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篇我忍不住吐槽了公司的招标流程,大事不糊涂,小事全迷茫。
据说去年公司老板也吐槽过这个招标流程搞得太复杂。不过现在看来。老板还有一句潜台词没有说,虽然复杂,这个过程正好可以锻炼队伍了。
为什么说这是锻炼呢。
一般上讲,公司出台各种制度是为了规范行为,这样做是对的,那样做是不对的。采购无小事,是花钱的事,既然涉及钱,背后的利益网可能就蠢蠢欲动。早年间就有报道查出有的人利用职位便利让自己的公司中标。这种事情不是什么新鲜事,因为权力不受控制肯定会滋生更大的欲望,还有为了利益而滥用权力。就像有的医生收红包,有的教师过年过节收礼,他们敢这么做,肯定是有阿悖职业道德,甚至是一种贪污腐败行为。但是他们敢这么做,这正是在那个时点那个地方,他有权利主宰着病人或者学生的命运。这就可怕了,他们认为自己的权力是应该有更多的利益输送的。
回到我们说的采购招标,这件事简单的顺就是有一件事我们公司自己干不了,而我们又想干,那么需要找外部的公司来帮忙。
核心目标是把事做成,底线是遵守公司规则,符合相关制度要求。
那么从这个角度望过去,所谓的上了很多个系统,为的是分级监管,增加很多审批角色,也是为了监督。总之,设置门槛是为了让执行人行为更规范,所以规则制定者必须做个选择,他们要管什么,是事无巨细全部定下框框架架,还是抓大放小。
坦率的说,这两种策略都有问题,抓宏观,那就等于啥也没管,因为大方向基本都能遵守。而管的太细又容易死板,一旦有没考虑到情况,基本上寸步难行。这就是固定和灵活的博弈。
所以最好的制度是做一个半开放的制度,有固定,更有一部分灵活空间。但是对于一个制度写了50多页A4纸,我还是觉得有点头大,这是在写书么。
那么接下来就到了怎么做上。公司设置了五类招标模式,每个模式有对应的要求,但是对于第一类要求最严苛,因为它适用金额数目最大,所以基本所有流程都是固定的。其他几类相对简单些。而我们这次选择的正是后几类中的。
因为执行存在不确定性,所以执行时候必须充分考虑,多研究制度,多参考有经验同事的意见和教训。为了推进下去,你必须翻看制度,你还要去跟公司各部门一些同事打交道,这也是一次次商业合作。他们的职责是处理各类相关事务,但是他们没有义务辅导新接触采购的人掌握这个操作流程。
对于采购执行人,这个过程他是在不断的摸索,也在不断的训练自己多方面能力,无论是了解公司采购流程,还是与人打交道能力,还是请求帮助能力,如何评估风险并做好应对,这些很琐碎,但是也是一次演练机会,更是个人职业精进的机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