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界有很多不公平,但有一样大家都一样,那就是时间。
在同样的时间里,有人能迅速完成各种转型,抓住多个机遇,有人只能呆在自己的小天地默默奋斗,始终慢人一步,完美错过所有所有风口。
说起来,他还觉得自己挺委屈:我也想加快速度,奈何基础太差!
但基础太差只是自我安慰的借口!你真的是因为基础差才和别人拉开距离的吗?不,是因为效率!别人完成一项工作用两三个小时,你却要用两三天!
如果你继续维持这样的低效率,那未来注定和很多机遇无缘。生活中从来不缺机遇,缺的是抓住机遇的速度。
怎样把“低效努力”变成“高效努力”呢?其实很简单,找到正确的方法,就可以快速提升你的效率。
前苏联昆虫学家柳比歇夫在30年里出版了70多部作品,除此之外,他还写了高达12500页的论文、专著。这些作品横跨地蚤的分类、科学遗传学、植物保护、无神论等数十个学科。看到柳比歇夫的成就如此之多,你肯定以为他是废寝忘食,其实他每天纯工作时间最多也就七八个小时。他之所以成就斐然,就是因为效率特别高。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每个人可利用的时间都一样,但只要掌握了更好的方法,就能在同样的时间内,做更多的事情。
浙大心理学博士采桐在《精进》中介绍了两个提升效率的方法:核心工作法和图层工作法。方法不复杂,也便于执行,下面咱们一起来分享。
01.核心工作法
在现代职场里,所有工作都被拆成了流水线,大家按照要求完成自己的工作,同时和其他人密切协作,才能让系统整体正常运转,但这就造成一个麻烦,那就是你手头上的工作可能随时被打断。
比如,我们正在做一个表格,突然有同事找你报销,于是你不得不停下手上的表格,先完成报销手续。当处理完报销想要继续做表,又来了一个同事请你帮忙核对账目。终于核对完账目,却发现自己已经忘了之前要做什么……
这就是说,在多任务之间来回切换是有成本的。所谓的任务切换成本,是指从上一个任务切换到下一个任务时,我们的大脑所需要的适应时间。
大脑在处理任务时,要调用任务的各种相关信息。如果切换任务,需要把当前任务在大脑中产生的认知清除掉,再构建出新任务的相关知识,才能继续处理新任务。
比如说,在制作表格时,大脑运行的是和表格相关的信息。如果同事来报销,我们需要将正在进行中的表格的相关信息先停下,回忆起报销手续的相关知识,才能接着处理报销任务。
这个过程看似很短,但是对于不断切换的任务来说,积累下来也是一大段时间。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切换任务有成本,这就影响了工作效率。但是,不知道你是否注意过,如果我们在切换之前把第一个任务的重要部分完成,那么即使被打断,再次回来时也容易进入任务状态。
比如说,做PPT时先完成构思、布局、所用的元素等,即使被打断,再次回来时直接操作就可以。
但如果在构思阶段被打断,回来继续时还要从头开始思考如何布局、设计文字和版式,这样就加大了工作量。
也就是说,我们对打断的中断点进行管理,就可以减少切换成本,提升效率。
这就是“核心工作法”。它把任务分成核心部分、支持部分和操作性动作。在任务一开始就抓紧时间完成核心部分,再用接下来的时间不断完善支持部分和进行操作性动作。即使是被打断,但因为已经把重要部分做出来,重新开始时,我们接着完成剩余部分就可以。
比如说,写作时先完成大纲,把整篇文章的谋篇布局搞清楚,整体用什么结构,每个部分如何安排等。完成这些,即使遇到突发事件,我们已经完成了整体脉络,也不用再从头开始,照着之前构思好的大纲开始写就可以。
利用大段时间完成核心部分,其他的支持性部分和操作性动作就相当于被做了具体安排。这些动作不需要耗费太多大脑内存,即使被打断,也能很快进入状态。
这种统筹全局,先完成核心部分的方法不仅节省了切换成本,又可以让大脑去处理新任务,也就提升了效率。
02.图层工作法
我们工作要完成的内容性质一般是多种多样。比如,设计PPT。我们需要信息收集、写脚本,找图片,甚至不熟练的人还需要找到模板。
这些工作内容不一样,需要的信息和操作也不一样。写脚本需要找相关信息,找图片又要去图片网站搜索。
如果同时做多个PPT,就需要不停地打开网站找信息,找图片。不仅每个网站打开的速度不一样,而且需要的图片可能在不同网站才能找到,这增加了很多等待时间。
我们可以用图层工作法来节省等待时间,从而提高效率。
图层工作法的灵感来源于制图过程。在用Photoshop绘制图片时,每一张图片需要很多颜色,我们可以把一个颜色当作一个图层,用一个颜色的画笔时就专注于这一个,完成之后再进行下一个。比如用绿色时,就把整张图片的绿色画完,用蓝色时,就完成图片上蓝色的那部分。相当于把一张图片分成多个图层,分别进行,减少每次调取画笔的时间,但又不影响整幅图的质量。
图层工作法分为三步:
第一步、分解。拿到的任务后,我们先把相同性质的任务挑选出来;
第二步、分步完成分解后的任务;
第三步、组合各个分任务,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主题任务。
拍摄视频时经常运用图层工作法。我们要拍视频,首先把视频分解为文字、画面、配音和配乐;然后再分别完成各个部分。比如,完成文字时就要把整个视频所需的文字全部准备好。最后,再把各个部分剪辑在一起,再加上配音就成为了一部完整的作品。
图层工作法可以用于一个任务,也可以是多个任务。进行多个任务时,也是把每个任务中相同的部分放在一起,之后再分步完成,最后再组合到一起。
比如说同时完成word和PPT文档。我们可以把其中需要写文字的部分放在一起,集中完成文字工作;图片部分也集中完成。
图层工作法的本质就是把相同的任务放在一起完成,这样就节省了切换时间。当然还是要遵循任务的先后顺序,只不过是把同类型的任务放在一起集中完成。
其实图层工作法很简单,本质就是“流水线”工作法。集中力量完成相同的工作,节省切换成本,从而提升效率。
好了,现在你是否明白,该怎样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让所有的努力物超所值了呢?
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就像是海绵里的水,挤挤就有了。如何挤出时间呢?就是通过不断地使用新方法,总结过往行动,让自己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数量增多。提高了效率,可用的时间自然多起来。
人生那么短,机遇那么少,我们为什么不提高效率来拥抱更多机遇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