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共生”,当是我们在当前“疫情”下最大的收获,也应当是人们向往幸福美好生活的目标内容之一,也应当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追求之一。
我们工作、生活及社会交往所在的星球或者说自然界就是一个病毒星球。病毒具有双重性,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一方面,病毒与生命相伴而生有助于促进生命的新陈代谢;另一方面,病毒也会变异成为“寄生虫”,在一定的条件下转化升级为“疫情”、成为“人类的敌人”——残害人们的生命、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如2003年的“非典”、2020年的“新冠状病毒”。因此,对于病毒,我们要利用好其积极的一面,要积极采取预防性措施主动规避、防范其消极的一面。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对于病毒、对于“疫情”,只要预防得当、控制到位,要重视,但没有必要恐慌。
“疫情”尽管残酷,但伴随医疗科技的进步,伴随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伴随国家举国体制机制优越性的日益体系,战胜“疫情”是必然的结果,只是获胜时刻到来的早迟问题。当然,“疫情”的残酷性也让我们进一步反思,我们要如何做才能实现更好地“和谐共生”?
从科研发现看,病毒的形成乃至“疫情”的暴发往往与某一野生动物有关。那么,就自然生态体系来说,我们人类尽管属于思考能力、思维能力的高级动物,但也不能“为所欲为”,对自然资源要“取之、用之有度”,也应该着眼于人类持续的幸福向往敬畏自然、珍爱生命,学会与自然、与自然界的生物(动物与植物)、非生物体友好相处山和谐共生。作为人类,我们要站在持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加强基础科学和科研成果有效转化研究,从科研水平提升的角度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作为人类个体,我们当自出生之日起从小养成好的人文习惯,包括良好的工作习惯、生活习惯、社交习惯、运动习惯、学习习惯等,增强我们自身在人生不同阶段的“免疫力”及相应的适应能力、认知能力等。
总之,经历本次疫情,我们当学会更好地和谐共生。和谐共生当是我们现代人的正当人生追求,当是我们人生美好的重要内容。
网友评论