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遇见更精彩的自己读书
《学习之道》读书笔记

《学习之道》读书笔记

作者: 神勇小辉 | 来源:发表于2017-08-03 22:02 被阅读0次

【作者和本书】

作者芭芭拉·奥克利对于数学和科学的科目非常头疼,本能地选择了文学和语言,后来因工作原因,不得不接触新的知识,甚至是曾经让她头疼不已的数学,结果通过重返校园进行学习,居然获得了工程学博士,并留任教授,开创出了美国最受欢迎的学习课程。

《学习之道》一经出版就成为了亚马逊学习类图书的榜首,可以说是一本实用的学习类工具书。在学习领域中,备受知识型IP大咖战隼、秋叶大叔等的推荐。

【本书核心内容】

一、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

专注模式对于学习来讲必不可少,在高度集中的精神状态下,大脑思维会高速运转,将所有的能力都用于解决当前聚焦的问题。

发散模式则更像是“灵光一闪”的开关,在专注模式下不能解决的问题,往往可以通过发散模式另辟蹊径,运用简单的方法达到目的。

这里可以看出,专注模式的缺陷在于容易陷入思维定式中,主要依靠以往的经验模式来解决问题,因此学习的最佳方式是在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中来回切换,专注模式负责理解主要概念,发散模式负责强化和加深理解,当从专注模式切换到发散模式的时候,例如在集中攻坚难题一段时间之后,选择散步或者运动,启动发散模式的时候,潜意识依旧在工作,而且是以一种天马行空般的方式运作,所以更有可能触及到原来专注模式中注意不到的地方,从而提供解决之道。如果用类比的方法来比喻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的话,专注模式就好像是在操场上跑道的既定轨迹,按照既定轨迹行走的话,是发现不了新风景的。而发散模式更像是布朗运动(物理概念:无规则运动),随意的运动更有可能遇见新的事物,触发新想法。所以当你在攻坚难题感觉难以取得进步的时候,不妨到室外散步或者约上几个朋友聊天,这样说不定会在无意中抓住解决难题的要点。

二、组块构建和能力错觉

学习的本质实际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大脑实际上是在不断将信息碎片组成模块集合以便应用,当遇到问题的时候,大脑能够迅速调用组块,从而节省能量,组块就好像拼图一样,单独的一小块拼图并不能让你看清楚问题的全貌,而组块则是一块一块的拼图拼出的局部,已经成型的局部拼图能够足以显示问题的全貌轮廓。组块的关键步骤是专注于需要获取的信息——理解信息并进行打包——获取背景资料。需要注意的是,锻炼组块能力要不断重复训练,可以尝试刻意地运用多种方法来解决一个问题,这样可以测试组块的使用边界。

能力错觉是我们学习过程中最容易犯的错误,当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记住了一个概念,做题目的时候看着例题的解答过程,大脑会误以为自己已经获得这部分的知识,从而停止学习。能力错觉的情况也包括我们平时重复阅读,因为重复阅读同样让大脑产生一种正在学习和吸收信息的错觉。因此避免能力错觉的最佳方式是回想和测试。回想是一种主动学习,而重复阅读则是被动接收信息,相对于重复阅读,回想更加能够促进大脑理解概念。测试同样是通过解决问题的方式让自己进行回想,从而加深概念的理解。值得注意的是,回想和测试应该遵循锻炼的原则,使用间歇性重复训练,让大脑在吸收知识期间得到有效的休息时间来提高吸收效率。

