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4890804/60e43f8596de9e93.jpg)
唐宋诗词里为了风雅,常用一种叫蓂荚的植物叶片数量来指代日期,比如“秋蓂开六叶”指初六,“三五对阶蓂”指十五,“蓂飞四荚”指十九日,“蓂草全无叶”指三十晦日。
这些诗句让人读来一头雾水,蓂荚到底为何物?广查资料却还是不明白。
传说蓂荚这种植物,它每月从初一至十五,每日结一荚;从十六至月终,每日落一荚。所以从荚数多少,可以知道是何日,又名历荚。这不就是一本活的日历吗?天下竟然有这么神奇的植物?
![](https://img.haomeiwen.com/i14890804/9d9a5f4b0feb781d.jpg)
《竹书纪年·帝尧陶唐氏》记载
“又有草夹阶而生,月朔始生一荚,月半而生十五荚,十六日以后,日落一荚,及晦而尽,月小则一荚焦而不落,名曰『蓂荚』,一曰『历荚』。”
《帝王世纪》:“尧时有草夹阶而生,每月朔生一荚,厌而不落,月半则生十五荚。自十六日起,一荚落,至月晦而尽。月小则余一荚,厌而不落。”
意思是说,帝尧时,有一种奇异的小草生于帝庭,小草由每月的头一天开始,每日生出一片荚果,十五天后,每天落一荚果,至月尾最后一天刚好落尽。
要是遇到此月为小月(少一天),那么最后的那个荚果就只凋零而不落下。帝尧觉得奇怪,把它叫为“蓂荚”,又名“历草”。 古人认为是象征祥瑞的草。
![](https://img.haomeiwen.com/i14890804/26936fef93ea9b06.jpg)
古人真是聪明,朔望月有大小月之分,大月30天,小月29天,古人就设想,吉祥的蓂荚仙草在大月落光,小月最后一荚“焦而不落”。
看来古人比要比我们浪漫得多,竟然想着能控制花草荚果的落与不落。
真羡慕古人生活中那种务虚之美,心愿即事实,且一点不逊于事实。古人有“腐草化萤”与“囊萤夜读”的说法,现代科学证明是迷信和虚构。但古人却深信不疑!他们重意境和梦游,不问虚实,擅长诗意地消费。
![](https://img.haomeiwen.com/i14890804/e0c709a49488544c.jpg)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卧看牵牛织女星”
――杜牧《七夕》
看看古人过的情人节,他们野外在捕捉萤火虫,这浪漫的情人节能不叫人羡慕吗?
唐代元稹有诗写到蓂荚这种仙草:
将课司天历,先观近砌蓂。
一旬开应月,五日数从星。
桂满丛初合,蟾亏影渐零。
辨时长有素,数闰或馀青。
坠叶推前事,新芽察未形。
尧年始今岁,方欲瑞千龄。
尽管现实中找不到蓂荚这种植物,我还是愿意像古人那样看它为吉祥之草,相信总有一天我们会相遇,即或在梦中我也欢喜。
![](https://img.haomeiwen.com/i14890804/167c6c8428d2b3e0.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