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是一首歌,来自李宗盛《新写的旧歌》,一首关于父亲的歌。这首歌其实是李宗盛早年写的一封从未寄出的和解信,是他和父亲从未发生的对话。
李宗盛经常大方传达对母亲的爱,说母亲是上帝派来的天使。但他极少提起父亲,年轻时的李宗盛,也曾怀疑过父亲根本不懂自己。
通过这首歌曲,李宗盛聊了父亲以及他们的父子关系。他认为该曲早就应该写了,就是写一个孩子和逝去的父亲讲和。
歌词朴实地描述了中国传统的父子关系:
——两个男人,极有可能终其一生只是长得像而已,有幸运的成为知己,有不幸的只能是甲乙。
在中国传统的家庭关系里,父亲经常是扮演严肃的角色,就像歌词说的:
——比起母亲的总是忧心忡忡,父亲更像是个若无其事的旁观者,刻意拘谨的旁观者。
这也许和传统的家庭经营模式有关,父亲经常是那个比较需要承担经济压力的人,比起母亲,他无法事无巨细地嘘寒问暖,有时要为了全家的生存,他不得不在外头奔走:
——我早已想不起,吹嘘过的风景,而总是记着他混浊的眼睛,用我不敢直视的认真表情,那么艰难地挣扎着前行。
这也许又和中国传统对男女的要求不同有关,穷养男富养女,社会不允许男性示弱,要求他们顶天立地,无形中造成了父子充满隔阂的关系。
同样作为男性的父亲,他知道社会的残酷,于是他总是严格期盼你成为有用的男子汉,时常鞭笞你,而不像母亲,可以只关心你的冷暖。
在大多数的家庭中,父亲的陪伴和鼓励都比不上母亲,对于爱的传达,他总是给得很吝啬。以至于很多人年少时,根本无法感知父亲隐晦深刻的爱,等感知到时,却已是风霜皱褶的时候,甚至父亲早已不在人世了。
——那些年只顾自己,虽然我的追求他无能也无力参与,只记得我很着急,也许因为这样,没能听见他微弱的嘉许。
——我记得自己,当庸碌无为的日子悄然如约而至,我只顾卑微地喘息,甚至没有陪他失去呼吸。
——那个以前的小李,曾经有多傻呢,先是担心自己没出息,然后费尽心机想有惊喜,等到好像终于活明白了已来不及。
听这首歌,我想起了我的父亲,他年轻时一直在外闯荡,我一年见他的天数大概不到二十天,以至于我等到十五岁才知道父亲也是这个家的一份子,在那之前,我以为他就是负责赚钱的人而已。
后来他终于失业不用出去了,我却去了省城读书,鲜少回家,我们就这样,缺席彼此的人生。
有父亲陪伴成长的孩子,是勇敢自信的,愿以后的每个孩子,都能拥有天使般的父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