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葫芦(富书专栏作者)
“这个不要了吗?”新年大扫除,老公提溜着我准备扔掉的牛仔裤问我。
“也没破啊?”我应了一声,指着身边堆起来的一座山,“还有这些也都不要了。”
除了一些过气的衣服,还有打折时囤的一些没怎么吃,已经过期的零食,和各种没用的小玩意。
老公收拾了几件衣服,准备以后做靠枕套,剩余的送到回收旧衣服的地方,用过期牛奶煮瓷碗来修复裂纹,直到所有的东西都不能再利用或回收了,才扔掉。
夜里躺到床上,他有些严肃地跟我说:“你对物品应该再珍惜一点,久了你才能学会珍惜自己。”接着,又顺手甩给我一条链接。
是一个读书节目的视频,介绍了一位垃圾清扫员写的书《这个垃圾不能回收》。
作者泷泽秀一把垃圾与社会现象结合起来,讲得十分有趣,其中就有一段讲的是:从垃圾来看贫富差距。
不怎么富裕的人生产的垃圾,比有钱人相对更多,且其中有大量烟头,能量补充饮品,附有偶像握手券的CD等。
而有钱人的垃圾里,很少看到烟头,更多的是高级护肤品,和健康护理类的商品。
他认为,垃圾是不会说谎的,它们能最真实地反映出一个人的生活和品性。
即使不是有钱人,垃圾生产量相对较少,且所用物品大多是为了投资自己,投资健康的人,往往幸福度更高。
而产生垃圾量多,反复依赖一些微小的东西的人,总是今朝有酒今朝醉,只能看到眼前的事物,常活在焦虑里,内心浮躁。
对比老公和自己,我发现确实如此:老公总是买他看准了,一定要的东西,到手之后非常珍惜,用几年都不在话下,实在不用还能转卖。
我总是趁“性价比高”的时候买,却有不少东西,直到要扔,都没怎么用过。
也有一直想要的东西,到手后却不珍惜,导致折损率特别高。
正应了一句老话:“一个人对待物品的态度,显示了他对生活,对自己的态度。”
苏格拉底曾教育自己的学生:
“幸福的生活往往很简单,比如最好的房间,就是必需的物品一个也不少,没用的物品一个也不多。”
会经营生活的人,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不需要什么,只对自己想要的东西下手。
即使这个东西可能有点贵,他们也会通过努力得到,在获得成就感的同时,对该物品也会倍加珍惜。
合著《积存时间的生活》的英子和修一老夫妻俩,就是这样亲手营造奠基于生活的资产。
英子老人一直奉行“购买的东西要传给下一代,要买就买好的,绝对不可以买便宜货”的家族理念。
夫妻俩在选家具时,宁愿暂时缺着,也不愿滥竽充数,花了35年时间,从橱柜,衣柜开始,一件件买齐。
买的每一件,都是他们心中“真正的家具”,是他们相信会越用越好的东西,也因此他们对这些家具倍加珍惜。
他们甚至约定把这些家具当做女儿未来的陪嫁,比起送全新的,女儿婚后到不熟悉的环境时,这些她熟悉的物品,能代替夫妻俩,给女儿被保护的感觉。
所以,他们在女儿还小时,就告诉女儿这是她们未来的陪嫁,亲手教导她们怎么清洁、怎么保养,他们希望女儿也能懂得珍惜身边的物品。
这样的家庭是让人羡慕的,他们不止有物品可以一直传承下去,还有一代代继承下去的精神思想。
珍惜物品,我们爱护的其实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一个存在,更是我们与在乎的人之间的联系,我们与自己内心的联系。
如今不爱惜物品的人越来越多,毕竟替代品似乎随时都能找到,可是我们的内心是没有替换装的,而我们失去的,也不是对物品的耐心,而是对自己的耐心。
我们总有很多想要保护的。
为了工作,我们熬夜加班;为了朋友,我们一醉方休;为了家人,我们更是鞠躬尽瘁,可以付出所有,但我们却忘了自己。
新闻上外卖小哥为了不超时,闯红灯造成意外,危及自己生命的事件层出不穷,他们为了多赚一点钱,甚至不少人都会送外卖到凌晨。
19年12月南京,一位49岁的外卖员吴德宏,被发现倒在出租屋内,身上穿着工作服,电饭煲里热着家人给腌的肉,却悄无声息地去世了。
他没等来还清债务,和家人没有包袱地庆祝:新一年,永远地停留在19年与20年界线的另一边,再也吃不上那口大姐为他腌的肉。
生活不易,我们能挥霍的,只有自己,可当自己的一切都被挥霍一空,我们才发现,原来自己是那么的珍贵。
还记得八九年前,苹果手机还不叫肾机,直到一个高中生小王,真的为了买部手机,卖掉了自己的肾。
小王的家庭条件,无法负担起当时那部手机的开销,为了虚荣和面子,小王只能拿自己去换。
可是他只知道健康的身体值钱,却不知道那健康对他自己来说,更加可贵。
岁月流逝,当时价格不菲的手机,已经不值钱了,而26岁正值大好年华的他,却只能躺在病床上,2万块钱哪里买得回健康?
我们总是忘记,在这个世上,不管贫穷还是富有、疾病或健康、美貌或失色、顺利或失意,都需要爱护、安慰、尊敬的其实还有我们自己。
我以前羡慕老公,他可以不犹豫地花大价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我却在看到超过三位数的物品时,变得畏畏缩缩,生怕不值。
现在想来,是老公认为自己喜欢的心,值得花那么多钱去滋养,而我却觉得自己不值。
可是如果连自己都不珍视自己,那我在别人眼里,又能有多少价值呢?
“老公,我在海淘上看中了两双皮靴,鞋楦、鞋刷、鞋乳、皮底保护剂我也都看好了。”
“好。”
作者简介:葫芦,富书专栏作者,愿在经历风雨之后,能笑着迎接阳光;本文首发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