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就不是一个性格开朗的人。
思其原因大概是因为小时候父母经常将我一人锁在家里所至。
因为父母要外出拉货,上学、放学都是自己一个人回家。回到家后陪伴自己的,除了电视机的声音,便是黑夜中时不时传来的,那一阵阵的老鼠声“吱—吱—吱—吱—”
现在的孩子应该很少见到老鼠了,而在那时,老鼠却成了我黑夜之中无法逃避的“伙伴”。幸运之时,还能看见几只硕大的黑老鼠光明正大地从我眼前走过,边走边不时地扭动着它的身体,小小的脑袋看向我,似乎在说:“嘿,伙计!又一个人啦!让我来陪陪你啊!”老鼠很兴奋,而我却恐惧又孤独。
小时候的经历让自己的性格有些孤僻,自己并不善交友,每每看到他人随时随地都可以侃侃而谈时,内心总是有一丝的焦虑。想要加入到谈话的内容中,却聊了两句,便没了内容,不知该说些什么了!
婆婆是个外向的人,她见到谁都十分能聊,每次向别人介绍我时,总会带上一句:“这孩子比较内向,不爱说话!”在她认为不善交际,过于内向应该是个缺点,提前说出来,可以让大家避免尴尬。
其实在这个社会,不仅仅是我婆婆,很多人都会以自己是“社交达人”为荣,每一个人都在努力地融入到一个大集体中。
孤独更像是一种病,而一个人生活就荣升成了社交恐惧。
以前的我一直也是这样认为的,我不止一次的和喵子聊:“我是不是社交恐惧?为何我这么不爱和他人交流,即使有目的地接近,融入一个话题,却也在三两句之后失去了兴趣,满心的疲惫和空虚。”
我们都不看好内向的性格,因为现在的社会是个人人发声的时代,唯有说、交流、展示,才能被他人认可,才会有存在感和价值感。
然后,现在的我却完全抛弃掉了这样的思想。原因有两点。
其一,无意中自己在电视上看到关于性格的诠释。
外向并不是完美,内向也有优势。外向的人热情大方,善交际,人缘很好,但做事有时会出现三分钟热度,难以坚持;而内向的人,虽说不善交谈,却拥有较强的执行力,静心思考、反思的能力。
联系自己,的确如此,比起交际,似乎自己更愿意去思考,去反思,去自我安排与计划。
而导致自己态度发生转变的第二个原因,则是今年最大的一个变化了,那就是爱上了读书。
以往当自己在人群中长时间保持沉默时,我总会时不时地让自己说几句话,表示一下自己的存在,避免尴尬的气氛。然而现在,当自己不想聊时,索性直接不聊了,拿起一本书,钻进书本的世界看书去了。
随着看书习惯的养成,自己反而能坦然地看待自己的性格了。安静的性格可以让我更能沉心阅读书籍,徜徉在书海中,与作者对话;更能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大千世界的神秘;更能增加对生活的热爱,找寻那双发现美的眼睛。
融入集体固然重要,然而,享受平静和孤独,也更能让我们去发现平时那毫不在意的事物,更能去感受一点美好所带来的内心的悸动。
我们要适应群体生活,但更应该适应一个人的生活,因为独处能够让人清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