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们期待的“新世界”,真的如同我们想的那样完美么?

我们期待的“新世界”,真的如同我们想的那样完美么?

作者: 影子倒了 | 来源:发表于2019-01-19 09:52 被阅读0次

再读《新世界――灵性的觉醒》,每个人从嗷嗷待哺的婴儿长成茁壮的成年人,不仅需要身体上的成熟,心灵的自我成长也至关重要。心灵的成熟和年龄的大小没有任何关系,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年龄很大,却困在自我的意识世界里走不出来。

前一段时间,网上曝光的四川业主在楼道里摆放乱七八糟的东西,被邻居投诉物业,并转发照片都业主群。结果,本人反而认为自己辛辛苦苦来到四川打工,终于买到了房子,却被邻居“欺负”。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这种不当行为,已经给大众造成了安全隐患。如果大楼失火,交通过道堵塞,很可能要了很多人的性命。

就是这种希望人人能够理解我的“不容易”,就应该为我“网开一面”的心态,让原本秩序的世界变得参差不齐。

影响我们的心智成长有很多的原因,比如:家庭环境,接受何种教育,个人成长经历等等。《新世界》这本书向我们揭示了作者艾克哈特·托尔【德国】,对于心灵成长的解读。

对事物的认同

文章开篇讲了一个具有佛性的小故事,一位名叫大迦叶的僧人,看到一朵花时,若有所悟的开始微笑,据说这后来成为了禅宗的起源。

花儿被比喻成自然美好的事物,我们通过某件东西,和它产生一种心灵的交互。不去定义它具体是什么样的事物,会在心灵上打开一扇小窗,称之为“开悟”。

每个人的开悟瞬间不同,可能是一本书,一件事,或者是一个人,会赋予你心灵觉醒的一瞬间。

朋友小Z曾经是个顽劣少年,到处打架惹事生非。自从他开始养狗,有一次狗不小心被别的狗欺负,瞎了一只眼睛,对他有了很深的触动。从此以后,再也不惹是生非,还经常关爱小动物。

当我们打开心灵觉醒的大门,很容易从事物本身的认知上脱离开来。抛开事物表面的一切特征,来寻求内在的固有的本质。

比如,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把“我”与我所拥有的事物不再联系在一起,来看待真实的自我和他人。

为什么有的人在没有经济基础的情况下,会去借高利贷或是卖器官,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购买自己消费能力承受不了的奢侈品。因为他觉得只有拥有这样的物品,自己才能是那个以为的“自己”。另外的一些人,不把这些物化的外在,作为真我的体现,因为他不把这些作为评判别人的标准,所以自己也不会深陷其中,认为自己需要物化的表面。

他们拥有更高的认知,会从更加全面的角度来认识一个人,而且也深深的了解到一个人的品质,不完全是靠这些外在的因素来界定的。

以前自己的认知也非常的狭隘,用自己的好恶来判定一个人。比如,以自己所在的家庭环境和教育环境,从小会认为抽烟和纹身的女人一定不是什么好人。直到我认识了一个很优秀的女子,她喜欢抽烟,也拥有一个美丽的纹身。可丝毫不影响她的学识和敬业的工作态度,这件事也给了我一记痛击,让自己学会,抛开许多固有的看法来看待问题,看待人。

小我的各种形态

作者利用大量的篇幅来描绘小我的各种形态,大多是以病态的形式出现。虚幻的自我,对本体的遗忘,我永远都是对的等等。

文中讲述了一个濒死的妇人,因为丢了一枚钻石戒指,而心情烦躁。这才开始引导她如何思考这件事情?

以她现在的情况来说,是否了解有一天她必须要放下这个戒指。(及我们最后将放下更多的东西。)那你放下它时,你会变得更少吗?这个损失会缩减你的本质么?

