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事档案2023001>
有的人,在某一次告别时说了再见之后,就再也见不到了。
血缘之外的感情之中,最不会患得患失的,大概就是闺蜜了。会在对方恋爱脑犯的时候,一遍遍骂醒对方;会在听到对方哭的一瞬间,立刻飞奔到她身边;会在很多天未得到回复的聊天框里继续自言自语;会在很多年未见过面后,再见面时,还能窝在一个被窝里,说心事说到天亮……
可是渐渐,她的动态里常出现的是自己从未见过的面孔,她的爱好里有了自己从未体验过的领域,她准备结婚、成家,收到的也只是一纸确定了时间地点请柬,请柬里的婚纱照上的新郎官是陌生的面孔,而她的笑面,一如既往的亲切,却也被岁月深深新勾勒出一道疏离。
李女士和我讲这个故事时,表情是苦涩的,我不知道该怎样去形容当时她脸上的表情,大概是:有淡淡的悲伤,些许的愧疚,渗杂在深深的怅然里。
她和她的闺蜜小雨,相识于十年前,两人是高中同学,因为爱好相近,三观相投,很自然的玩到了一起。
李女士说,小雨的身躯里住着一个自由的灵魂。是她见过的人里,最快乐,最有想法,最有行动力的人。
高中三年里她们一起离经叛道,一起奋笔疾书,一起做梦,一起在各自的未来里,搭出互补共进的框架。那时候还没流行闺蜜这个词,但我觉得很多闺蜜最开始时,应该就是那样子的。
按李女士的说法,那三年的友谊,大概是学业繁重,乏味苦闷的高中三年时光里,最值得追忆和怀念的东西。
可在她们觉得以后也会一直一直那么近的时候,命运总是差强人意,李女士高考发挥失常,两人的成绩差了很多分,后来去了不同的城市上大学,联系也渐渐少了。
两个人都快速融入了新的环境,交了新的朋友,在满是新鲜事物的大学校园里,忙着各自的学业和追求。开始时她们会分享每天的见闻,后来变成了每周一通的电话,再后来,只在朋友圈里互动。大学前两年她们都在小长假里去过对方的城市,也许见过三次,或者五次,有时候和很多老同学一起,有时候只有她们。
但看到她与新的室友们吵吵闹闹、无话不谈的样子,总有些自己打扰到别人的感觉,于是后来的假期里,李女士取消了跋涉千里的访友计划。
李女士说,那时的记忆已经很模糊了,只记得当时好像听到别的朋友说到关于小雨不好的传闻,自己就莫名其妙的疏远了她,有一次小雨需要她的帮助时,她没有尽力去帮她,后来假期回到老家,也拒绝了几次小雨见面的邀约。
可是当时是什么事呢?李女士说,她记不清了,在时间的洗涤下,回忆里只留下了美好的东西,她记得小雨同学所有的好,记得和小雨形影不离时快乐的自己,不愉快的东西,却被岁月冲得很淡很淡,甚至无迹可循。而那时觉得的天大的事,在现在看来也许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当然会不记得。
但巧合的是,她们毕业后都默契地选择了在昆明工作,于是两个相隔了四年的好朋友,又一次的生活在了同一座城,同样的气候,同样的风景,距离不远不近,偶尔会在朋友圈互动,却没有人主动提出见面。
李女士对小雨心怀愧疚,也觉得小雨对她当初的未伸出援手怀恨在心。所以在这座朋友很少,举目无亲的城市里,一直没有主动联系小雨,而她自己则活成了在工作地和住所间两点一线、周末宅家追剧的宅女。
收到小雨婚礼请柬的时候,李女士的心“咯噔”了一下,少年时代扬言要互相给对方设计婚纱,一起将婚礼策划得毕生难忘,不管谁先结婚,对方都是伴娘首选。可现实却是,收到的是一纸确定了时间地点的请柬,请柬里婚纱照上的新郎官是从未见过的面孔,而自己和很多再普通不过的朋友一样,只是被邀约参与。原来,已经错过了对方那么多的重要时刻。少年时的约定,如那些充满泡泡的梦想般,不知在什么时候炸开、消逝了。
仿佛是天意般,上个月小雨婚礼时,李女士有抽不开身的工作,她错过了小雨的婚礼。没能看到她穿上婚纱时最美的样子,没能亲眼见证她嫁给爱情。
怎么会不遗憾呢?
这次,李女士终于鼓起勇气,决定去见小雨,准备带上一束花去给她过生日,于是联系到了我。
挑选花束的时候,李女士看到了这个花与故事的活动,决定试试,于是在那天下午,我听了一个陌生人,讲述了她的故事。
小雨的生日,她一直记得,只是在那么多年里,没有发过祝福。
看了很多款式之后,李女士选择了霓裳玫瑰花束,霓裳玫瑰花色很特别,是稀有的双色品种,淡淡的奶油黄色中撒上了粉红色的染料,这种大自然的馈赠让每一朵的花色都成了世界唯一。
在她眼中,小雨就是这样独一无二的存在,是仙人之姿,是念念不忘,是想联系却怕打扰,是哪怕普通朋友间的来往和问候,都没有了勇气和身份。
她记得小雨在朋友圈说过很喜欢霓裳这种特别的花色,也记得小雨曾经收到花时快乐的样子。
但她也犹豫,突然去见面,会不会是打扰?
有的事情,当你能够把它当成一个故事,心平气和地讲出来,或者写在故事里的的时候,就是真的释怀了。
送花的那天,我等了很久,最终李女士没有如约来取花,打电话拜托我帮忙派送。
临见面的前一刻,她大概是胆怯了。
这次我没有找跑腿,决定自己打车送过去,窗外一路秋色弥漫,行人匆匆,耳机里播放的是八三夭的《想见你想见你想见你》,我的心里满是期待,越靠近目的地,使命感越重。
终于见到了故事里的小雨,和李女士描述的一样,美丽、自信、爽朗,看到那束花的时候她很惊喜,满脸笑意地接过花。社恐的我匆匆辞别,但还是忍不住回头,看到小雨女士还在原地,把花抱在怀里拍照,下一秒,她应该会对李女士表达当时的心情吧。
亲爱的李女士,你不敢去见的人,我帮你见过了。
你送的花,她很喜欢。但如果来的人是你,她大概会欣喜若狂。
不知道她们以后会继续这种彼此惦念却只是默默围观对方的生活的状态,还是能在这个契机下重归于好。
我期待着这个故事的续集。
也期待着,能听到更多的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