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于味道只是停留在追求味觉的享受,新潮食品的涌入使得许多人开始追求味蕾的新享受,比如马卡龙的传入使得国民追求法式甜点的甜腻或者咸味、韩剧中流行的炸鸡啤酒又使得辛咸味搭配成为年轻男女的美食……但是这些味道仅仅作为解馋充饥,而非中医所说的五味之用。
接触中医的人都必须知道中医挂嘴边的话:“五味应五脏”,酸、苦、甘、辛、咸分别对应肝、心、脾、肺、肾。作为中医门外汉,很多人都以为中医的五味仅仅指药材的五味,其实不然。这五种味道在中医角度为药的五味,但是在食疗上五味也能与药理相通对应五脏,能怡养五脏表里。为什么就说五种味道就能对应这五脏呢?
万物的存在都有它的特性,五种味道在也有着各自的本性,金代的中医易水学派创始人张元素曰:‘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辛主散、酸主收、甘主缓、苦主坚、咸主软。辛能发散郁结,滋润燥热,生津液,通气;酸能收敛、缓散;甘能缓和计征、调适内中;苦能干燥阴湿、硬化软物;咸能软化硬物;淡能通窍。’五味的本性能够针对脏腑出现的各种症状,夏天清热上火喝凉茶或苦瓜有效,因为辛能滋润燥热,使人生津止渴。
五味和五脏也有着五行相生相克的特性,因而食用对应的五味能健养脏腑,但是五脏也有不对应的味道,比如乙肝患者不能吃辣不能喝酒也是有一定的中医原理。肝病禁辛,宜食甘;心病禁咸,宜食酸;脾禁酸,宜食咸;肺病禁苦,宜食苦(这句话是不矛盾的,肺病的虚症不能用苦味,但是实证要用苦味治疗。)肾病忌心,宜辛味。
五味过极易生病,味过于酸,肝气失去滋养、脾气干,容易唇裂生肉瘤;味过于苦,胃气厚重、脾气不濡,皮瘦毛竖;味过于甘,心气胀满,色黑,肾气不平,易脱发骨痛;味过于辛,筋脉阻绝,精神不济,手指脚趾干枯;味过于咸,骨大肌短,心气压抑,血脉凝涩变色。
凡事有个度,爱吃酸甜苦辣咸的人也要有个限度,不然造成内脏负荷过重,机理致病,这也是中医养生食疗一直主张清淡素食的原因!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