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带孩子去省图书馆,听到广播里播报有一个讲座,题目如上,主讲人是武汉体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的艾险峰教授。
对万事好奇的大女儿坚持要去,于是我夹着大包小包带着两个孩子寻了过去。
结果教授说,其实今天的讲座更多是为家长准备。最后,在理论化教条化的演讲中,两个孩子先后睡着了,最后只剩下我从头听到尾。
平时我自认为还是给孩子看了不少书,也尽量引导他们多看书,可是在专家学者的引导分析之下感到还是十分浅薄。
以下是今天get到的几个点。
1、作家的声音(意识和观念)常常通过情节、故事、角色的塑造表现出来,进而不具备说教意义。
2、所有的童话其实都是写给成人看的。
孩子和大人的角度完全不一样,童话里的道理和人生道理只有成人才会去剖析,孩子从中体验到的更多的是阅读的快感。
可是童话内容纷繁复杂,除了真善美,也有阴暗和暴力,所以对于孩子的阅读家长也应该有所选择和把控。
3、童话故事中为什么会出现血腥和暴力?
因为这是现实生活的延伸,孩子们可以从中体会和补充生活中无法表达和体验的未尽之意。关键在于成人的引导和疏通。
4、童话里为什么多是母亲死亡,会出现继母和女巫?
因为“成人仪式”,孩子长大进入成人世界,很大一部分是要摆脱对母亲的依恋,进入以男性为主的父系社会。将其设计成反面的角色,正是为了促进这一进程的发展。
女巫的渊源则比较久远,比如圣经里提到被蛇诱惑去偷吃禁果的夏娃就是女性,在拉丁语当中,女巫的词源组合出来的意思是没有信仰,因此大多认为女性更容易受到外邪的侵犯和引导,成为“女巫”。
在讲座的结尾,教授给出就《长发公主》其实也就是《莴苣姑娘》请家长发表己见。
有位家长说,其中“长发”两个字给她很大的冲击。因为她的儿子出生后有一段时间不在她身边,直到三岁才接回来。她的儿子有一个奇怪的习惯,就是特别喜欢闻她的头发。现在孩子6岁,哪怕是在公众场合,遇到了特殊情形,孩子还是会无视周围的场景执意扑倒她怀里去闻取她头发的味道。这让她十分苦恼。
而这一点也是我在此次讲座中收到的最大冲击。任何时候,哪怕是最简单的文字,都足以引发其他人的共鸣与思考。因为,你根本不知道每个人的背后都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