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这是古老东方的情人节
非也!非也!
七夕从来就不是情人节,也许是为了商品经济推销商品吧!才变成了情人节。
七夕节非常的古老,上古时候已经形成,主要是古人对于天文和节气非常的在意形成的。
天文在中国自古以来就很重视,古人认为所谓的帝王就是天子,天子就掌握了天给的信息,何时栽秧何时播种何时收获,必须要用天子来颁布。
从三黄五帝时就有专门观察天文的官员,上古时天文的官员还兼着大祭司的神职,从而把天文知道和神鬼之说混合一起形成了不少官方天道民间的传说。
在山西陶寺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观星台,而朱砂的尧字,也可能此地就是尧都。
![](https://img.haomeiwen.com/i16876813/3ea12fd1e6344dad.png)
在我国古代星官体系中,星宿是主体而星宿不是单颗星而是若干星体的集合,古人发挥遐想给予特殊的名称,如毕,参,箕,斗等又叫“星宫”顾名思义,就是多个和大的意思了,这种对天体的命名,国外也有什么天马座,白羊座就这么来的。
而古人也用星座来对应地域,叫分野也叫分星,十二星次的位置划分地面上州,国的位置与之相对应。
“鹑首”对应“秦”
“星纪”对应“吴越”
……
三垣和二十八宿的三垣二十八宿,四象,五纬,黄道,三正……都和天文星宿有关,而黄道竟然是地球围着太阳转和太阳和地球自转之间产生的误差,中国古人的天文知识让后人叹为观止。
牛宿星官由6颗星组成,位于银河的东岸,像两个倒置的三角形,一上一下,很有特点,不过上面的那个三角形更大一些,亮一些。而下面的小三角形正好位于黄道上,这几颗星组成了一个头上有两角,却只有三只足的牛,因此古人称其为“牵牛”。这头“牛”的南边有9颗小星,组成了“天田”,是它耕作的地方,再向南看,在接近南方地平线的地方,是“九坎”9星,坎是蓄水的低地,用于灌溉农田。牛宿的东面紧挨着的是“罗堰”3星,是类似水库的水利设施。“织女”3星位于牛宿的北部,其中的“织女一”星是全天第五亮星,仅次于“大角”星,因此又常直接称为“织女星”。因此“牛宿星”与“织女星”合称为牛郎织女。
在农历7月份的时候就是现在的七夕节的时候,这其中的织女大星特别的亮,牛郎大星也特别的亮,中间又隔了一条银河。
气爽的时候,人们总要出来乘乘凉,观赏观赏天际,这两颗发亮的星特别引人注意,渐渐形成了牛郎织女的传说。
周代《诗经.小雅.大东》:“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
其中出现了有关织女、牵牛星宿的记载,被认为是牛郎织女传说的萌芽和胚胎。
《月令广义.七月令》引南朝梁殷芸《小说》: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女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容貌不暇整。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衽。天帝怒,责令归河东,许一年一度相会。涉秋七日,鹊首无故皆髡(kūn),相传是日河鼓与织女会于河东,役乌鹊为梁以渡,故毛皆脱去。
所以牛郎织女的传说是周朝出现,成形于南北朝,盛于宋
![](https://img.haomeiwen.com/i16876813/8378620a2ad56cd8.png)
七夕在民间叫做七巧节又做女儿节
此时天上的织女星是最亮的,织女当然会纺织。
古代的女孩会纺织心灵手巧,那是必须的。她们都希望像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美貌动人,也必有一个好姻缘。
所以七夕的时候,很多地区女子做七彩饭绣绣球放孔明灯,用瓜果蔬菜祝愿家庭婚姻。
有些地区还要选美,女子选美必须会绣会织当然妇容也要出众,当选的叫“巧姐”。
这天被关着闺房里的女孩子,这一天可以出来走走,还能参加选美。
这本来就是一个女人的节日,我觉得应该是妇女节跟情人节关系其实不大,只不过在这天女子们祈求姻缘是个重要项目
![](https://img.haomeiwen.com/i16876813/0711cfdb887cd979.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