让妇人从更多的方面回忆起,这个戒指带给她本身的感受,而戒指只是这个感受的替代品。

最终不是真的执着于一件物品,而是执着于自己的思想。

我们要正确的认识失落,在《少有人走的路》一书中,斯派克医生提到,许多最后有觉知的人,是受益于自己某一次痛苦的经历。

痛苦的经历每个人会遇到,有的人会从失落中寻找积极的力量,让自己战胜困难,得到另一个真我。有的人却就此沉沦,永远深陷在自己的认知里,不愿意向外看一眼。

书中的例子,让我想起来了我们楼里的一位女性。

每次在电梯里遇到她,她都在自言自语的咒骂,和书中所讲的妇女样子一模一样。听其他邻居说,她年轻时是一个高傲的女子,因为受到评级的刺激,一自想不开,认为自己没有评上高工,是受其他人的陷害。

到后来,时时刻刻会觉得别人都在害她,沉浸在自己的“被害”世界里,用语言不停的说出心里的话。

而评级,对于她来说,就像那枚丢失的戒指,她执着的不是别人要千方百计的陷害她,而是认为自己的一切需要级别来评定,当这个评级丢失以后,自己也丢失了。把自己赋予一定的概念,当周围的形象不存在,给你自我感的东西消失了,这时候你反而找不到自我。

临时扮演的角色

因为社会角色的不停轮换,发现自己落入到一个既定的社会角色中。在公司里,你是一名员工,在家里你是母亲或是父亲,在父母面前,你又回归到孩子的角色。

你会觉察到,对于不同的人,你说话的方式态度和行为会有所不同。

刚开始的时候,也许在别人身上观察比较容易,你能够置身事外,给予中正的判断。但是隐藏在自己身上的角色置换比较难于发现。

作为父母的角色,对孩子过度保护,可能会阻碍孩子自己去探索这个世界和尝试不同事物的需求。甚至等到孩子成人以后,父母还是无法放下身为父母的角色。

他们无法放下被孩子需要的那种心理需求,即使他们的孩子都已经40岁了,父母还是没有办法放下这种观念:“我知道什么对你最好。”

孩子小的时候,尽可能的给他们帮助指导和保护,但更重要的是要给他们空间。他们虽然经由你来到这个世界上,但是你并不“拥有”他们。

他们会犯错,但对于他们来说自己的人生是需要去做或者是经历的。

痛苦之身

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自带着情绪的痛苦之身而来。但痛苦之身是隐性的,它拥有静止期和活跃期。

当它静止的时候,埋伏在你身体的深处,你并未意识到它的存在。而且静止期的程度也因人而异,有的痛苦之身可以冬眠很多年,才会被某件事情惊醒。

对于经常暴露的人来说,痛苦之身发生的频率会变就会比较高。从痛苦之身而来的情绪会掌控你的思维,心智,行动。

关于配偶

酗酒过量常常会激发痛苦之身,尤其是对男人而言。那个经常对亲人付出暴力的人,其实是把自己的痛苦之身同时要加诸给别人,同时也让自己承担痛苦。

两者都是以暴力为食,不管是情绪暴力或是肢体暴力。

在婚姻生活当中,一两人度过甜蜜的热恋期,经过长久的细碎生活。你可能会发现伴侣的个性好像完全改变了,没有当初的美好。

也许遇到一件小事的时候,他会变得让你觉得面目可憎,你感受不到了那个以前的爱的人。

不要为此而怀疑这是不是伴侣的真面目,他只是被痛苦之身所缠绕。

想要找到没有痛苦之身的伴侣是非常困难的,但是选择一个痛苦之身不是故意沉重的伴侣应该是较为明智的。

关于孩子

如果夫妻之间的关系紧张,痛苦之身的情绪就会在家庭中蔓延。夫妻二人即使因为孩子在场而不吵架,但是家庭之中还是会弥漫负面能量。

所以要时刻控制你的痛苦之身,好让自己不被卷入情绪化的反应中。如果孩子有过激的反应,可以用问问题的方式平静的和孩子交流。引导孩子注意自己的感觉是什么样子的,而不是批评或者是责怪。

