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登湖》的作者大卫 · 梭罗说过,“绝大多数的人,都在沉默的绝望中度过一生。”
“沉默的绝望” ,多么悲伤的字眼,换另一种通俗点的说法,可用三个词解释:犹豫,忧郁,抑郁。
这是一群对未来感到迷茫,对现状感到不满的人,他们有个共同的特征:想要做点什么,却不知能做什么?该做什么?
徘徊在十字街头,作为时代洪流中的一滴微小的水分子,随波逐流。
王小波认为,在一个喧嚣的话语圈下面,始终有个沉默的大多数。因为大多数人的头脑杂乱无章,人云亦云,对于不同的观点意见,他都点头称是。
想让自己活得像个人,首先要有主见,即使这个主见,还只是你的偏见。我们的主见也许是很浅薄的,但即使浅薄,也终究是你思考后产生的自己的意见。
有了主见,才有你自己;有自己,才有旁人,才会发觉前后左右都是与我意见不同的人。
独立思考是前提,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身忽视的优点。
那些天赋异禀之人无非是在早期便发现了自身的优势,并将优势养成了兴趣,通过坚持和磨砺,将之打磨成一种具体的才能。
如今比较火的 /斜/杠/青/年/ ,就是一群将自己的优势和兴趣,经过热情的投入和长久的坚持,变成一个有才能又努力的人,然后在对的时机站在了对的风口上。
优点其实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重要的是如何挖掘它。
心理学研究表明:病人能否克服恐惧,取决于他们是否相信克服恐惧的能力。那种对自己能否应付某种状况的能力的信心,称之为自我效能。
有高度自我效能感的人会说:
1)我能够冷静的面对困难,因为我相信自己克服困难的能力。
2)如果我付出必要努力,我一定能解决大部分问题。
3)有麻烦的时候,我通常能想要一些应对办法。
有自我效能感的人会持续努力,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有能力会达成目标。这是一种成长的心态,他们会把缺点当做改进空间看待,做事失败就当积累经验,并且敢于不断跳出舒适圈,尝试新的挑战。
另一种人的心态比较保守,往往追求稳定,也更容易给自己贴标签,把自己定型为某一类人:
1)认为能力大多数取决于天分
2)视做事的失败为个人的失败
3)尽量隐藏自己的缺点
4)停留在舒适区以便维持自信
他们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偏居一隅,在一个熟悉的环境下会感到比较自在,若是有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往往会显得手足无措。
内向保守的人容易受到他人左右,往往自己有想法也不太愿意表达,有时会牺牲自己,只是为了显得更合群。
大部分人都生活在竞争的环境里,或者说,被动的被摆到一个比较的台面上,为了不输得太惨,为了父母和自己的虚荣心,为了存在的价值获得认同,都不得不前行。
我们从小所受的教育告诉我们要遵守规矩,做人要循规蹈矩,要让自己的行动符合普遍法则。
慢慢的丧失了主见,在沉默中体会绝望,在绝望中蹉跎一生。
当然,也有例外,少部分人依旧过得很好,有的是因为年纪尚轻,有的是因为毫无良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