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事件,开始有一些人类高喊抵制美货的言论,还有倡导贸易独裁的资本主义市场。然而,最为关键的却是技术、人才、投资、产业环境。
01 技术问题
经济建设中,基于全产业链掌握链条上整个核心技术的可能性不是没有,却很不现实,但是一定要掌握这条产业链上的核心技术。退一万步来说,一旦其他产业链上存在弱项,被叫停或者被制裁,起码,可以单就某几条产业链发起技术保卫战。
全球化时代,不可能关起门来搞建设,科技技术的进步是人类共同文明的果实。
然而,如果,没有认清一个现实,就会遭受到灭顶之灾,对此,军人出身的任正非倒是很有战略眼光,他在2012年的一次讲话,是这么说的:
“我们现在做终端操作系统是出于战略的考虑,如果他们突然断了我们的粮食,android系统不给我用了,Windows phone 8系统也不给我用了,我们是不是就傻了?
同样的,我们在做高端芯片的时候,我并没有反对你们买美国的高端芯片。我认为你们要尽可能的用他们的高端芯片,好好的理解它。只有他们不卖给我们的时候,我们的东西稍微差一些,也要凑活能用上去。
我们不能有狭隘的自豪感,这种自豪感会害死我们。”
02 人才问题
来看看我一早起来,在朋友圈看到的几个截图:
当年,我大学本科在读的专业是电子信息工程,就业方向基本在研究所、实业、互联网等企业,我对上面的截图言论也是感同身受了。
2010年毕业就业,我有一个同学去了研究所,做芯片的研发工作。起薪3K,补助福利下来一年也就六七万吧。相对来所,华为的待遇在当时,能好很多,年薪10W左右。
大学舍友去了海信,当时想海信多好的企业,国企稳定,收入也还是可以。当时的收入可以,大概在3K左右了,而事实上,我舍友的薪资是2.5K。
我对当时的就业环境有点绝望,一种强烈的寻求突破的欲望在我心里来回激荡,久久不能平息。于是,我去了图书馆,那时,我在图书馆沉浸了两天,抱着各种图书开始走马观花的啃起来,当我拿起彼得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时,我就看的停不下来,我想不论任何行业,也不论任何领域,即使对专业技术再有歧视,也一定都需要优秀的管理人才,优秀的管理人才就好比是企业的掌舵手,指引着企业发展的路径。
回到宿舍,我内心荡漾着读研转型的小水花,于是我决定读取管理学研究生。同时,我反观诸己,我要读理工科类的管理学,如果纯粹读文,相对来说我一个读了七八年的理工科类学生,比起文科生差距肯定还是要有。当我翻阅资料,看到“管理科学与工程”的专业,要求考数一、英语、专业课,我的内心为之一振,是的,数学作为我理工科的强项,我要依靠我的强项来补齐我专业的短板。那么要读就读最好的,我在百度上查阅管理类院校排名,这个专业在当时的百度院校排行榜里,西安交通大学排名第一,于是,我毅然决然的踏上了读研的路(关于考研的心路历程和一些经验,以后有时间我会拿来做分享)。
等我管理学毕业的时候,那个时候再找工作,就显得心应手了。
可是,在当时也是面临着严重的行业冲击的。当时,我们同学要去签一个研究所,虽然管理型人才不会接触到技术研发一个模块,但是也侧面打听了一下研发模块的薪资待遇,大概在7-8K/月,而管理岗位也基本待价而沽,同样水平浮动不是很大;我的师姐,当时正在面试地产,这家地产公司也算是行业龙头,给的薪资是10K+;互联网类企业基本起步都在10K,金融类企业起步在20K都有,相比来说,相形见绌。
大家的择业方向也就基本明朗了很多。
直到现在,反观当时的选择,都是毕业差不多六年左右的同学,金融行业基本薪资都在50-60W年薪了,而在实业单位薪资还挣扎在20W的保底上,地产待上几年能独立开发拿项目的薪资也在30-40W左右了,基建行业如火如荼的开展但是国内薪资水平也是20W的水平。相对来说,华为研发人,倒还乐观,我们博士毕业的同学,进华为起步40W。
以前,大家都觉得华为太过辛苦,但是看看现在的就业环境,没有哪个工作是不辛苦的,不用加班的,所以年轻的时候,还是不要太刻意去回避这些问题,毕竟,有些苦迟早都要吃。早些吃苦,尽早完成早起资本的原始积累,为后期的工作和生活质量奠定良好基础也是好的。
扯远了,再来回来。
近几年来,虽然各地都在为了更好的发展,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多措并举招揽人才,产业升级对于人才引进力度也在加大,但是随着房地产的风生水起,优秀人才也很难沉下心来专心去做开发。
03 资金问题
产业不同,投资回报期的差异也就会非常明显。
相比于互联网、金融、房地产等能够带来大量短期效应的产业,半导体行业往往需要更长的周期、大量的资金、持续的投入。同样3-5年的投入,在半导体行业,往往不见成效,但是在互联网、金融、房地产行业,就会产生几百倍上万倍的估值,落差可见一斑。
然而,国家对半导体的关注也并不是没有。半导体曾经被列入第一次和第二次5年计划的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可是之后,国内外经济形势剧烈变化,国家几乎停止了对半导体行业的投入,投入严重匮乏,导致我们的技术积累也几乎停滞不前了。
如果国家再不加大对基础建设领域的投入,金融、地产、互联网对其他行业人才和资源的挤出状况就会持续进行并有扩张趋势。那么,基础领域的创新升级也就无从谈起了。
04 产业环境问题
企业一旦加大芯片领域的投入,去突破核心技术,势必就会在不断试错中负重前行。
毕竟,国内的商业环境并没有提供给这些企业试错容错的氛围,大家都更愿意选择国外性能更稳定、方案更成熟的材料,这也为企业突破核心技术提供了商业壁垒。
如何营造容错环境也是当下应该考虑的重要选项。
总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