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想法简友广场
对话录:皮亚杰的“思辨”法

对话录:皮亚杰的“思辨”法

作者: 老李的理性批判 | 来源:发表于2023-05-19 06:19 被阅读0次

    皮亚杰的“思辨”方法主要体现在他的“建构主义”理论上,而皮亚杰的“建构主义”主要指:通过人的同化、顺化、平衡的心理机制,经过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从低到高地发展和形成了人的认知“图式”,从而逐步地建构起了系统化的世界的知识图景。

    问:前段时间我们谈到青年人应具备“思辨、宽容、自律”的六字素质。之后我们就聚焦在“思辨”这方面继续聊了下去。在这里,我将“思辨”定义为对事物的现象和本质进行思维考量、分析辨别,它涵括了逻辑上的概念、判断、推理、论证、反驳等的逻辑形式,以及对经验内容进行感知、收集、甄别、加工等的过程。

    历史上许多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曾对“思辨”的方法作出过不朽的贡献,例如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笛卡尔、莱布尼茨、洛克、休谟、培根、康德、黑格尔、维特根斯坦、罗素、杜威、皮亚杰等。

    我想争取在这个月内完成一个小目标,就是聊一聊他们的“思辨”方法论。

    前些天我们巳经聊过了古希腊“三哲”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及近代哲学认识论上“唯理派”代表人物笛卡尔、莱布尼茨,“经验派”代表人物洛克、休谟、培根的“思辨”法,以及综合了“唯理派”与“经验派”的康德的“思辨”法,集合了古典哲学思想之大成的黑格尔的“思辨”法,现代语言分析哲学思想的代表人物维特根斯坦、罗素的“思辨”法、实用主义代表人物杜威的“思辨”法。

    今天我们聊一聊一位“建构主义”思想代表人物皮亚杰(Jean Piaget)的“思辨”法,皮亚杰在这方面有什么说法?

    答:皮亚杰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和儿童发展理论家,他对认知发展和儿童思维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他的建构主义理论中,思辨是儿童认知发展的核心概念之一。

    皮亚杰认为,儿童通过积极主动地与环境互动和探索来构建对世界的理解。他提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在每个阶段,儿童通过适应和认知冲突来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并逐渐发展出更加复杂的思维能力。

    在皮亚杰看来,思辨是通过认知冲突和矛盾来推动的。儿童在面对新的经验和情境时,会遇到认知上的不一致和矛盾,这促使他们主动思考、提出问题、寻求解决方案,并进行实验和观察来验证自己的理解。通过这个过程,他们逐渐建构出更加复杂和准确的概念和知识结构。

    皮亚杰的思辨方法强调儿童的主动性和自主学习,他认为教育应该为儿童提供适当的环境和经验,以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和自我构建。他强调了观察、实验和问题解决的重要性,鼓励儿童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经验来探索和理解世界。

    皮亚杰的思辨法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强调了儿童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培养了他们的思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这种思辨方法也可以应用到成人的学习和思维过程中,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复杂的问题,并推动个人的认知发展。

    总的来说,皮亚杰的建构主义思想强调了思辨在认知发展中的重要性,它为我们理解儿童的思维过程和教育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问:皮亚杰认为任何认识过程都包含一定的认识发展结构。认知结构是指个人在感知和理解客观事物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形成的一种内在的心理结构。

    它们分别是图式(schemes)、同化(assimilation)、顺应(accommodation)和平衡(equilibrium)。

    答:是的,皮亚杰提出了认知发展的关键概念,其中包括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

    图式(Schemes)是指个体在认知过程中形成的基本心理结构和模式,它们是对特定经验和知识的组织和表达方式。图式可以是感知、行为或思维方面的结构,它们随着认知发展逐渐复杂和丰富。

    同化(Assimilation)是指个体将新的经验和信息纳入已有的认知图式中,通过将新的经验解释为现有的知识结构的一部分来理解和解释新事物。同化过程使个体能够处理新的经验,并将其与既有的认知框架相连接。

    顺应(Accommodation)是指当个体遇到新的经验或信息时,对现有的认知图式进行调整和改变以适应新的情境。顺应是一种主动的过程,通过修改和调整认知结构来适应新的情境和经验,使认知能力得到发展和提升。

    平衡(Equilibrium)是指个体在认知发展中寻求认知结构的稳定和平衡状态。个体通过不断进行同化和顺应的过程来调整和平衡自己的认知结构,使其与环境之间达到一种适应和协调的状态。

    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个体在不断与环境互动和经验交流中逐步建构和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同化和顺应是认知发展的两个关键机制,平衡是个体在认知发展中不断追求的目标。通过这种认知结构的建构和调整,个体能够逐步发展出更加复杂和高级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

    这些概念对于理解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以及教育实践中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具有重要意义。皮亚杰的观点指导了许多教育实践,帮助教育者更好地理解儿童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能力,并为他们提供适当的学习环境和经验,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提升。

