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向远
前不久,室友周末去街市中心玩,回来的路上手机掉了。
拨打电话无人接听,不一会儿手机的这头就传来机械的声音:对不起,您拨打的电话已关机。最后,室友无奈地给自己的号码发了条信息:若你好心将我的手机归还,我将给你一定的物质报答。
第二天一早,对方打电话过来约室友在图书馆见面。
一见面,对方掏出自己的手机,诉苦道:“这是我自己的手机,你看它又破又烂。我家庭条件也不是很好,一时买不了新手机。说实话,我本不想还你手机打算留着自己用的,但经过一晚上的思想斗争,我还是打算还给你。我真不是为了钱才这么说的。”
一旁的室友刚想道谢,哪知对方又皱了皱眉说了句:你先说说你手机特征吧。
见这架势,室友掏出两百元,换回了自己的手机。
刚听到室友复述这段“奇遇”时,我一脸难以置信。我可以接受拾金而昧,可以接受“有劳而获”,但万不能理解这种打着“善良”的旗号去索取报酬的行为。
捡到东西物归原主本是件无足而奇的小事,什么时候它也需要“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了”呢?贫穷不能成为无德的借口。
莎士比亚说,善良的心地就是黄金。
最初的最初,我们都是百万富翁;后来的后来,我们一贫如洗。
但我始终如一,坚信这世上好人还是多数。
想起自己前不久新学期回校的经历。那天本该四点半到站的车因高速堵车晚点了三个小时。两点抵达车站的我足足等候了五个半小时。
当汽车终于出现时,站里的一个管理大叔冲司机说:“怎么晚点这么久,人家小姑娘下午早就到了,这都等几个小时了。”说完帮我把行李车推到车边。
取下行李,一旁同车的小哥哥见我一人提太多行李便询问是否需要帮忙。我是个不太喜欢麻烦别人的人,便笑着回了句“不用了,我自己可以”。无奈行李箱实在是太重,小哥哥见我吃力无比,二话不说帮我提上了箱包。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一些世界的背面总能通过网络赤裸裸的暴露在我们的眼前,然后刻在了不少人的心上。
我也曾是那不少人中的万分之一,对陌生人始终用提防的眼光去看待,不愿投之信任。但在这段回校的小插曲后,我渐渐相信,这尘世间的人性值得去期冀。
我想,付费的“善良”终会渐渐被真正的善良包围、绞杀。可能,这段“渐渐”的时间不短,但别灰心,更别“变心”,它就在前方。
“对不起,我的‘善良’要收费。”
“没关系,我的善良不收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