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已经是腊月二十八,还有两天就是春节了。过年总免不了走亲访友,特别是一些老人需要探望。
想想以前,老人在时,早早就回老家,开始打扫院内卫生,洗涮家里的各种锅碗盆,给家里的各种树木、门楼、车辆、石滚等都要贴上过年的福字。二十三要个老灶爷送香,摆上吃食。然后又陆续地买各种肉类:猪肉、猪杂碎、整只的羊、鸡、鱼等,有时还要买很多的萝卜,藕等,以便炸丸子。
馒头道很少做,都是几个嫂子给点基本就够了。就连初一早上的饺子,都是他们几家带来的,都够吃两天的。
大年三十,周围几家的邻居,都过来说话,于是又准备十多个小菜,大家一直喝酒聊天,直到半夜。大嫂或者婆婆又是送香,又是摆供,各个大门外都放上一根大长棍,用了挡住鬼神。
现在见集市上有卖芝麻杆的,估计也是放到门旁或院内,过年防止鬼神打扰,图个吉利。
初一一早,家家都早起,下水饺,放鞭炮,看谁家起的早,特别是有新媳妇的,一般赶早,意图新年吉利。
大家吃完水饺,结伴去有老人或长辈的人家去拜年。一个村子几乎走一遍。
后来,婆婆不在了,再也不回老家了。如今在家属院过年,早已没有这些过年的仪式。最多是,贴贴对联,包包饺子,早上的水饺一直都延续着。这几年因为疫情,连串门的春节问候都免了。大家都闭门各过各的年,虽然清净,但是也缺少了过年的仪式感。
特别是如今,也不允许放鞭炮,好像很多孩子失去了过年的意味。就连大人,也感觉没有了过年的热闹氛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