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1000天演讲打卡第624天。今日继续阅读《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最后一部分。
看完这本书来总结一下蛤蟆先生,为什么这本书以蛤蟆先生来写?蛤蟆先生是一个典型的富二代,继承了父亲的豪华的庄园,衣食无忧,它是一位校董,它长时间处在“我不好,你好”的状态,看什么都很消极,总认为自己低人一等,结果郁郁寡欢,甚至抑郁。
它是典型的内心能力不足,在心理医生苍鹭的帮助下它找到了力量,并且敢反击獾了,中途獾试图劝蛤蟆放弃校董的位子,好在蛤蟆意识到了自己处在儿童自我状态的样子,并告诉獾先考虑一下,并没有临时就给出答案,这说明蛤蟆明白自己心理的严重性,第二天就回绝了獾,告诉獾:我已经好多了,身体并无大碍。
整个心理咨询都是苍鹭在引导蛤蟆自己说出困惑,而并非苍鹭一一指出。其实,刚开始蛤蟆是非常渴望苍鹭能快点给出正确答案,然后照做。就像孩子对大人的依赖一样,期待大人的答案。孩子在青春期以前都是对父母百依百顺的,后来叛逆,有自己的想法了,开始对抗,违背父母的意愿,我不再按照你的意思做事了,我想出去玩,你不让,我偏要去。这其实是对儿时行为的一种逆转,是对父母曾经依赖的对抗,不再受儿童状态的影响,最终走向独立状态。
很多人都限定在了自己的思维里出不来,就像蛤蟆先生,如果没有苍鹭的疏通它根本没有对于情绪的体验和真正的理解,也不可能在行动上做出改变。
现在的孩子从小就接受很多补习,高学历也很普通了,人们重视一些能力,因为这些能力可以更直观的让人看到收益。不过,在重视外在的能力的同时也应该要重视内在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