    问:皮亚杰提出儿童心理发展是在内外因的相互作用中不断产生量和质的变化的心理发展观。皮亚杰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有成熟、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和平衡化四个方面的因素。

    答:是的,皮亚杰提出了内外因相互作用的心理发展观,并指出了四个主要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成熟(Maturation):成熟是指儿童在生理和神经系统方面的发展和成熟程度。成熟的程度决定了儿童对不同类型任务和活动的适应能力和理解能力。儿童的认知发展和思维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理发展的进展而发生变化。

    物理环境(Physical Environment):物理环境包括儿童所处的身体环境和物质条件。儿童通过与物理环境的互动和探索,获取新的经验和知识,发展他们的感知、运动和认知能力。适宜的物理环境可以提供刺激和挑战,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

    社会环境(Social Environment):社会环境指儿童所处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包括与家庭、同伴和教育者的互动和交往。社会环境对儿童的认知发展和学习起着重要的影响。儿童通过与他人的合作、交流和观察,学习语言、价值观念、社会规范等,并逐渐发展出社会认知和人际交往能力。

    平衡化(Equilibration):平衡化是指儿童在认知发展中寻求认知结构的稳定和平衡状态,通过不断进行同化和顺应的过程来调整和平衡自己的认知结构。平衡化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推动力量,促使他们在认知冲突和矛盾中寻求新的认知结构和解决方案,从而推动认知的发展和提升。

    这四个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儿童的心理发展。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通过内外因素的相互作用,儿童逐渐建构起自己独特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方式。这一观点对于教育实践和儿童发展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指导着我们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和经验,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和认知能力的

    问: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和规律性,他提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sensorimotor stage)(出生-1岁半、2岁);(2)前运算阶段(preoperational stage)(2-7岁);(3)具体运算阶段(concrete operational stage)(7-11、12岁);(4)形式运算阶段(formal operational stage)(12岁以上)。这四个阶段有什么特点?

    答:皮亚杰提出的儿童心理发展的四个阶段描述了儿童在认知能力上的不同特点和发展阶段。这些阶段是按照年龄和认知能力的发展顺序划分的。

    感知运动阶段(出生-1岁半、2岁):在这个阶段,儿童主要通过感官和运动活动来认识世界。他们通过观察和操作对象,发展出对物体永恒性、对象的区分和关联的认知能力。儿童开始形成基本的图式(schemes),并逐渐实现目标导向的行为。

    前运算阶段(2-7岁):在这个阶段,儿童逐渐发展出符号运算和语言的能力。他们能够使用符号和象征来表示对象和事件,并开始表现出想象力和角色扮演的能力。然而,他们的思维还主要受到自己的观点和个人经验的影响,还不具备逻辑推理的能力。

    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在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能力逐渐进步,开始具备逻辑推理和具体操作的能力。他们能够理解数量、空间、时间等概念,并进行简单的分类、排序和推理。儿童在这个阶段更加注重具体的情境和实际经验,并能够解决具体的问题。

    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上):在这个阶段,儿童进一步发展出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他们能够进行符号和抽象概念的运算,进行假设、推理和解决复杂问题。他们开始思考未来和抽象的道德、伦理问题,展示出更加成熟和独立的思维能力。

    这些阶段描述了儿童认知能力的渐进性发展,每个阶段都建立在前一个阶段的基础上,并向更高级的认知能力迈进。这些阶段的划分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儿童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能力的发展规律,为教育和学习提供指导。

    问:总的来说,皮亚杰的“思辨”方法主要体现在他的“建构主义”理论上,而皮亚杰的“建构主义”主要指:通过人的同化、顺化、平衡的心理机制,经过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从低到高地发展和形成了人的认知“图式”,从而逐步地建构起了系统化的世界的知识图景。

    答:是的,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了个体通过主动的认知活动来建构自己的知识和理解。他认为认知的发展是通过个体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和适应而实现的,而认知的建构则是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这三个心理机制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同化是指个体将新的经验和信息纳入已有的认知框架中,通过将新事物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匹配来理解和解释。顺应是指个体在面对无法同化的新经验时,调整自己的认知框架以适应新的情境。平衡是指个体在同化和顺应的过程中寻求认知结构的稳定和协调。

    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这些心理机制,个体逐渐建构起自己对世界的知识图景和理解。这种建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最初的感知运动阶段到形式运算阶段,个体不断通过经验和适应来丰富和扩展自己的认知结构。通过建构主义的观点,个体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外界的知识,而是主动地建构自己的认知,并通过与外界的互动来不断完善和调整。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对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强调了学习者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教育应该提供适当的学习环境和活动,鼓励学习者通过实践和探索来建构自己的知识和理解。同时,教育者也应该了解学习者的认知发展阶段,提供适合其认知水平和发展需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这样可以促进学习者的思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和理解复杂的世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对话录:皮亚杰的“思辨”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dhgs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