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6764076/7b2fad5bf0d8bbe4.jpg)
写在前面的话:
母亲今年91岁了。她最近总跟我叨叨说要写写这个院子里的事,大有不吐不快的样子,还想让我代笔。我因为忙,也就不经意地哼哈答应着,并没有问她写啥,更没有动笔了。
她今天走到我身边,递过来几页信纸,上面密密麻麻都是用蓝色圆珠笔一笔一划写就的蝇头小字,笔势沉稳。因为常在她身边,用不得文字,我似乎都忘了母亲的字是啥样的了。浏览了下,连夸母亲,您老都90多岁了,这字儿还是不晃不颤、不散不乱的。她笑了说:别扯这个。你不写,不得我亲自动手吗?你看看,帮我改改。
我这才仔细看着内容。虽然有个把错别字,语序与标点未必合适,但其中想表达的真实情感,却让我大吃一惊——满满的正能量啊!也让我平日像燕子一样来去匆匆、从未细细打量这个院子所带来的生疏感,陡然间有了一种属于家的感觉。原来,母亲的这个小院,虽有些老旧,却是那么温馨、那么友善、那么令人羡慕。母亲对它的感情是那么深!
临出门,母亲笑着拍着我肩膀说:拜托了、拜托了。这话虽是从没有过的客气,给我的却是一种压力。老太太语言艺术了得哈,必须打call!
我也挺愧疚的,出了门,转身向母亲保证明天就给她打印出来。
由于重新录入的原因,我为了保留母亲手稿的那份“原生态”,除了一二错别字和标点的改动以外,一概尊重原稿。
沙宇飞
2018年6月4日星期一
![](https://img.haomeiwen.com/i6764076/1a5d1d6514816a20.jpg)
———————————————————————
![](https://img.haomeiwen.com/i6764076/119174f19d87927f.jpg)
写给芳林南路社区的信
今天,我提笔感触很多,特别今日是六一儿童节日。在窗前,我望见楼下的孩子们嬉笑蹦呀跳呀,穿着节日父母给孩子们买的花衣服,像仙童仙女一样,跟着父母开心地出门远去……
又让我见着一幕,那就是我们小区一位物业领导人,贾主任,他站在小花池的路边,目光看着可爱的小孩们欢笑的身影远去,他也面带笑容,移步回到办公室。
唉,本来我早就想说说我们农机公司小区的一些看法,可惜我已是一位90多岁的老人啦,而且又没有什么文化,总是提笔又放下,怕文化人笑我。
今天我想了想,世上的事与人,哪哪都是一样的,说说心里话和所见所闻,有何不可?想开了,自己壮壮胆,写点粗浅的认识和看法。
![](https://img.haomeiwen.com/i6764076/3e981cb5d726a052.jpg)
我们这小区自成立以来,一直是很好,没什么不可人意的地方。当然了,牙还磕碰呢,自己吃饭还咬嘴呢,以我看来这也是不多的。这首先说明一切与物业各位领导的努力工作是分不开的,从我知道每届领导,如前任主任张春叶、张秋萍等……
特别值得我想提的一位退休老领导,张经理,他是一位退伍老领导(军官),小区有什么事都走在前,其夫人张玉梅也一同伸手帮忙。军人的习惯仍带到地方上来。我们多么希望多有点这样领导。
物业上的前任主任张春叶,工作中十几年,一直勤勤恳恳,一切都想到群众利益。他年龄大了,自愿把工作交给年轻有为的贾主任。
![](https://img.haomeiwen.com/i6764076/19a8099a40932a98.jpg)
贾主任他接任以来,更是无微不至地工作。他每天早出晚归,没什么时间性,小区院内每天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哪怕谁家有事,他都先知道,如百姓家的水管坏了,漏水啦,他都亲自上楼告知;大门岗也是每天查看。院内环境卫生非常干净,还规划了车位,限制外来车辆,有规章不乱,更让人放心地通行,消防安全也有了,叫人一看心里就清爽。墙上板报也常换,叫群众有事先知道。说实在的,住在这样的小区太有安全感啦!
再有小区内尊老爱幼风气非常普遍,这个我觉的与贾主任个人的家风有很大关系。他是有名的孝子,乡下年老的父亲虽然有儿有女,可非让他陪不可。他就顺从父亲,在老家一山坡上筑间小房,寸步不离地陪其父十几年之久,竟把爱妻敏娜留在洛阳。这一点是我对他最敬佩的一点。他父亲90多岁西去之后,才回洛阳家。所以我们小区左邻右舍谁都想学他那敬老精神。
![](https://img.haomeiwen.com/i6764076/775db4b026abaead.jpg)
另外还有两位孝子,那就是人人皆知的吴汉生和张秋萍二位。他家曾有一对父母,都是不能自理者,这种光景是十几年呀。他夫妻侍奉老人,都举目可见的。敬老孝老者,当然还有,我就不一一多说了。
我想说说小区大院邻里之间的团结和友爱问题。俗话不是说,远亲不如近邻吗?真事儿啊!介绍一下我们楼口。六楼赵师傅是理发师,见人真是和善,冬天我出不去门,他年年都是亲自到我家给我理发。对门儿孔喜欢家,我不会做面食,没少吃她们饺子和各种面条。郭叔通天天擦楼梯口,什么都帮我。一楼淑华家,也是有什么好吃的都叫大萍往家送。
再说说亚非家夫妻俩可帮我大忙。特别说一件事,我81岁那年住院,出院前一个电话,我说明天出院,他俩一夜之间,把取暖炉生好,床单换好,旧的洗好,弄得窗明几净。我孩子不在身边,外地工作,本地的那个还常出外演出,他是演员,所以他夫妻自动说,老弟你们不用惦家,这后方交给我们吧。
另外我院有一位送报员(小朱),他整天乐呵呵地,谁忙都帮。我家的事更不用说了,百忙中也忘不了我家的事。
这院葛玉环夫妇也把我买什么都揽过去了。李云霞到了夏天把凉扇子不用说都买给我。我出门,外边坐着的几位邻居都站起来去拿凳子坐,我又高兴又有点不好意思,但又想,他们是敬老呀。我只在内心感谢他们对我这样一个老人的尊敬吧。这些不光对我,全小区的事,他们都是抢着帮。
我这是自己亲身经历到的,有些帮我的人和事应该还有,只是年纪大可能忘了些,挺对不住的。我不常出去,冬天更是整冬不下楼,院里的这些事应该还多,只是我不知道啦。
有好领导才会好,只有这样的领导们,才深得人心。这小区领导班子实在是没挑的,够格。我反映给社区,希望咱社区里多点这样的小区。
(母亲名字)
2018年6月1日草
![](https://img.haomeiwen.com/i6764076/0101500670ec0e58.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