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六七月份,是“孩子”“成绩”“教育”等词出现频率最高的时候。高招、中招、期未,一连串的考试似乎成了检验或评定父母教育成果的最佳方式一某某孩子考了多少分,说明父母教育有方;某某成绩差,是管教不当。的确,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大凡做父母的,难免会对孩子的成长瞻前顾后、患得患失,对孩子的未来亦弹精竭虑、优心仲仲。然而,审视当下关于孩子的教育,你会发现:因为选择太多,所以反而让人无法选择。自从不再操心吃饱饭问题以后,大部分家庭的重心就落到了孩子身上,从城市到乡村,从官员到走卒,从媒体到闲话,孩子的教育成了全民皆通的话题。大家先是渐趋领悟、由衷赞同一孩子的教育真的很重要;继而,终于有暇关注孩子教育的父母们突然发现一“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虎妈狼爸成就孩子”“快乐教育”“好父母决定孩子的一生”…原来,关于成功育子的方法和途径竟然这么多,自己以前怎么忽略了呢。于是,父母们怀着亡羊补牢的激情,准父母们本着厚积薄发的憧憬,大家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去学习、探讨、模仿、实施…
然而,突然有一天,你发现:孩子听到夸赞无动于衷,面对“虎妈狼爸”视若仇人,你再怎么自律他依然我行我素…这时,原本信心满满的你看着眼前这个你倾注了全部心血的孩子,伴着些许慌乱和一点点束手无策的心里不由浮出一个字:累!
是啊,你深怕管得过严扼杀了他的天性和创造力,你忧虑放得太松没能发据出他应有的潜力;他看电视玩游戏你想到隔壁家的孩子正在补习,他百事不理只会学习你担心培养了一个高分低能儿…管还是不管?怎么管?哪种方式适合他?即便适合他接受吗?管了会对他有什么影响?不管了会怎样?是矛盾,挣扎,纠结…凡此种种,怎一个“累”字了得!
当然,除了因对孩子的深爱而导致纠结与忧患,大多数父母还有那么一点儿虚荣:自己孩子的成绩如果比不上同事同学朋友的孩子,显得自己多没面子啊。于是,潜意识里总是把孩子与自己紧紧连在一起的父母们,在不甘之心的驱使下,也不免对孩子的“教育”心急如焚。
教育的力量毋庸置疑,可是,无论你承不承认,在孩子的成长中,你的作用虽然很大,有些地方仍无能为力,因为你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他。尤其是你花费心思刻意去做的那些,很可能对他的成长没有任何意义,甚至,有着与愿望相反的作用。
因为孩子不是任你塑造的模型,他一生下来,就是他自己。就像一粒种子,你可以帮它选择花盆、泥土,给它水和阳光,但你改变不了它的属性一你种下的是月季,再怎样按照牡丹的路数去培养,也不能阻止它月月开花,当然,也掩不住它的缕缕幽香。如果你一意追逐,就不可避免地认为这是教育的失败,因为它没有呈现出你预想中的雍容。
所以,当你扬起巴掌痛揍“不争气”的孩子时,脑子里浮现的可能就是“牡丹”的幻灭,而不是“月季”的枯萎。
西方有一句谚语:“教育的本质,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雅斯贝尔斯也说:“教育的本质是唤醒。”这些基于受教育者本身而后才指向发展的理念和途径使我们明白:教育从来不是外在的强加,而是内在的激发。
明白了这些,再面对那些以前被奉为圭臬的种种教育“宝典”,我们或许不会感到选择之累了,因为眼前这个孩子是世上独一无二的,任何看似有效的策略都不可能是为他量身定做的。抛开种种灌输、钳制和规划,我们应该做的是激发、引导和陪伴一是牡丹,就托起他国色天香:是月季,就引导他月月芬芳;是苍鹰,就鼓励他勇击长空;是家燕,就欣赏他筑巢画梁。不必患得患失,亦不必歆羡旁人,因为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物,孩子是他自己。
所以,我们要做的仅仅是:让孩子,更好地成为一更好的他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