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晚上,要么是打羽毛球,要么是跟直播课锻炼,精疲力尽后,洗完澡,打开电脑,然后看着文档发呆,不知道要写什么内容。
我看着墙壁上张贴着自己摘抄的一位名人写的话:如果你必须写,那你就能写。
这句话挺有魔力的,每次艰难地开头后,就能写到一千字以上。
之前看《十三邀》,有一期的嘉宾是唐诺,他每天早上到家附近的咖啡馆写作,早餐和午餐都在那里解决,虽然每天写很多字,但都会删删减减,留下500字的精华内容。
还有村上春树,早起跑步,然后开始一天的写作。十年如一日。哪有什么等灵感来了,再动笔写字。
写作当然需要天赋,但很多作家仅是后天努力的程度,我们都望尘莫及。
我想起来,自己初中的时候,语文老师要求每周交一篇作文,可能是命题的,或半命题的,又或者是话题作文。每周上课六天,只有周日可以休息,我那时经常周六晚上就开始躺在床上想,作文要写什么,以及怎么写。
初中的学习压力挺大的,各门功课的作业都很多,但我还是留出了周日一个上午的时间给作文。我常常先写一下大纲,然后是草稿,修修改改,最后才把自己满意的内容誊写到一本很厚的专门写作文的笔记本上,因为我特别期待,下周语文老师给我的作文批改评语,她经常会在课堂上表扬我的作文创意或者文字的优美。
现在看来,我那时候特别喜欢华丽的辞藻堆砌在一起,甚至有点“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感觉,但不管怎样,老师的一句话就足以支撑我全力以赴把文章写好。
对于写作这件事还没有达到自律标准的我,外在动力非常重要。
我记得去年参加了一个线下的每周演讲活动,因为想让自己表现得好一点,于是我主动写演讲稿,只要演讲主题一出来,我就充分利用坐地铁的时间,一边构思一边记录,这样一般不到周末,我就能提前写出大概两千字的演讲稿,而且我还会把演讲稿内容背熟,做到当天能够脱稿表达。其实,这个演讲活动不是比赛性质的,大家为了提升自我,自由组织起来的,可是我一旦重视,就一定会尽全力做好。
因为每次写演讲稿,我大概能知道自己写两千字需要两个多小时。
现在于我而言,写作不能带给我收益,我只是想尝试在这个世界里表达自我,记录下自己在某一个时刻的想法,维持好内心秩序。回头看,从一开始迫使自己日更,经历过为了写而写的阶段,也质疑过做这件事的意义,所以暂停了一段时间,到现在我要求自己写,并且要写的有质量,把这件事当做一个挑战。
毛姆说,为了使灵魂宁静,一个人每天要做两件他不喜欢的事。
那么我的这两件事就是,写作和运动。
准确的来说,这两件事我并不是不喜欢。我还挺享受在文字中畅游,无拘无束表达的那种感觉,我也期待运动后多巴胺分泌产生的愉悦心情。但如果要求每天坚持做就难以违心地说,我非常喜欢它们。
所以我将这两件事定义为两个挑战,完成它们,我就战胜了自己一次。
比起运动,写作的难度会更高一点。一样的动作,我天天练就熟能生巧了,但写作就是面对未知。我根本不知道我今天要写些什么,直到此刻,因为墙上那就话“如果你必须写,那你就能写”,我坚持到了现在。
虽然没有天赋,但也没什么关系,我又不指望靠自己笨拙的文字来谋生。
写作,就像我的平行世界,那些想说但没说出的话,那些想做但还没做的事,在这里,以一种假设的方式进行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