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白岩松变成了“出气筒”
(以下纯属个人观点)
白岩松因为在某次公开演讲中的一句“不会吧”,变成了众矢之的。整个事情始末笔者了解了一下,略有感悟,略有感叹。
笔者认为,白岩松发表个人观点完全没有问题。某种角度他在激励年轻一代。作为公众人物的他,在没有完全清楚的将自己的想法传达给大众的情况下,在这个焦虑感极强的年代中,他变成了一个被“内卷”卷累的人的出气筒。
作为公众人,他得接受并承受。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大陆经历了改革开放和市场化的红利,先富起了几拨人。有意思的是,这些红利时至今日一直在衰减,但是好多富起来的故事经久不衰的一直在流传,这可能就是性存者偏差。当今年轻一代就是在这一个又一个让人听了眼中放光的造富故事中成长起来的。但长大后迎接他们的却是越来越严重的“内卷”化。
选择“躺平”也是一种态度。我相信很多年轻人的躺平是不再相信领导画的“大饼”,不愿意活在别人的价值观中。这何尝不是一种社会价值观的修正。
劝慰这些人的角度不能太简单粗暴。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你非被“内卷”人,焉知他们有多累。
一个朋友在某新一线城市外企工作,工作节奏适中,但工资买不起房。一国内大型民营企业抛出橄榄枝,工资翻3翻,但工作时常与压力大了很多很多。他还是选择了现在的生活,按他的话说,至少能感受到生活的幸福。
如果白岩松在10年前讲这段话,可能社会反应应该不会这么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