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书评 - 草稿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书评 - 草稿

作者: 失落的艺术 | 来源:发表于2023-01-11 23:36 被阅读0次

    一,内容简介

    本书是美国作家罗伯特·M.波西格(Robert M.Pirsig)于1974年出版的长篇小说。虽说是小说,但和小说很不一样,更多的是作者在旅程中的所看和所思。本书是作者根据自己和11岁的儿子一同骑着摩托车贯穿美国从西到东的一次旅程。在旅程中,作者先是一同和旅行的好友约翰以及思薇雅夫妇前行,途中,通过好友看到路上开车去上班路人冷漠的表情一样,他们自己对摩托车所代表的的科技表现出的冷漠和不关心,作者回忆起在一次假期旅游时遇到大雨时,自己同样因为不关心和冷漠的态度而误认为摩托车没油了。作者本人和儿子的内在冲突。并且他们想要逃避科技所塑造的现代文明的社会。

    第二部分,作者通过介绍摩托车这个系统这样的层次结构理念,接着介绍通过归纳和演绎两种逻辑方法,在这些层次结构中找到自己的路。以爱因斯坦为例,斐德洛终于从古典的理性出发,然后发现科学在发现真理的过程中是建立在假设之上,进而发现人们期望从科学研究当中得到的结果和实际上所得到的结果,在相反的方向上渐行渐远。后来斐德洛退学隐居到深山里思考,后通过军队飘荡到了韩国,在韩国他感受到了东方的审美,或者叫感性,而他是尊崇的是古典的,理论的方式,或者叫理性的方式,这种在理论上的冲突使他有了去学哲学的冲动。在他读康德的哲学时,刚开始很有兴趣,可是最后他发现那种理性很丑陋,而这种丑陋不仅仅是科技,是整个哲学理性本书的丑陋。最后,作者还从斐德洛对维护理性教堂的疯狂态度中得出,斐德洛实际缺乏对理性的信心。最终因为莎拉的一句“希望把所谓的良质教给学生”结束。

    第三部分,作者试着跟上斐德洛的脚本,试着找出良质的定义和意义。斐德洛对于良质意义的追寻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它是快乐的,斐德洛也在教授修辞学的课堂上通过让学生以一块砖,指甲和硬币来写文章,最终他提出学修辞学不能模仿大师作品,然后自己得出学校的教育和学位制度的问题。而且在课程上他通过实验,让学生自己对比文章的好坏来去寻找良质,去定义良质,结果课程结束竟然有很多学生向他反映,他喜欢上了某个课程等等。当然,在哲学上有一个专门研究良质的学问叫美学,可是斐德洛对所谓的美学很是憎恨,然后他借用理性的方法去击击他自己,去攻击他自己的同类,从而保护一种非理性的概念,也就是一个无法定义的实体——良质。斐德洛当然在解决左右牛角的问题后,提出物,心,和良质是三位一体的。本来可以告一段落,但他又进入了更深层的思想结晶当中,认为良质是一切的源头和本质,这与《道德经》里的道非常契合,不,它就是良质的另一个名字才对。

    然后作者又介绍了和斐德洛很像的另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哲学家——彭加莱。

    二,我的感触

    她这么说让我得意了一下,但是我有些不好意思地问她什么是“它”,心里有些困惑,我以为是比科技更神秘的东西。但是现在我知道,她所指的“它”虽不是全部,但也主要是指科技。然而这么说也不完全对,它应该是指来自于科技的一股力量,没有明确的定义,而且缺乏人性、机械化、了无生气,是一头瞎了眼的怪兽,一股死气沉沉的力量。他们夫妻俩觉得很恐怖,因而试图尽量避开它,却又明知那是不可能的。我的用词严重了些,但是实际情况的确如此。

    在这次旅行当中,我想应该注意这一点,更深入地研究,看看是否能够了解究竟是什么把人和人的工作分离开来,进而了解20世纪的人究竟是出了什么问题。我并不想仓促行事,因为仓促本身就是20世纪最要不得的态度,当你做某件事的时候,一旦想要求快,就表示你再也不关心它,而想去做别的事。所以我想慢慢来,用我找到被剪断了的销子的态度,有了这种态度才能发现原因,这样才能仔细而且透彻地进行这件事,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比如在克里斯要求我讲鬼故事那段,当作者试图解释万有引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也是一种鬼的时候,本来看的一头雾水,可是机缘巧合在了解了康德的哲学后,第二次看这一段却发现作者阐述的逻辑异常清晰,感觉和作者心领神会了,真的就像康德说的,人为自然立法。所有的一切都是人类自己根据世界想象出来的,只是为了更好的适应这个世界。

    自然的法则是人类发明的,就像鬼的存在一样。逻辑学、数学也都是如此,所有值得赞美的事,也都是人类的发明。这个世界也是人类所想象出来的,整体来说也就是一种灵界的存在。在古代,我们所居住的这个美妙的世界就被如此视之,它由鬼神所统领,我们之所以能看到这个世界,就是因为鬼神让我们看见,他们是摩西、耶稣基督、释迦牟尼、柏拉图、卢梭、杰弗逊、林肯等等,牛顿是非常好的一位,可算其中最好的一位,所以我们的常识就是由过去成百上千的鬼神所构成的,他们企图在人的生命当中找到他们的地位。”

    对没有辨识力的人来说,自我的爬山和无私的爬山看上去可能都一样,都是一步一步地向上爬;呼吸的速度也一样;疲累的时候都会停下来;休息够了又会继续向前行。但是事实上两者多么不同啊!自我的爬山者就像一支失调的乐器,他的步伐不是太快就是太慢,他也可能失去欣赏树梢上的美丽阳光的机会。在他步履蹒跚的时候却不休息,仍然继续前进。有的时候,刚刚才观察过前面的情况,他又会再看一遍。所以他对周围环境的反应不是太快就是太慢。