三、战胜拖延症的要诀

要战胜拖延症,首先要理解拖延症的机理,然后对症下药才能事半功倍。拖延症的作用机理可以看作是大脑为了节省能量而采取的偷懒机制。当我们拖延的时候,实际上是觉得我们拖延的事情让我们感到一定的压力和痛苦,此时大脑就会启动防御机制,让我们的注意力转移到较为轻松的事情上。例如当老板布置了一项任务,我们会本能地感觉到压力,此时手机就在旁边,我们的注意力很可能就会转移到微博和微信上,结果一刷就已经过了几个小时了。拖延症有点像慢性疾病,容易造成积重难返的现象。这里要重点提及的是拖延症是一种习惯,而习惯的运行机制主要是:信号——行动——奖励。拖延症的信号是压力,然后大脑开启行动转移注意力,奖励就是获得相对轻松和愉快的即时反馈。因此要战胜拖延症,我们必须要利用习惯的形成机制。

可以从信号方面来处理,改变信号是整个习惯回路中唯一需要使用意志力的地方(之前说过人的意志力是有限的),可以运用强制措施改变信号,例如当老板布置任务,感受到压力的时候,需要使用意志力来冷静并转变思维,把任务看作是老板对我的信任和给我的机会。刻意培养新信号,以我自己为例,我已经连续10天一下班就在跑步机上进行运动了,虽然现在还没有形成习惯(我以前运动都是看心情的),而我运用的就是刻意制造新信号的方法,也可以说是微习惯,我一下班就马上换上运动服和跑鞋,这就是我的新信号,提醒我要运动。

可以从行动上改变,当出现习惯的信号的时候,我们可以将原来的行动以新行动替换,并且每次都进行记录。例如当我希望进行学习的时候(这个事情会让我产生压力,容易造成拖延),我可以为自己设定一个“番茄工作时间”,将手机调整为静音或者直接放在抽屉里,让自己在这个“番茄工作时间”内除了学习以外做不了其他事情,从而提高专注力,然后记录下这个成功替换的事情,提高自信心。习惯的养成中还有一个信念的问题,如果自信不足的话,容易半途而废,所以需要微习惯和成功记录来提高自信心。

从奖励机制入手,奖励机制是对习惯行为的反馈,如果没有奖励机制,大脑会认为习惯行为是不值得做的从而中断习惯。所以每当我们完成了一个习惯行为后,要适当地给出奖励,就好像小孩子做了好事以后得到奖励以鼓励他们一样,当然奖励要适可而止,不能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或者违背习惯的初衷,例如不能跑步完毕以后奖励自己一块蛋糕,那样估计再怎么跑都达不到效果。

信念方面可以运用“心理对照”来实现改变,可以将三年后自己希望的状态跟目前自己的状态来进行对比,这样会让人产生一种动力。我自己曾经试过用邮箱给五年后的自己发了一封邮件,虽然内容已经不太记得了,但自从那天以后,虽然未能时时刻刻都能保持上进的姿态,但偶尔想起这件事,就会产生一种不满现状,希望改变的动力。

四、关于学习的一些技巧和工具

1、冥想——提高专注力;

2、改变关注点——遇事往正面想,产生正面效应;

3、组团打怪——比起孤军作战的独狼,组团共同学习更能促进思考;

4、关键任务清单——按照事项等级列出关键任务,优先完成;

5、睡眠充足——睡眠质量得不到保证,一天都不会有什么好事情;

6、记忆宫殿——运用舒适的场景进行记忆,能够有效提高记忆质量;

7、多运用类比和比喻——使用形象化思维类比概念有助于理解;

8、学会讲故事——故事是人类记忆最为舒适的模式;

9、学会抽象化——抽象化能够有效实现不同领域之间的迁移;

10、简化能力——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描述概念。

五、10个关于好的学习法则

1、运用回想;

2、自我测试;

3、对问题进行组块;

4、间隔开重复动作;

5、在练习中交替使用不同解题技巧;

6、注意休息;

7、使用解释性提问和简单类比;

8、专注;

9、困难的事情优先做;

10、心理对照。

六、10个坏的学习法则

1、被动重复阅读;

2、满眼都是重点标记;

3、看一眼解题方法,就感觉胸有成竹;

4、万不得已才进行学习,临急抱佛脚;

5、运用已经清晰的办法重复解决同一类型的问题

6、与朋友学习变成闲聊;

