乐”,这个“乐”就是“苦”。
周卫英:
真正的乐无条件,不可以追求到。能够得到的都不是真正的乐。
周卫英:
离“假”就是“真”。追求一个“真”,这个真就变成了假。
一剪梅:
@周卫英@陶语谢谢老师![玫瑰][玫瑰]我感觉,“乐”就是恰到好处,掌握好“度”,过度,过分执着,就是“苦”。
陶语:
对,陷入执着了就是苦。
一剪梅:
不管什么,只要把握好那个“度”,那就是幸福,就是快乐。就是那个“度”掌握不好,才会各种各样的苦恼、苦衷、苦难、苦痛。即便写作,也是如此,不能过分追求,我感觉随心而行,才能享受到写作过程中的那份快乐。这只是我个人感觉,当然每个人的观点和感受都不一样。[呲牙]
周卫英:
有意识写作,有目的地写作,肯定会伴随着痛苦。
周卫英:
有希望就会有痛苦。
修行人最后连修行和成佛的念头都要放下。
周卫英:
“度”相当于“中庸”。佛法讲究“中道”,不说“度”或者“中庸”。
风儿柳:
@周卫英周老师,我能问个很小儿科的问题吗?[捂脸][捂脸][捂脸]
周卫英:
请说!
风儿柳:
为什么说,人生本苦呢?
周卫英:
这是个大问题,是佛法的根本,不是“小儿科”。
周卫英:
无常就是苦。
风儿柳:
我们之所以感觉到苦,是因为我们的无明,对吧
知行合一:
我认为,“苦”有三种形态:
第一种形态,是实实在在的苦,即身体的疼痛,心理的疼痛,病痛。这或许可以用药物缓解或解决,但这只是压制,战胜,麻醉。
另一种形态是“以苦为乐”。其实质是还是能感觉到苦、痛,但是由于观念不同,他认为这种苦就是乐。
以上两种苦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有肉身的存在,“我”的存在。
第三种就不叫苦了,是真正的乐,绝对的乐,这也许我们正常人,无法体会,只有濒临死亡的人,才能体会到。
这时已无我,身心全无,只存有一种意识了。
我虽然体会不到,但我认为应该有。
一剪梅:
@知行合一【李兆伟】你考虑得全面。[强][呲牙]
知行合一【李兆伟】:
@落叶知秋@一剪梅多谢!
慧心笔生花:
杨:
众生皆苦,唯有自度。[呲牙]
周卫英:
无我,无身体,不用在死亡时候体验,打坐就可以体验,这个不难。
杨:
一个人只要心开了,世间没有不好或苦的东西。
乐,就是我们的心打开的程度,能安然享受最好的,又能坦然承受最坏的。[偷笑]
向阳花:
@杨[强][强][强]
杨:
@向阳花
如果说人生的最终目标就是快乐,那么容易开心的都是天生的赢家。
让我们活得有趣,就是活得出色。[胜利][微笑]
陶语:
把心打开,不再斤斤计较得失,就是乐。
周卫英:
不追求快乐,不逃避痛苦。
周卫英:
想变成,想改变,希望更好,这些都是苦的根源。
周卫英:
想写更好的文章,想没有苦,想快乐,想成佛,这些都是苦。
杨:
身无分文才是真正的苦[捂脸]
杨:
其他的都不在话下[呲牙]
向阳花:
聪明。
陶语:
那还是心灵的暗示。乞丐身无分文,但他的心不一定感到苦。
周卫英:
苦与没有钱没有关系。无钱也可以很快乐。
周卫英:
很多修行人都是一辈子不用钱的。
一剪梅:
老师说得对,关系不大,甚至没有关系。主要看在乎的是什么。如果追求金钱物质生活,再多的金钱,再好的生活,也不一定感觉到幸福和快乐,因为人的欲望是填不满的。济公不是也身无分文吗?但他很快乐。[偷笑]
周卫英:
人真正需要的物质条件很少,很容易满足。但是人们太贪婪,所以感觉痛苦。
“贪婪”是永远不会满足的。不管你贪什么,即使是贪佛法,一样是贪,一样不会满足和快乐。
周卫英:
贪写作本质也是贪。希望写更多,更好,都是贪心,都不会真正满足,只会更加痛苦。
周卫英:
最好的文章其实是不存在的。只要比较,就有好有坏。
真正的完美是不比较,每篇都是绝对的好。但是做到不比较很难,只有大修行人,佛,菩萨,可以做到。
一剪梅:
我记得曾经还在网上流传过一张图片。就是一位穿着短裤和背心都是大大的破洞和补丁的、衣衫褴褛的老人,正在专注投入地参观书画展,他那旁若无人的样子,看得出来他很满足,很快乐。
一剪梅:
金钱多,条件好,不一定就快乐。条件差,不一定不快乐。钱多钱少,够花就好。想快乐,有个好心态就行了。知足者常乐![呲牙]
知行合一【李兆伟】:
@一剪梅[强]
周卫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