    他谈论的话题永远是别的事和别的地方。他的人虽然在这里,但是他的心却不在这里。因为他拒绝活在此时此地,他想要赶快爬到山顶,但是一旦爬上去之后仍然不快乐,因为山顶立刻就变成"此地"。他追寻的,他想要的都已经围绕在他的四周,但是他并不要这一切,因为这些就在他旁边。于是在体力和精神上,他所跨出的每一步都很吃力,因为他总认为自己的目标在远方。

    克里斯现在似乎就有这个问题。

    三,本书特色

    作者完全完全把自己融入了自然环境,就像他在书中所倡导的以良质为首的一元论一样,整本书也并没有结构可循或形式,就是自然而然的为我们铺展开了。这种一元论就像他在骑摩托车所感受到的那样:

    “他们都不见了!”
    “他们会等的。”

    “骑快点嘛!”
    “不行。”我摇摇头,这只是一种感觉。这个时候你得信任车子,于是我就把速度保持在五十五英里。

    每次看作者描写这旅途中的风景就是一种享受,原因就在作者将自己的感情融入了此时此刻的风景中了。

    这个夏天是如此的满眼绿意,空气是如此的清新。
    在一排老篱笆前的青草中,一些白色和黄色的雏菊摇曳着,草地上漫步着几只牛,远处有一片高地,上面有一些金黄色的东西:几乎看不清楚究竟是什么,反正我们也不需要知道。

    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贯彻的道理那样。他自己本身就在他自己本身写这部作品时就是一次尝试。It不在第一部分当中,他多次描写自己和朋友之之生活琐碎,以及自己与自己的儿子。之间的对话,从所有的细节当中给我们慢慢的展开了。一个他对自然而导致推论出两至这个定义。就像费德勒。在他教授邱子学的课堂上一样。不去模仿,让学生自己看他自己。去如何写出一篇文章,如何增删改查?

    四,我的看法

    读这本书,如果有一点哲学素养的话,会读的津津有味。里面提到了康德,彭加莱,以及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当然还提到了诗人歌德。

    作者自己回忆起来曾经和克里斯假期旅程,因为自己当时和约翰一样的心态,最后发现那天发动机熄火是因为摩托车没了汽油而不是下雨造成的。

    作者在把摩托车让专业人员维修的时候,由于修理人员的疏忽,连续修理了三次,而且最终作者才发现是他们其中一个人没有发现销子断了,而且这是前一个修理师傅在组合侧盖板的时候,不小心剪断的。作者后来分析了三条原因,一是他们一边听着收音机一边干活,二是他们急匆匆的速度,三是他们没有投入工作,就像旁观者一样,毫不关心。作者在谈到关心的时候,也提到了自己对那双只值三美金的皮手套以及自己两万七千英里的摩托车。

    当约翰拿出照相机,过了一会儿他说:

    过了一会儿,他说:“这是天底下最难拍的了。你需要一个三百六十度的广角镜头,你看着这样一片风景,然后看看地上的草,一切都妙不可言。但是一旦你用框子框住,美感就都不见了。”

    作者为了揭示这些现象,通过一路的旅程,时不时的给我们来一场肖陶扩式的解说。通过给克里斯讲解现代版的鬼故事引出了本书的另一个主人公“斐德洛”。

    我已经快睡着了,我说:“克里斯,我曾经认识一个人,他花了一生的时间,什么事也不做,只是去追寻一个鬼魂,结果只是徒劳,赶快去睡吧。”
    我发现自己说错的时候为时已晚。
    “他找到了吗?”
    “他找到了,克里斯。”
    我一直希望克里斯能够听听风的声音,不要再问问题了。
    “那么后来呢?”
    “他把他给痛打了一顿。”
    “然后呢?”
    “然后他自己也变成了鬼。”我以为这样说会让克里斯早点睡,但是却使我精神愈来愈好。
    “他叫什么名字呢?”
    “你都不认识。”
    “究竟叫什么呢?”
    “那不重要。”
    “究竟叫什么呢?”
    “克里斯,他的名字,这不重要嘛,他叫斐德洛,你没听过的名字。”

    当作者想要让约翰对发动机的声音感兴趣时,发现他只对事情的表面感兴趣,对内涵却并不感兴趣。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这就是他看事情的方式,所以作者想要能明白为什么会导致这种差别。

    当作者用啤酒罐做一个薄铁皮给约翰修理车把时,看到他对待用啤酒罐做铁皮的傲慢态度,并用理由来搪塞自己,最后也没在修理那个松动的车把。后来作者从深层次思考了这种差别。

    这个逐渐浮现出来的原因就是:我从理智、知识的角度去看修理把手的问题,其中牵涉到金属的所有科学上的特性。而约翰却从直觉和当下的角度去看待它。我是从内涵着手,而他却是从物的表象开始。我看到的是这个铝片的意义,而他看到的却是这个铝片的外观。所以,如果你只看到铝片的外表,当然会沮丧,谁会喜欢在一台新买的摩托车上安装废铝片呢?

    在克里斯晚上闹肚子疼时,作者回忆起来对约翰夫妇说过去克里斯也有过同样的场景,后来医生诊断可能是精神疾病的征兆。但作者最后拒绝了向医生寻求帮助,因为他们看起来不像是自己人(kin),或者有种他们对他没有真正的友好(kind)。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书评 - 草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efqq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