7、解决问题前不懂请教他人;

8、解决问题是找不到他人对标;

9、经常分心,却误以为自己已经学得足够深入;

10、睡眠不足。

【我的阅读感受】

先来说件尴尬的事情,知道《学习之道》这本书是因为在得到听成甲说书的时候听过这本书,知道这本书跟《刻意练习》一样,在学习类书籍上算是圣经般的存在,然后就到京东购买,之后看到跟《刻意练习》捆绑销售的这本《学习之道》,没有犹豫就下单了,直到今天看完并开始写读书笔记的时候,才发现有两个本书叫做《学习之道》,而我现在看的这本《学习之道》跟成甲说书的那本《学习之道》是不一样的,成甲说书的《学习之道》又叫《学习的艺术》,我之前的想法是阅读《学习之道》后写好读书笔记,然后对照成甲说书的文稿内容,看看自己的理解去到什么程度,结果就出现这个尴尬的结果,我阅读的书跟成甲老师的不一样,哈哈。不过就算不一样,还是有收获,多看一本关于学习的书,对学习的理解就深一点。

本书主要讲授的都是如何学习数学和科学这种抽象科目,虽然如此,但其底层逻辑依然能迁移到其他学习上,其中提到的关于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的切换,尤其有利于攻坚难题,让我想到了得到专栏《精英日课》中万维钢老师曾经提到的“任意的震动”,跟发散思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通过刻意制造不确定,激活新思路。同时书中提到的用类比的方法来加深对概念理解,也十分切合李笑来老师惯用类比的写作方法,既能从已知的事物切入理解新概念,又能让人印象深刻,但类比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就是容易局限理解,陷入到类比事物原有的属性中,所以即使是类比,也要注意新概念和类比事物之间的异同,要懂得用比较思维去区分。而书中提到诸多学习技巧都十分符合刻意练习的原则,比如通过间歇重复的训练,运用不同的解题方法进行解题,加入团队学习获得反馈等,都是为了让学习者保持在有反馈的情况下提升学习效率。

在阅读过程中,对回想和测试这两个学习方法印象深刻,因为测试一直是中国的应试教育受到诟病的主因,没想到测试在这里却成为提升学习效率的主要渠道。想起小学到高中的学习阶段也确实如此,通过测试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然后根据错题来进行纠错提高成绩。反观大学时期的学习,也被书中说的观点深深戳中痛点,大学的考试都是临急抱佛脚,然后抱着侥幸心理进入考场的,当然是不能指望学有所成了。虽然现在的学习没有了考试这个部分,但我们自己可以刻意制造考试的场景来应用学习,例如今晚在拆书帮的《一年100本书》中学到了如何运用四要素(观察事实,表达感受,说出需求,说出请求)来实现非暴力沟通,这样我就可以在我因为他人的举动出现情绪的时候,运用四要素来跟对方沟通,比如今天我妈又开始催我拍拖了,我感到了一种不耐烦的情绪,这样我就可以跟我妈说:“老妈,这个星期您已经第三次说这个事情了(说出观察的事实),我感到不太高兴(表达情绪),因为我希望自己目前能够专注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觉得自己有能力和有资格跟别人谈情说爱(说出我的需求),所以能不能请您暂时不要提这个事情,给我一个提升自我的期限(说出请求)?”这样的话就不会容易跟我妈产生矛盾,想想如果我妈一提到这个事情,我就直接说“能不能别再说这个了,我都听到这个就觉得讨厌”,这样不免会让我们产生间隙。通过这样的场景来测试和巩固所学所得,就会逐渐形成自己想要培养的习惯,最终就会形成性格,从而影响自己的命运。

以上就是我阅读《学习之道》的心得体会,之后我会阅读另外一本《学习之道》(《学习的艺术》),并在写读书笔记后对照成甲说书,检验自己的阅读理解程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习之道》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ejml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