关于媒体

现在的媒体也非常的无奈,什么样的文章才能换取更多的流量。首推新,奇,特,越是违背常理的,个性化突出的事情越容易被人们讨论,并成为热点。

就像作者论述的,为什么暴力电影会吸引那么多的观众。因为喜欢看那些电影的人是因为他们想要觉得难过。

我也曾经有看暴力电影的经验,但是并未让自己感到难过。相反,有些暴力电影却让人有一种非常痛快的感觉,因为这些电影大部分是以暴制恶的情景。

但是我非常赞同作者的新闻理念,不要传播太多的负面信息,因为会带给人太多的负面情绪。

关于女性

长久以来形成的社会原因,比如罗马天主教会组织的神圣宗教法庭,在300年间虐杀和伤害了300万到500万的女性,仅仅是以女巫的名义。

男性为了得到社会的更多控制权,极力打压女性,让女性变得软弱无力。

关于国家和民族

越是历史悠久的国家,他们的痛苦之身就会越强大,那是因为他们长期忍受着各种持续不断的集体暴力行为。

相反一些比较年轻的国家,通过之声对他们的影响会比较小。

文中还十分有趣的提到,中国沉重的痛苦之身,是因为广为流行的太极拳修而减轻。

国家的痛苦之身还是来源于民众的个人气场,那民众更愿意接受各种的灵修方式,那么意识的觉醒就会越来越迅速。

在个人的痛苦之身当中,你不会是属于你的国家和种族的,哪部分是属于你个人的,其实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你需要超越它,不被它束缚或者是控制。与其诅咒黑暗,不如带来亮光。

相关文章

  • 我们期待的“新世界”,真的如同我们想的那样完美么?

    再读《新世界――灵性的觉醒》,每个人从嗷嗷待哺的婴儿长成茁壮的成年人,不仅需要身体上的成熟,心灵的自我成长也至关重...

  • 读《父母的语言》有感

    我们想让孩子这样做,可她偏那样做。我们时刻说:“都是为了你好”真的是为了孩子好,其实是想让孩子活出我们的期待,期待...

  • 事故,故事

    你说我们连事故都没有,又怎么会有故事?真的就像你说的那样么,我想不是的。我们相识于简书,文字的问候陪伴着我们度过了...

  • 我们真的会变成我们所想的那样吗?

    我们真的会变成我们所想的那样。《生命的重建》中国宇航出版社美露易丝•海 我们真的会变成我们所想的那样吗?当我看到这...

  • 我们想的是孩子想的么

    晚上临睡前,女儿吵闹着要求妈妈给他讲一个故事。妈妈自己还有别的事要做,觉得这种吵闹让自己心烦,便吼道:“你...

  • 我们真的老了么

    二十天之前,一条二零后出生的新闻出现在手机上,有一条评论很有意思,二零后看待九零后,就等同于六零后看待九零后,毕竟...

  • 我们真的成熟么?

    什么是成熟?一个人的生理成熟很早,大概十多岁就算得上是生理成熟了。这是大自然规律的体现,即以繁衍为主要目的。但是人...

  • 七天七夜话题

    临近毕业的女孩儿们,常常期待着爱情,却又恐惧着婚姻。我们不得不怀疑它们是否真的如同网络流传的那样——爱情是婚姻的坟...

  • 原来黄牛不是我们想的那样

    春运期间的火车票,演唱会时的倒票的,上车牌时的倒爷,这些我曾经以为是黄牛的黄牛,现在看来他们的手段太低端了。 1 ...

  • 生活总不是我们想的那样

    三巡酒过,我依然清醒,不是酒量好,而是在刻意少喝,能不喝最好。 人心隔肚皮,这句话我是一直相信的,逢人不可全抛一颗...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期待的“新世界”,真的如同我们想的那样完美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ecl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