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园拆空有些日子了,修缮之后可能是另一番模样(希望不是这个新的大铁门的样子)。最近清理后开放给人重新回顾一下,是一件大善事。

参观人群像是有些年纪的老居民,而他们的记忆最多也就六十多年,如上图所示,一直保持在稳定状态,或者说破败状态。而关于它活色生香的故事,不知道还能查到多少记载。

这幢中西合璧的房子,精雕细刻的装饰能恢复到这样应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天花板的雕花不知道还能不能修复,因为楼梯边曾经被当作厨房,烟熏火燎几十年下来已经惨不忍睹。

老弄堂的情景和鲜花盆景随意放置,营造出慢时光的温馨。或许从前人少的时候真是那样?弄堂里有地方可以放花盆?衣服也不需要旌旗般高高挂起?父亲学生时期曾经一个人住在张家花园看房子。当年新建的房子,比老石库门高级一些,结构有些西化,高高的护壁板,每层有独立卫生间。可惜后来没留下,二六大轰炸导致全市停电,着急慌忙的就处理掉了。

然而我们家和张家花园的缘分却远远未断,巧的是母亲也在那里长大。于是从我记事起,每个礼拜天会坐上三轮车来到张家花园。外公从他写字台后面走出来,放两颗糖在我手上。那时我太小而外公太老了,稍稍大后的印象是四个一幢四个一幢排满几面墙顶天立地的书橱,这便是留在我梦里的场景了。而外公,也只有一个铭牌被留在了弄堂外的墙上。

外婆家的房子里也住进了好几户人家,厨房里挤挤的许多煤炉灶头,上楼梯时要认住自家的电灯开关。但好在弄堂很大,够孩子们疯玩。从南京西路到威海卫路,从茂名北路到石门一路,弄堂四通八达,穿出弄堂有各式好吃的好玩的,向阳儿童商店、儿童食品厂、静安区少年宫……

到了国庆节,一帮孩子从晒台爬上屋顶看烟火,假装没听见妈妈的叫声。隔壁的花园很大很漂亮,那时候好像是房管局进不去,只能从晒台上看里面的水池假山,不知道几时都填成平地了。

张园还有一个漂亮的房子我也有幸进去过,它的主人是我在银行工作时一位漂亮的女老师。在二楼客厅里喝着咖啡,听她讲她读过的书,讲她年轻时候浪漫凄美的爱情故事,仿佛带着半个世纪的回响,永远留在了这所房子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