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卡尔理性演绎法原则:
- 除了清楚明白观念外,绝不接受其他任何东西。
- 将每个问题分成若干个简单部分来处理。
- 思想从简单到复杂。
- 时常进行彻底检查,确保没有遗漏任何东西。
修辞就是感觉的「发现」。发现什么?发现一种说法,一种语词的新的关联。但这种关联并非在发现之前就已经现成地存在于现实生活中,而是有这种发现才第一次被建立起来、创造出来的。
——————佐藤信夫《修辞感觉》
远距联想分类
- 载体:感觉为依据
远距联想的载体以人们的感觉为依据,如各种各样的通感,比如说把视觉和嗅觉连在一起。
2.复制子:普适观念与文化习得
借助普适观念与文化。如利用社会习俗产生新鲜阅读体验。
修辞感觉
公式:
修辞感觉=人类具身认知+时空变形(空间/时间/时空)
模式:
人类常见具身认知模式,包括:基本层次隐喻/意象图式/常见框架/普遍人性/等等;遵从认知科学四大基础原理/图像序列原理/邻近象似原则等等。
创作
作家利用时空变形手法,无意识有意思地创作新的感觉,从而得以制造新的模因。
修辞认识
公式
修辞认识=人类文化习得+时空变形

传统修辞沉迷于广义理性主义和科学主义之中,所谓的近代精神被抛弃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人们已经将传统修辞忘得一干二净。
佐藤信夫通过对八个传统修辞格的分析建立了一个新修辞认识系统,意图探索语言本身的无限可能性,挖掘人类对宇宙、对自然和社会、对人心的认识的无限可能性。这种无限可能性是人类凭借自己的创造性的感觉能力而在语言中逐渐开拓出来的。
笛卡尔理性演绎法
笛卡尔的理性演绎法,遵循严格的推理规则,一步一步推演出各种命题或定理,形成完整的知识系统。在这种演绎的过程中,只要作为大前提的公理和推理规则是确实无误的,推理出的结论一定具有普遍必然性。
笛卡尔在《谈谈方法论》中总结了他认识原则:
- 第一条是:凡是我没有明确地认识到的东西,我绝不会把它当成真的接受。也就是说,要小心避免轻率的判断和先入之见,除了清楚分明地呈现在我心里,使我根本无法怀疑的东西以外,不要多放一点别的东西到我的判断里。
- 第二条:把我所审查的每一个难题按照可能和必要的程度分成若干部分,以便一一妥为解决。
- 第三条:按次序进行我的思考。从最简单、最容易认识的对象开始,一点一点逐步上升,直到认识最复杂的对象;就连那些本来没有先后关系的东西,也给它们设定一个次序。
- 第四条: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尽量全面地考察,尽量普遍地复查做到确信毫无遗漏。
术语:联合注意
联合注意(joint attention)是两个人在一个对象上的共同焦点。 当一个人通过眼睛注视 ,指点或其他口头或非言语指示向对象提醒另一个人时,以确定自己和他人都在关注同一个物体。
9~14月大的人类婴儿,关注面孔状刺激的偏好逐渐发展为追随成人目光、以及看其所看之处的能力。此时,他们身上开始出现一种被称为联合注意的现象,借由这种能力,他们利用他人的目光方向,也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相同的物体上。
尽管这种能力看起来有点小儿科,但是其他灵长类似乎都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共享注意的能力应该是人类最与众不同的特征。人类婴儿可以因此识别出他人的心理状态,并对此作出反应。
联合注意是最重要的认知技能,正因为有了这个能力,就能学习其他所有的一切。为了成为合格的人类,儿童需要发展所有与共享注意相关的基础能力,让自己能与其他人产生联结,从而进入人类的文明世界。 ——《进化心理学》第四章 我们是如何成为人类的
术语:具身认知
具身认知(Embodied cognition)是一种新兴的心理学研究取向,它认为人类或其他心智所具有的各种认知特性,是被包含生物身体在内的整个有机整体所塑造的。即人的身体体验与心理状态之间有着强烈的联系。
这些认知特性包括高层次的心理意向结构(如概念和类),并表现在各种类型的认知任务(如推理和判断)上。在身体方面,则包括人的运动系统、感知系统,身体与环境的交互(如情境理性)、以及世界内置到生物体结构等假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