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见字如面

见字如面

作者: 艾拉的理想世界 | 来源:发表于2017-04-13 23:21 被阅读0次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见字如面

近来,一档文化类节目《见字如面》大火,一封封长长短短的书信里,蕴含着各自的深情。用书信打开历史,往大了说,它是一个时代的缩影,记录着那些和平或战乱年代的特质,好比那一封封绝命书里都书写着烽火年代的残酷与大义;往小了说,它只是个人情感的寄托,是我们与朋友、亲人和爱人之间的默默私语,是一个人最真实的情感表达,所以我们常常会被这些信件打动,因为这些情感我们都或多或少经历过。

在“见字如面”的时代里,爱情是什么模样?是蔡琴的“你怎么能就这样走了呢?”,是徐志摩的“我的肝肠,寸寸地断了。”,是黄宗英和冯亦代两个迟暮老人之间深情而炽烈的爱。很多时候,我们都拙于言表,这时候,文字就成了最好的表达方式。在纸上一笔一划地写下心中所感,万千情思也就随着笔尖注入到这些文字当中。纸短情长,思念一目了然。

说了爱情,那亲情又是什么模样?是父亲写给自闭症儿子的调侃之辞,笑闹中却触动人心;是癌症父亲与六岁女儿之间一场十年之约的躲藏游戏,只要相信,他便还没离开。如果这世上还有人会毫无理由地爱你,那这个人一定是父母了。

见字如面

从古至今,书信之于人们的意义是重大的。在那个没有手机网络的时代,离家的游子只能通过信中的只言片语告诉家人:我一切都好。这一来一往的信件少不了隔个十天半个月,没有收到回信,这牵挂是怎么也断不了的。若是遇上烽火连天日,那便真是家书抵万金了。

作为一个90后,我很幸运得赶上了最后一波“书信热”。那时,家人、同学之间偶尔也会写写信,聊聊彼此的近况。后来电话逐渐普及,信就越来越少了,再后来,大家都习惯了发短信,打电话,渐渐地就忘记了提笔写字的感觉,直到有一天偶然翻到泛黄的书信,回想起当年模样,才发觉还是书信给人带来的感动来得持久。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已经很少有那种静下心来写信的心境,于是我们也好久没有经历那种最纯真的感动了。现代科技的发达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同时似乎也剥夺了一些什么东西。或许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书信这种慢节奏的东西最终会被淘汰,但我仍然希望它能消失得慢一点,好让我们还能有机会再次回味那纸间的温暖。

相关文章

  • 《见字如面》 || 见字如面

    文 / 染染夏光 按照以往的惯例,我会用一句话来总结一本书的大概内容或者我大抵的感受,而这本书,《见字如面》,却让...

  • 见字如面

    见字如面 穿过一道道屏障 曲径通幽的地方 看见 一群人的狂欢 一群人的孤独 见字如面 顺着潺潺的溪流 来到了童话的...

  • 见字如面

    文/阿止DORA 昨晚聊天,朋友突然说她给我写了封信,大概这两天就能到。我莫名有点感动,但嘴上还是嫌弃着——这什么...

  • 见字如面

    见字如面,不如不见。看画。

  • 见字如面

    在那个没有手机、没有互联网、没有电子邮件、没有QQ和微信、没有视频电话的年代里,传统的纸质书信是人际交往主要且重要...

  • 见字如面

    我特别喜欢“见字如面”这个词,它让那些非黑即白冷冰冰的文字有了温度和情感。 读书这件事一直被赋予过于积极或者过于沉...

  • 见字如面

    成长常有遗憾,幸好文字能温情温伤。 希望你也爱写字 希望 我的文字可以温暖你

  • 见字如面

    初到简书,希望你我见字如面。 见字如面,好友常见。语言的力量,简单又强大,如同纸尖上起舞,在你的心头跳动,或是留下...

  • 见字如面

    钢笔里被灌满墨水 墨水却在肚子里呈山,呈水 呈路遥遥,历史变迁的形态 见字如面里 我们从不曾知一封书信经历了怎样的...

  • 见字如面

    写过许多封长信给你 说完你好 紧接“见字如面” 如今 怎都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读保存的那些长信 如鲠在喉 与我写“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见字如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ebia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